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前瞻佈局 搭上數字經濟快車
2021-12-06 09:37:53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楊心怡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全省推進數字經濟建設 前瞻佈局,搭上數字經濟快車

江蘇:前瞻佈局 搭上數字經濟快車

  在華人運通高合汽車智慧生産製造基地,一輛酷炫的新車HiPhi X在總裝完畢後,全程自動駕駛至指定停車場。 本報記者 趙亞玲 攝

  剛剛閉幕的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數字經濟成為黨代會報告和黨代表們討論的熱詞之一。12月1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舉行專題詢問,定題“數字經濟”。圍繞如何加強數字經濟全鏈條佈局,緊盯前沿發展趨勢,確保數字經濟在包容審慎監管中健康發展等問題,8位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一一作答。

  佈局前瞻産業,發揮科技創新偉力

  對數字經濟,許多人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幾乎天天與之打交道,陌生是因為並不清楚究竟包括哪些産業。前不久印發的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超過10%,數字經濟成為江蘇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這一高目標定位引發關注——江蘇數字經濟的核心産業及發展現狀如何?未來幾年我省發展數字經濟主攻方向在哪?

  2021年5月,國家統計局正式公佈並實施《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産業統計分類(2021)》,確定了數字經濟的基本範圍,將其分為數字産品製造業、數字産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等五大類。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高清表示,從通常認定的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大致範圍看,2020年,江蘇省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實現業務收入2.87萬億元,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1.08萬億元,物聯網産業業務收入6036億元,人工智能相關産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對下一步主攻方向,高清介紹,江蘇省將實施好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加速行動計劃,加快提升數字産業發展能級。一方面聚焦積體電路、軟體服務、物聯網、信息通信等領域,完善産業鏈配套,補齊産業鏈短板;另一方面推動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導産業發展,佈局建設一批高水準數字産業集聚區,發展一批旗艦型數字企業。我省還擬前瞻佈局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量子信息、類腦智慧等未來産業,打造一批突破性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示範,加速産業化發展進程。

  省科技廳以多組“億元級”數據,介紹江蘇省前瞻産業的重點佈局:圍繞前沿科技原始創新,組織實施重大基礎研究項目12項、省撥經費1.45億元;近3年圍繞數字經濟部署前瞻技術研發項目169項,省撥經費3.2億元;近3年圍繞數字領域共組織實施66項重大成果轉化項目,省撥經費超過7.3億元;在數字領域培育了33家創新型領軍企業,66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1.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相關企業年銷售規模近萬億元……

  高原上有高峰。在重大平臺載體和數字産業創新高地建設上,未來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深時數字地球”大科學計劃、蘇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驗區、國家超級計算昆山中心等國家重大平臺先後落戶,目前全省18家國家高新區、36家省級高新區50%以上主導産業均與數字經濟緊密相關,相關産業年營收規模近1.1萬億元……

  數字化轉型,讓更多人“搭上車”

  既要佈局前沿,也要關注當下。江蘇是製造業大省,在數字經濟來臨時如何幫助省內企業數字化轉型?如何讓中小企業不被時代拋下?

  “在推進路徑上,突出對不同主體給予分類支持;在生態構建上,突出培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在要素支撐上,突出人才引培、金融服務和環境營造;在資金支持上,突出貸款貼息和有效投入補助。”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池宇表示,未來4年(2022-2025年),省財政每年安排12億元專項資金,實施工業企業“智改數轉”項目貸款貼息和有效投入補助,通過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企業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

  作為江蘇省市場主體大多數的中小微企業,擁抱數字化的能力較弱,為解決其轉型的主客觀困難,江蘇省將重點推廣低成本、模組化的先進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上雲用平臺”,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普及。池宇表示,對其他主體也有分類方案。如對工業園區,支持將網絡部署、公共雲平臺建設、數據採集和傳輸系統部署等納入改造提升建設標準,建設智慧製造先導區和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先導區;對龍頭骨幹企業,重點支持建設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等標杆示範項目,形成“一行業一標杆”。

  不收現金、打不著車、醫院沒法預約、沒有健康碼無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部分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受困于“數字鴻溝”。“我們推動省內重點網站與移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進一步降低老年人使用數字化産品和服務的門檻。”池宇舉例説,江蘇政務服務網優化了介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無障礙瀏覽功能;省內運營的網約車平臺增加了“一鍵叫車”功能,專門開發了老人打車服務專區和微信小程式;省內銀行網點也升級ATM、STM等智慧化自助機,增加老齡客戶專版功能。

  同時,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辦事、消費等高頻事項和場景,江蘇省正推進繼續保留非數字通道或恢復傳統服務方式。如對不使用智慧手機的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可以通過申領家庭成員碼的方式,或直接使用身份證進行識別查驗;醫院支持通過電話、自助機、網站等多種途徑開展預約服務,同時保留人工服務窗口,並確保智慧設備有人值守。省財政2021年還專門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開展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普及專項培訓。

  自動駕駛、元宇宙,敢為人先搶抓新機遇

  面對加速到來的無人駕駛時代,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透露,江蘇省近年來跟蹤國內外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構建了“聰明的車、智慧的路、靈活的網、強大的雲”試點示範體系。江蘇在全國率先完成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常州)試點工程,建成交通運輸部自動駕駛行業研發中心。常州還建成全國交通領域第一個智慧商用車國檢中心,成為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智慧網聯汽車測試試驗區。

  目前,江蘇省已累計開放測試道路200多公里,向8家企業發放了測試牌照。“聰明的車”正在全省多個領域推進試點示範,在太倉港運行的無人駕駛集卡,在蘇州試運行的低速無人物流車,在南京、無錫等地測試的300多輛自動駕駛客車、清掃車、消毒車等,都正為市場化、商業化應用積累經驗。

  自動駕駛需要強大的智慧交通來支撐,江蘇省正開展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加強交通主通道沿線5G基站建設,在滬寧智慧高速公路等開展車道管控、貨車自動編隊等應用,無錫、蘇州等地進行路口智慧化改造,全省車聯網覆蓋近800個路口,實現信號燈與導航地圖信息的實時推送和擁堵預警。江蘇省還發佈了全國首個省級智慧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全國首個普通國省道智慧公路建設技術指南,開展了智慧高速公路分級標準等研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與工信、公安等相關部門攜手,探索自動駕駛相關立法路徑等問題,完善運行安全評價體系,推動自動駕駛從試點示範向商業化應用邁進。”陸永泉説。

  最近,元宇宙概念持續火熱,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相關領域。江蘇作為科技和製造業大省,在培育和發展由元宇宙催生出的新業態新模式上也有謀劃。高清認為,元宇宙可能成為未來互聯網發展的新方向,也可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下一形態。支撐元宇宙“開放”“隨時隨地”“沉浸式”等特性,需要融合應用網絡和算力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顯示技術、物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眾多前沿數字技術,關鍵還在於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發展數字經濟,要敢為人先,敢於搶抓新機遇。我們要積極推動元宇宙從概念走向現實,通過元宇宙産業發展,加速數字技術融合賦能實體經濟,加速我省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高清同時表示,也要理性看待當前的元宇宙熱潮。元宇宙仍處於産業發展早期階段,相關底層技術距離應用落地仍有較大差距,其去中心化、匿名化等特徵,也將對社會倫理和文化帶來一系列法律問題和風險挑戰,“要持續從技術、標準、應用、法律等多個層面,強化元宇宙發展的現實支撐,築牢元宇宙發展的地基。”

  包容與審慎,加強數字經濟監管

  直播帶貨、平臺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平臺壟斷、大數據“殺熟”、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也在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如何依法監管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在包容與審慎中找到平衡點?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沈海斌認為,一方面要完善包容審慎的尺規,“對直播帶貨、平臺經濟等新生事物,我們給予一定的觀察期,研究行業發展特徵,厘清法律屬性,逐步確立監管規則,既鼓勵創新,又守住底線。”沈海斌介紹,江蘇省在全國率先發佈地方標準《電子商務平臺管理規範》,並劃出五個“嚴防”監管紅線:嚴防資本無序擴張,防止平臺依託資本加持擠壓就業空間;嚴防壟斷失序,防止平臺強迫商戶“二選一”;嚴防技術扼殺,防止頭部平臺企業實施“掐尖”式並購、扼殺潛在競爭對手;嚴防規則演算法濫用,防止平臺實施大數據“殺熟”、剝奪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嚴防系統封閉,防止平臺利用技術數據優勢形成封閉系統,阻礙其他經營者正常經營活動。

  “另一方面,要推進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在實踐層面把握好平衡。”沈海斌表示,圍繞事前加強指導,市場監管部門強化指導抖音、快手、淘寶等直播平臺,要求落實平臺責任,在線提醒直播經營者合規經營,不得從事虛假宣傳、消費欺詐等違法行為;圍繞事中抓監測,上線智慧監管平臺、建設網絡交易監測中心繫統、互聯網廣告監測系統,將新業態納入日常監測範圍,涉及短視頻3萬個,網店36萬戶;圍繞事後嚴執法,全省12315平臺2021年接收消費者訴求124萬件,同比增長24%。2021年全省已查辦侵害個人信息案件238件,刷單炒信安全案件182件,侵權假冒案件2572件。(新華日報 記者 陳月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