原標題:扛起“第一擔當” 做強“第一産業” 泰州擦亮中國醫藥城金字招牌
剛剛召開的泰州市第六次黨代會報告對“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提出新定位:重點做強醫藥産業和臨港經濟,用好人民海軍誕生地紅色資源,打造擁江親水、産業繁榮、宜居宜業的活力新城。近日,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黨工委、管委會、紀工委和黨政部門集中揭牌,標誌著高新區(高港區)“兩高”融合發展和中國醫藥城核心區建設掀開了嶄新一頁。
“我們要把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放到全國生物醫藥園區和泰州新城中心建設中去考量,奮力打造地標産業、城市標識、精神家園,錨定打造全國領先的醫藥地標産業和未來泰州的城市窗口,以鮮明的産業名片和嶄新的城市形象,擦亮中國醫藥城金字招牌。”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高港區委書記葉冬華提出,要錨定“打造更具向心力、更具競爭力、更具辨識度的改革先行區、創新活力區、發展引領區和幸福示範區”,力爭到2025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家,成為長三角地區具有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主導産業加速邁向中高端,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5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30億元、醫藥産業規模突破2500億元。
産業化發力,躋身全國生物醫藥産業園區前10強
9月16日、17日、18日,北京義翹神州科技股份公司、阿斯利康藥業(中國)公司、南京卡文迪許生物工程技術公司相繼與中國醫藥城簽署項目落戶協議。
阿斯利康泰州生産基地自2012年落戶以來,已累計投資3億美元,是阿斯利康在華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自2014年9月投産以來,累計産值133億元。新藥項目將增資2700萬美元新建生産線,2023年竣工投産後將滿足國內及部分歐洲市場需求。
“大項目好項目頻頻落戶,這既是企業對‘兩高’的一份信任,更是一份重托。”葉冬華説。近年來,省委對泰州提出“全力打造崛起中部的産業增長極”,泰州市委、市政府也作出了“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的重大決策。目前,泰州市已經出臺支持醫藥高新區(高港區)率先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意見,並成立了中國醫藥城建設發展委員會,為中國醫藥城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內部機制和發展空間。
作為泰州醫藥産業核心板塊,醫藥高新區(高港區)緊緊圍繞“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標定位,立足核心區戰略定位,堅定扛起醫藥“第一産業”的“第一擔當”。最新數據顯示,“兩區”産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跑出加速度,醫藥産業規模達千億級;創成國家知識産權強縣工程示範區、省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發展區,躋身全國生物醫藥産業園區前10強。
資本化助力,誕生一批批“第一”“唯一”
隨著“金迪克”前不久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鳴鑼上市,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本土上市企業達4家。據泰州醫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高港區區長、泰州醫藥園區黨工委書記孫宏建介紹,泰州是全國首家獲批綜合性金融改革地區,與各類金融資本合作廣泛,在全國首家試點外匯資本項下兌換便利化,設立了15億元的醫藥健康産業引導基金,形成創業期政府資助、成長期科技信貸支持、成熟期股權直接融資、擴張期上市培育的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支撐體系。預計未來3年,中國醫藥城上市企業數將增長至15家。
打造資本市場“泰州醫藥高新板塊”,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將生物醫藥企業作為重點,亞虹醫藥、瑞科生物等20多家企業被列為“重點培養對象”,形成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等場外市場多層次發展的格局。
資本逐鹿的背後,是中國醫藥城用多項國內外“第一”“唯一”不斷刷新醫藥産業的領先地位。當前,泰州醫藥園區已發展成為全國疫苗企業集聚度最高的産業園區,擁有各類疫苗産品近50個。
嘗到科技創新“甜頭”的泰州醫藥企業,紛紛加大技術研發改造的力度。位於口岸街道的江蘇凱威藥用包裝公司,近年來先後投資1億多元從德國引進5條國際先進的壓延、複合材料生産線,實現了從配料、生産、包裝全程自動化控制,銷售增幅每年都超過20%,市場佔有率居同行業第一。孫宏建表示,下一步,中國醫藥城將致力在前沿技術、共性技術和“卡脖子”技術上實現新突破,不斷強鏈、延鏈、補鏈,增強産業集群綜合實力,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
國際化協力,打造全球醫藥産業“風向標”
以“聚焦産業前沿,推進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至10月25日在泰州舉行,努力打造“線上+線下”高品質高層次健康産業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經過12年的專業積澱,泰州醫博會正成為全球醫藥産業發展的“風向標”,中國醫藥城正成為醫藥産業集聚的“新地標”,走出了一條以集聚高端人才、引進高端成果、落戶高端企業、發展高端産業的科學發展之路,在推動“健康中國”以及“互聯網+醫療”、産品研發、醫療改革和國際合作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阿斯利康、武田制藥……目前,中國醫藥城已集聚國內外70多家知名大學和醫藥研發機構,2000多項“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醫藥創新成果成功申報,4000多名高層次人才加盟創業。(新華日報 記者 周建平 趙曉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