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南京龍潭:綠色蝶變 變出“美麗”新樣板
2021-12-10 10:09:41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龍潭:綠色蝶變,變出“美麗”新樣板

南京龍潭:綠色蝶變 變出“美麗”新樣板

南京龍潭:綠色蝶變 變出“美麗”新樣板

南京龍潭:綠色蝶變 變出“美麗”新樣板

南京龍潭:綠色蝶變 變出“美麗”新樣板

南京龍潭:綠色蝶變 變出“美麗”新樣板

南京龍潭:綠色蝶變 變出“美麗”新樣板

南京龍潭:綠色蝶變 變出“美麗”新樣板

南京龍潭:綠色蝶變 變出“美麗”新樣板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鄉村振興,不僅是記住鄉愁,還有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瓜果飄香、稻菽捲起千層浪,是江南水鄉龍潭的縮影。11月20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之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博士從湘江邊飛赴揚子江畔,為龍潭大米“湖南雜交稻研究中心‘芳草渡’實驗基地”授牌。這意味著龍潭大米傳統耕種方式徹底蝶變,踏上了“智慧農業”之路,而“智慧農業”正是龍潭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所在,也是美麗經濟的點睛之筆。

  美麗大米的蝶變之路

  龍潭緣河而建、因江而興、依水而美,盡顯“水清、岸美、村興”的美麗畫卷。

  原汁原味原生態,芳香芳質芳草渡。提到南京市棲霞區的龍潭,街道黨工委書記武曉路如數家珍:有城有鄉的龍潭街道,是城市化進程中難得的亦工亦農“自留地”,也是農旅融合的重要板塊。如何發揮區位優勢,將這片“自留地”打造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圖景,一直是他們思考的問題。通過奮楫爭先,龍潭連續兩年榮獲南京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郊區街鎮高品質發展獎,穩居區對街綜合考核第一方陣。“鄉村振興必須守好農業‘基本盤’、穩住農業‘壓艙石’,我們的‘基本盤’和‘壓艙石’就是‘芳草渡’讓你留住‘稷’憶 、‘八大碗’讓你記住‘香’愁,味稻‘芳草渡’是我們一張熠熠生輝的名片,我們稱之為‘美麗大米’,‘芳草渡’大米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還贏得江蘇好大米‘十大創優品牌’等榮譽。數日前,我們邀請雜交稻權威專家袁定陽博士以及其他水稻大咖們共聚一堂,就是要走智慧農業之路,請他們把脈,儘快將‘江蘇好大米’芳草渡提質為‘中國好大米’。”武曉路説。

  龍潭位於南京東郊,行走在龍潭鄉村街道,小橋、流水、人家,白墻,好一幅“魚米之鄉”風光。深秋時分,這裡更是稻菽金黃,千重浪涌。其中“原汁原味原生態,芳香芳質芳草渡”特別耀眼。據介紹,芳草渡大米種植基地位於龍潭“水一方”生態休閒旅遊區周邊,種植面積約7000畝。基地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是晚粳米的最佳生長地,種植的品種主要為江蘇省農科院培育的南粳46、南粳5055、紫香糯等。近幾年,通過耕地品質提升、有機肥撒施、冬季輪作休耕、鴨稻混養、綠色防控等措施不斷提高大米的品質,180天的生長週期保證了芳草渡大米的優質口感。

  江蘇芳草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俊介紹,“芳草渡”品牌大米與金鷹集團合作後,多家金鷹超市開設芳草渡專櫃,極大地提升了産品價值和景區知名度。通過線上電商平臺和線下門店商鋪等綜合銷售網絡的搭建,芳草渡大米正以優良的品質贏得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成為千家萬戶一日三餐的主食。

  “我們此行目的是不斷提高水稻的産量,從高産到更高産,這樣,水稻的量産完全由我們中國人把握,糧食安全問題完全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選擇龍潭作為合作實驗基地,就是資源整合再利用,將一些優勢基因結合起來,這樣會産生更高的産量。當然在注重産量同時,我們也非常注重品質,現在我們的生物技術非常發達,特別是基因測序,將優勢基因與優勢點位結合起來,就是更好地利用優勢資源,推出更好的産品。”不久前,袁定陽博士代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與龍潭街道簽訂共建協議時説。

  顆粒飽滿、質地堅硬、色澤清透、飯粒油亮、香味濃郁的芳草渡大米,是龍潭未來“智慧農業”的主線,舌尖上的“八大碗”“水八鮮”則是這根主線串起的一顆顆珍珠。“外延上的美麗並非‘芳草渡’一粒米,而是龍潭地方上的所有農産品,比如‘八大碗’‘水八鮮’等;內涵上,我們追求‘美麗大米’的美食效應、美食文化、美食産業。”武曉路説。

  龍潭依靠塘蕩眾多、河流縱橫的優厚水土條件,孕育了多種獨具龍潭韻味的自然珍饈,其中尤以“水八鮮”(蓮藕、茭白、菱角、水芹、茨菰、荸薺、芡實、茭兒菜)、河鮮最為出名。面對自然的饋贈,龍潭人懷著對美食的熱情與想像,在不斷地嘗試中探尋著食物組合的密碼,當粉糯的菱角遇上鮮美繞舌的麻鴨、當新鮮的茭白邂逅肥而不膩的五花肉、當“水一方”老藕巧妙搭配醉人的河鮮……所有這些對龍潭美食的探討和幻想,都被注入濃郁鮮香的“龍潭八大碗”中。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是龍潭人對食物味道的精準把控,也是龍潭人面對生活不斷尋求的完美狀態。龍潭在此基礎上打造8家各具特色的“水八鮮”農家餐廳,以荷花、“水八鮮”入饌,搭配各類河鮮美味、時令鮮蔬,以農家菜手法烹飪,讓遊客品嘗當地原汁原味的味稻“芳草渡”、家香“八大碗”;舉辦“龍潭農民稻香美食節”等活動,推廣水鄉特色美食産業,弘揚“水八鮮”美食文化。

  “蘇湖熟、天下足”,記錄著江南水系傳統農業的榮光。龍潭依長江、擁秦淮,自然稟賦優越,鄉村文化底蘊深厚,由一粒“美麗大米”蝶變出的美食效應、美食産業、美食文化正發生連鎖效應。

  美麗鄉村的融合之路

  彎彎的小河穿村而過,木柵欄、稻草屋,炊煙嫋嫋;池塘邊,白鷺閒庭信步,戲水打鬧;儘管是初冬,依舊見到一兩朵粉荷在翠綠的荷葉中舒展花瓣;清澈見底的水中不時有魚兒游動……走在龍潭陳店村鄉間小路上,眼前景色宜人,而這裡距離南京市中心只有20公里。

  什麼是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不是刷刷墻、修修路、給點幫扶,而是有項目、有産業,讓農民在家門口共同富裕。“我心中的鄉村振興,就是老百姓要有幸福感,宜居樂業,共建共享美麗鄉村;城裏人要有歸屬感,記住鄉愁,把根留住。這就需要我們打造新型業態,加速城鄉資源融合,走文創之路,走綠色發展之路,建美麗現代田園之鄉。”武曉路説。

  祖籍安徽蕪湖的馬大平是新龍潭人,也是陳店村的種田大戶,常帶領一幫遊客在自家荷塘裏抓魚捉蝦,遊客們在池塘裏玩得開心,幸福感滿滿的。“我在陳店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600畝水田,主要種植荷藕,收入不菲。我的荷園風景不錯,夏秋兩季吸引不少南京主城區的市民前來賞荷。兩年前,我在荷園裏開闢了抓魚捉蝦的淺塘水灘,並直播上線。好傢夥!人越來越多,特別是小‘哪吒’們,一群接著一群,節假日已經無法接待,需提前預約。”提到自己的業態,馬大平同樣幸福感滿滿的。

  龍潭美麗鄉村的“新型業態”,不僅是加速城鄉資源融合,還包括形成自己獨特的經營模式。在龍潭南中村,有一些空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農房,被當地民宿經營者裝扮一新,成為現代田園之鄉的“地標”:門前籬笆門後池塘,還有一棵老槐樹,方便人們垂釣休憩。“我這裡生意不錯,客源主要來自南京、合肥、揚州等地,這些房子都是附近農民的。我們在這裡經營,農民收房租,典型的雙贏。”龍潭民宿經營者王兵説。

  與此同時,龍潭正依託長江邊、水一方的地理優勢,原始村落、稻菽金黃的天時之利,六朝古都的深厚文脈,抓緊建設以鄉村為依託的“慢生活”。“慢生活”,已成龍潭吸引南京、合肥、上海、蘇州市民前來休閒的“王牌”。龍潭正在構造一種可以稱之為“現代田園之鄉”的生活方式。這不僅體現在龍潭為快節奏的都市人提供鄉村“慢生活”的理念,也體現于將現代都市生活引入到鄉村。一些村莊深巷超市裏出現的讀書吧、小茶館,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在龍潭龍岸花園社區,“書香龍岸”街巷散發著濃濃墨香,其治理工作被聯合國南南辦考察團給予高度評價。馬渡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龍潭街道也入選2019-2021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公示名單。

  南京藝術學院的一對情侶在龍潭小住一週,在他們看來,龍潭的鄉村已經不只是具有水鄉、人情之美的傳統村落,而是既能夠使生活節奏慢下來、又富有都市現代氣息的“生活社區”。過去的鄉村建設規劃忽視了居民的公共交流和文化生活,在物質生活豐富之後,鄉村交流成為精神生活的“剛需”,也是年輕人特別盼望的。龍潭的鄉村不僅有電影院、文化館、圖書館,其他娛樂設施也是一應俱全,龍潭鄉村的泥土芳香裏增添了現代文明氣息。

  當泥土、鄉愁、書香瀰漫時,規劃特色田園發展片區,打破自然行政籓籬,建設全域旅遊風光帶,已是龍潭工作的重中之重。龍潭街道宣傳委員魏力介紹:結合當下鄉村全域旅遊發展帶來的機遇,龍潭街道立足於自身環境基礎,打造了“水一方”景區、南京金箔博物館、黃天蕩濕地公園、龍潭荷花基地、泰晤士教育營地、直升機低空飛行科普基地等鄉村旅遊景點。街道緊抓“鄉村振興”,依託持續開發水一方生態休閒旅遊區,不斷創新業態,推出“鄉村遊+生態”“鄉村遊+科普”“鄉村遊+文化”,促進農文旅深入融合,打造獨具龍潭特色的“水一方”鄉村旅遊品牌。

  隨著“水一方”名氣日益增大,遊客數量不斷增加,這裡已逐漸發展成為南京東郊同時擁有春賞油菜、夏訪荷花、秋採八鮮、冬踏白雪的四季田園風光的區域。“水一方”生態休閒度假區獲得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度假區”稱號,景區內的村落已建成省市級美麗鄉村16個,其中太平村倪莊組獲評省級示範村,太平村王大組獲評省級特色田園村。圍繞“水一方”休閒度假區,今年龍潭打造了主題鮮明的美食村、民宿村、農業文化體驗村。原本“碎片化”的美麗宜居村“串珠成鏈”,正打造濱江美麗鄉村示範帶。龍潭共建成美麗鄉村42個,今年新建市級宜居村5個、區級宜居村7個。

  美麗經濟的智創之路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龍潭引長江、連茅山、銜鍾山,不僅與周邊城市互通互聯,而且産業、政策、能源、環境等方面優勢凸顯,已成為南京城市東部最具發展潛力的國際物流樞紐、臨港製造熱土、創新門戶地帶和宜居創業新城。如今這裡的人們又開啟智創之路,規劃智慧“智”造區、文創體驗區,經山營水,激活美麗經濟。堅持以項目帶全局、以項目促發展不動搖,找準美麗生態與美麗經濟綠色交匯點、結合點,推動美麗經濟項目化,打造美麗經濟帶,向美麗要效益,讓鄉村更美麗。

  “大力實施‘美麗+’行動,把美麗、生態、文化、風景、鄉愁轉化成産品和生態鏈、轉化為價值和財富,這是我心中的‘美麗經濟’。美麗經濟必須與智創融合,二者相融後,將會發生不可估量的‘化學反應’,這個反應的結果就是老百姓腰包實實在在鼓起來,村集體經濟一路高歌猛進。我們正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幸福産業、數字經濟智慧農業,依靠‘美麗+智創’,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和活力。”武曉路對美麗經濟的智創之路有著深入思考。

  陳茂松是地道的龍潭人,十年前他還沿襲著祖輩們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種植花卉與蔬菜為生。2009年開始,他在龍潭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成立南京立乾花卉苗圃場,接下來的12年,這位農民的世界變得絢麗多彩起來。“城市農業綜合體是我多年前與高校聯合佈局打造的,2021年6月份已經正式申請國家專利。這個綜合體其實就是利用光伏作用,頂上為光伏,上層是經濟植物,比如草莓、百合等,中間是半日照耐陽植物,底層為喜陰植物,整個綜合體就是利用綠色能源,光照區分,給植物一個舒適的生長空間。”陳茂松説。

  2019年,巴基斯坦農業科技部門獲悉陳茂松剛剛從國內一家科技公司引進某名貴植物種子5包,特地安排專業人員前來商談,考慮巴方的地理位置以及土塘性質比較適合該名貴植物,陳茂松遂將4包種子送給巴方,自己只留下1包試驗種植,結果2個月後對方發來郵件,稱4包種子培育失敗,而陳茂松的1包種子,在城市農業綜合體奇跡般生長出來。

  運營十年來,陳茂松的南京立乾花卉苗圃場已成為“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市農業龍頭企業”,現為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潤發超市的直採供應商,産品供應華東地區400多家店,擁有批發部兩個,線上分別在淘寶與拼多多開設店舖,其中淘寶店舖以直播帶貨形式為主,獲2020年“雙11”鮮花綠植類目第12名。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可以拿到寶華的營業執照!以前必須去鎮江市寶華鎮辦理,現在花半天時間在龍潭就可以把執照辦好了,真是太方便了!”在龍潭街道為民服務中心辦事的商戶張先生十分驚喜。

  這是龍潭街道發出的首張跨市域營業執照,也是棲霞區街鎮層面“跨市通辦”的一次成功實踐,更為兩地後續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美麗經濟的智創之路,不僅僅是綠色發展、産業轉型。因為留住鄉愁的,不僅是特色村落、田園風光,裏面更蘊藏著鄉情濃郁的治理體系。陽光治理以及富有特色的營商環境,也是幸福經濟智創的重要內涵。“跨市通辦”就是龍潭美麗經濟陽光治理的一個微小縮影,而黨建幫扶工作,在美麗經濟發展道路上尤為重要。實踐中,龍潭逐漸摸索出一套聯村聯社黨建幫扶工作模式,實現支部聯建、産業聯推、服務聯抓。通過幾年的不斷探索,幫扶模式得到了不斷提升,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每年提供200多個工作崗位給農戶,增加農民收入200多萬元,每年給農戶穩定的土地流轉費500多萬元,2017年-2020年芳草渡公司累計給股東村分紅674萬元。

  現代田園鄉村的美麗經濟已經走向智創之路,無論小橋、流水、人家,還是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龍潭可謂“一個都不少”,智創美麗經濟已融入龍潭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通過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這裡的人們走綠色發展之路,走智慧農業之路,發展幸福産業,讓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向美麗要效益,實現産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增收鏈上升。

  禾下乘涼夢,夢裏芳草渡。

  一粒晶瑩透徹的美麗大米,正“種”出一幅“彎彎小河旁邊,有一條彎彎小船”的美麗鄉村畫卷,當畫卷裏的美麗鄉村炊煙嫋嫋升起時,活力四射的綠色美麗經濟正重塑這片土地。這就是江南龍潭。(新華日報 作者 潘瑞凱 鐘勇 徐路平 蒯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