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硬核工業 擁抱“詩和遠方”
2022-02-25 09:49:12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楊心怡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工業+旅遊,盤活遺址激活資源 硬核工業,擁抱“詩和遠方”

江蘇硬核工業 擁抱“詩和遠方”

梅山鋼鐵遠眺。

江蘇硬核工業 擁抱“詩和遠方”

南鋼生産車間。 郎從柳 攝

江蘇硬核工業 擁抱“詩和遠方”

梅鋼工業文化旅遊區鋼鐵文化長廊。新華日報 記者 蔣文超 攝

江蘇硬核工業 擁抱“詩和遠方”

南鋼廠區九龍湖同心園。新華日報記者 郎從柳 攝

江蘇硬核工業 擁抱“詩和遠方”

  北京冬奧會上,首鋼大跳臺驚艷了全世界,廢棄鋼鐵廠舊址華麗變身,讓許多人驚呼,“工業風”也可以這麼酷炫。在江蘇,如今也有不少工業舊址在文旅融合理念下獲得新生,以獨具特色的面貌迎接八方遊客。

  近十年來,江蘇省共認定江蘇省工業旅遊區過百家。何為工業旅遊?發展工業旅遊對遊客、企業乃至所在城市有何意義?如何推動工業旅遊高品質發展?

  有歲月有故事 “硬核工業”也有詩意

  位於南京市雨花臺區的寶鋼股份梅山鋼鐵廠區,5座高大的“煙囪”高高矗立,這些冷凝塔的外表不是傳統的水泥灰色,而是繪有藍天、白雲和草地等圖案。這裡既是工廠,也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硬核工業”與“詩和遠方”在這裡相得益彰。

  自2013年起,梅鋼就組織社會公眾“感知梅鋼”,並逐步豐富形成集鋼廠觀光、科普研學、文化體驗、親子娛樂等於一體的工業旅遊內容。梅鋼新聞中心負責人楊景成介紹,繼2020年憑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全生産流程工業旅遊精品線路成功創建江蘇省工業旅遊區後,2021年梅鋼又繼續進一步挖掘、凝煉鋼鐵文化資源,正式建成梅鋼鋼鐵文化長廊,收穫一波波參觀“打卡”的熱潮。

  這條文化長廊長約1公里,走在彩虹色彩的馬路上,一邊是火車軌道,時不時可見小火車駛過。而另一邊,馬路旁一處處精彩“打卡點”引人駐足停留,享受慢生活:梅鋼站、勵志書屋、慢鐵9424、火車驛站、鋼鐵工藝墻、鋼鐵文明墻、鋼鐵文化廣場……有的是對廠區原有老廠房的改造提升,有的是利用工業構件創作的鋼鐵主題景觀小品,處處可見鋼鐵文化元素和梅鋼文化印記。

  在這裡,你可以體驗一把“數字篆刻”、喝一杯“慢鐵咖啡”,也可以靠著火車驛站發會兒呆、在修竹掩映的安靜中看會兒書……新華日報記者走進“慢鐵9424”,這是一間由廢棄綠皮車廂改造而成的懷舊風格的咖啡吧,濃濃的文藝氣息撲面而來。走進斑駁紅磚砌成的“勵志書屋”,書香味縈繞,幾乎讓人忘記自己正置身於鋼鐵廠廠區。

  工業文化的內涵是企業精神和文化的創意性表達。這條遊覽路線同時也是“紅色課堂”“勵志課堂”。遊客可以參觀廠史陳列館,了解梅鋼建設發展史中貫穿的鋼鐵報國、鋼鐵強國的紅色基因;還可以戴上安全帽,參觀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等現代化鋼鐵生産全流程産線,沉浸式體驗現代工業從“勞動密集”到“技術密集”、從“傳統製造”到“花園工廠”、從“製造”到“智造”的蝶變。

  北京冬奧會上,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遊龍”賽道,是用南鋼生産的“耐候鋼”打造的。南鋼是江蘇省第一家鋼鐵廠,江蘇省第一爐鐵水和鋼水、第一支圓鋼,均在這裡誕生。它不僅有悠久的工業文化,還有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楚霸王項羽渡江遺址就在南鋼生態濕地園。來這裡旅遊,會是怎樣的體驗?

  南京鋼鐵博物館,是南鋼工業旅遊的一大亮點。展廳裏,通過實物、模型、圖文展板、視頻影像、互動體驗等,遊覽者不僅能看到我國三千多年的冶金史、百年鋼鐵工業發展史,也能一窺江蘇鋼鐵産業的發展歷程。

  南鋼全資子公司、南京金樂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張燕告訴新華日報記者,自2018年落成以來,這裡已接待遊客4萬人次,其中約三成為大中小學生,甚至還有幼兒園小朋友。觀眾可以在南京鋼鐵博物館和廠區裏了解鋼鐵和南鋼的“前世今生”。“我們還圍繞鋼鐵文化推出一系列文創産品,比如鑰匙扣、筆筒等年輕人喜歡的特色産品。”張燕介紹。

  “與一般景點遊不同,工業旅遊可以讓遊客深入了解一個行業,可以説是寓教于樂。”張燕告訴新華日報記者,雖然説現在工業旅遊相對而言還稍顯小眾,但是它的意義和價值卻十分重要,既體現了文旅融合的政策導向,也能進一步促進産城融合,更好地服務社會與城市發展。

  “活化石”變“新天地” 讓工業煥發文化韻味

  江蘇是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擁有眾多保存完好、歷史底蘊深厚的工業遺産;江蘇又是工業強省,先進製造業企業不勝枚舉,發展工業旅遊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工業文明活化石”如何變為“文化創意新天地”?位於南通市崇川區唐閘古鎮的北市工業旅遊區,是著名實業家張謇于1895年在此辦工廠、建學校、修公路、造公園形成的近代工業遺存。近年來,在加強保護利用的同時,這裡不斷加大投入,建成集遺産博覽、休閒遊憩、創意旅遊、品質度假、詩意棲居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唐閘是‘中國近代工業遺存第一鎮’,這是我們發展工業旅遊的最大底氣。”崇川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牧冉説。

  “工業旅遊以工業遺存為載體,公眾可以通過這些歷史遺存深入地了解、感受到當時民族企業的發展。”史牧冉認為,工業旅遊更偏向於某一行業本身,更加垂直專業,有利於公眾全景式感受某個行業的發展。

  位於常州市武進區的江蘇省綠色建築博覽園,建成已有6年,是全國首個以綠色建築為主題的公園,也是省內首個以綠色建築群為主題的旅遊區。“我們園區一共有14棟各具特色的裝配式建築,運用不同的節能環保建造技術,集中展示綠色建築的低碳、節能、生態、智慧等功能。”江蘇綠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文斌介紹。

  省綠色建築博覽園目前是多所中小學和高校的實踐基地,被認定為省級工業旅遊區後,園區對未來發展做了一些新規劃。“我們將運用新的綠色技術對園區建築進行更新迭代,並融入‘雙碳’知識科普。”唐文斌説,園區將融合科普宣傳、體驗實訓和技術研究多種功能,集中展示國內國際綠色建築先進技術理念和江蘇省綠色建築發展成果。

  插上互聯網之翼,工業旅遊模式不斷“出新”。如何通過全自動産線做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杯墊?在常州長三角工業互聯網旅遊體驗區,遊客只要手機掃碼、輸入專屬文字,就可以實景觀看到杯墊全自動生産的全過程。作為全國首個集旅遊、體驗、展示、培訓為一體的工業互聯網旅遊體驗區,該體驗區的核心功能是工業互聯網科普教育、雲製造總控中心等。國佳雲為(江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為介紹,“我們打造6類‘工業互聯網+先進製造業’應用場景實景體驗及2條示範生産線,為參觀者帶來直觀、沉浸式體驗。”

  “有別於傳統旅遊區的湖光山色,工業旅遊的內容相對專業化,它把機械的現代工業生産流程提升為充滿樂趣的旅遊體驗過程,讓遊客在所見所得中感受工業魅力。”徐為説。

  算好“經濟賬”“文化賬” 推動工業旅遊再上臺階

  江蘇的工業旅遊起步較早、基礎條件較好,如何進一步促進全省工業旅遊發展?

  江蘇傳統的“織繡染”,如今也結合工業旅遊新業態轉型升級。常州波仕曼工業旅遊區開起新型“工廠店”,遊客可以與生産線智慧化設備近距離接觸;蘇州太湖雪蠶桑文化園開設“蠶桑文化館”,融合農業休閒;在常熟市鳳禧文化藝術中心的旗袍博物館,遊客通過參觀海派旗袍的精湛工藝,了解旗袍的前世今生。從旅遊到消費,激活的是一整條生産鏈。

  工業旅遊面向市場,要先算好“經濟賬”和“文化賬”。“我們體驗園免費開放。”江蘇容酒酒廠有限公司行政辦公室主任陳曉佳説,“體驗園的文化展館直接售賣産品所産生的效益並不多。我們做體驗園的主要目的還是要對容酒進行品牌文化的宣傳和打造。”在陳曉佳看來,工業旅遊不是以效益帶動口碑,而是以口碑帶動效益。

  傳統旅遊多以觀光消費為主,而不少工業旅遊打的“免費牌”是否可持續?史牧冉認為,就她所了解的省內各地工業旅遊發展情況而言,打造和運營工業旅遊區耗資巨大,但一些景區的盈利模式還不太成熟,如果政府能夠出臺一些利好政策,或會解除一些企業在推進工業旅遊發展動力不足方面的隱憂,從而推進各地工業旅遊項目建設積極性。

  與“降成本”思路有所不同,陳曉佳認為,工業旅遊中單個旅遊項目吸引力有限,因此有必要整合資源,在省市層面打造精品旅遊線路,結合當地旅行社等進行推廣。強強聯手、化零為整,強化對遊客的吸引力。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曾受邀參觀國內外不少工業旅遊區。他告訴記者,國內産業旅遊雖然發展時間短,但興起速度非常快。他以廣東的華為博物館等為例,説明工業旅遊區一旦發展起來,對周邊消費等會有一定帶動作用。“發展工業旅遊,要注重頂層規劃。工業旅遊要儘量實現數字化,適應移動化、數字化浪潮,比如通過VR、AR等技術,讓人們在線上也能參觀景區,實現高起點建造工業旅遊區。”余豐慧認為,將旅遊業、工業經濟、數字經濟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充分釋放工業旅遊發展潛力。

  “發展工業旅遊,江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製造業是江蘇的‘看家本領’。”省社科院研究員、揚子江創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員、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丁宏表示,保護好、傳承好城鄉工業遺産,要提升遺産保護的整體意識,加強遺産管理工作,還要注重遺産空間保護的系統性,恢復展示近代工業遺産的原始要素,“我們要注重保護方式的靈活性,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新華日報 記者 韓宗峰 蔡姝雯 顧星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