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法院積極探索環境資源司法保護 “9+1”機制守護綠水青山
10月21日,新華日報記者坐著輪渡來到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眼前是碧波萬頃,耳邊婉轉鳥鳴。曾經的江中荒島,如今有了新身份——南京環境資源審判長江新濟州研究修復基地。這裡不僅成為長江下游地區替代性修復項目的實施地塊,還為整個長江下游地區生態資源修復提供水生植物種苗,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這座江中小島,見證江蘇省以環境資源審判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實步伐。為實現司法對生態功能區的整體性系統化保護,江蘇省法院一直高度重視環境資源的司法保護實踐探索,特別是2019年7月1日正式啟動運行“9+1”工作機制——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設立長江流域、太湖流域等9個環境資源法庭,設立南京環境資源法庭,跨設區市集中管轄全省基層法院環境類案件,在全國率先形成全省範圍內以水系流域、生態區域為基礎的環境資源審判體制。
南京環資法庭成立沒多久,就辦理了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丁某等34人在長江使用“絕戶網”,短短幾個月非法捕撈鰻魚苗5000多尾,王某某等13人收購、出售鰻魚苗累計11萬多尾。2019年10月18日,南京環資法庭依法判令王某某等人對非法買賣鰻魚苗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承擔賠償責任,非法捕撈者和收購者承擔連帶責任。這是自2016年1月國家調整長江流域禁漁期制度以來,全國首例判決收購者、販賣者與非法捕撈者共同承擔連帶責任的案件。該案獲得最高法院批示肯定,先後入選2019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及國家賠償案件、2019年度環境資源典型案例,還被寫入2020年最高法院工作報告。
傳統的行政區域環境治理割裂了生態系統的自然屬性,地方行政干預、裁判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嚴重困擾環境司法功能的發揮。省高院院長夏道虎説,進行“9+1”機制改革,就是要通過實行生態功能區全流域集中管轄,遵循山水林田湖草一體保護要求,解決司法保護碎片化問題,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0年12月4日,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審理了一起長江流域非法採礦案:3年多時間裏,王某某在南京市浦口區老山林場附近非法開採約16萬噸泥灰岩、泥頁巖,造成周邊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與以往不同的是,法院不僅判決被告承擔山體破壞的損失,還判決其承擔植被破壞、生物多樣性修復等損害賠償責任。
“只有堅持系統保護的理念,才能在對具體個案進行生態修復時真正做到整體修復、系統修復。”該案審判長、南京環資法庭庭長陳迎介紹,“9+1”機制改革後,我省法院更加注重查明破壞生態、污染環境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複合危害,注重山水林田湖草一體保護、系統保護。
因經營的石英石加工廠非法排放含酸廢水,連雲港的顧紹成成為全國首例“勞役代償”案受罰者,在當地政府部門和基層組織監管下,從事清運垃圾、清掃街道,或在烈士陵園從事花木修剪、澆灌、管護等工作。如今,顧紹成不僅完成960小時的勞役,還承包2000畝地種果樹,讓荒山披上“綠裝”。
發揮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9+1”機制優勢,江蘇省法院首創異地補綠、“勞役代償”等裁判執行方式,推動建立“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審判結果執行機制。目前,全省已建成28個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為不同區域生態環境提供多樣化修復方案。(新華日報 記者 顧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