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疫情防控的“唯亭速度” 30萬人6小時內“應檢盡檢”
2022-03-01 16:25:0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陳莉莉責編:周經韜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韓小強 通訊員 江之源):蘇州此輪疫情發生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集成指揮中心就成了街道疫情防控的“最強大腦”,守護著唯亭境內95平方公里的近30萬居民。

  通過構建一體指揮、一屏全覽、一網統管、一鍵直達的“四個一”防疫工作體系,每天,唯亭街道29個社區的核酸檢測情況和重點管控人員信息都能在“智慧唯亭”平臺上一目了然。30萬人在6小時內實現“應檢盡檢”,唯亭街道以數字化轉型驅動防疫模式變革,跑出了疫情防控的“唯亭速度”。

  扁平化管理 一線聯通29個社區

  每晚9點,是唯亭街道總結、復盤一天防疫情況的固定時間。每到這個時候,街道防疫專班會在街道一樓的集成指揮中心視頻連線29個社區的負責人,聽取當天的信息。靠著這種“不見面”的溝通方式,街道實現了更加簡約的信息共享機制。

疫情防控的“唯亭速度” 30萬人6小時內“應檢盡檢”_fororder_圖片3

集成指揮中心 供圖 蘇州工業園區新聞中心

  “唯亭街道分佈狹長,最遠的社區開車到街道要20多分鐘。疫情當下,我們搭建雲視頻會議系統,把它嵌入‘智慧唯亭’一體化平臺,可即時連通轄區29個社區,實時點對點指揮調度。”唯亭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鄭哲説。雲視頻系統再加上街道“三整合”後形成的扁平化管理機制,有效解決了唯亭疫情防控範圍廣、跨度廣、現場召集拖遝的難題。

  此輪疫情發生以來,街道在原先“一辦6組”的防疫指揮體系外,專門成立數據分析組,形成了專班辦公室、社會防控組、醫療救治組、交通轉運組、數據分析組、物業指導組、保障保供組、新聞宣傳組等“1辦7組”的指揮模式。7個指揮組在街道指揮中心集中辦公,有了問題及時銜接,大大提升了工作部署及指揮效率。

  60萬餘條數據“神經元”支撐“最強大腦”

  打開“智慧唯亭”系統,進入疫情防控模組,點擊3D模式,指揮中心的大屏上出現了一座座標黃的樓房。

  “地圖上標有黃色房屋,代表著這一幢樓至少有一戶人家在進行居家隔離管控。點擊樓幢,我們還看到這幢樓的點位長、居住居民數量等更為具體的信息,包括隔離人員是什麼時間隔離的、什麼時候能解除隔離,都能很清楚地了解到。”在街道集成指揮中心,疫情防控專班數據分析組成員王斌展示了“智慧唯亭”平臺。

疫情防控的“唯亭速度” 30萬人6小時內“應檢盡檢”_fororder_圖片5

“智慧唯亭”平臺 供圖 蘇州工業園區新聞中心

  對信息的精準把控,源於“智慧唯亭”一體化平臺接入的人口、地理、信息三大庫數據池,這12類共計60萬餘條數據就成了“最強大腦”的神經元。

  近日,在唯亭街道核酸檢測現場,一台無人機在上空巡視現場核酸採樣情況。通過與“智慧唯亭”平臺連線,無人航拍的畫面會發送到系統大螢幕上。而身在街道指揮中心的防控專班成員,能清楚地看到各個小區疫情防控、核酸檢測的現場情況,及時作出分析研判。

  一鍵聯動既能自動預警又可強化保障

  唯亭街道重點管控的居民,家門上都有“電磁感應門禁+封條”“雙保險”。在設防狀態下,隔離人員擅自開門外出,門磁不但會自動“報警”,實時通過網站、短信、語音等途徑通知社區,“智慧唯亭”大數據平臺也會立刻收到信息形成工單,派出網格員上門處理。

疫情防控的“唯亭速度” 30萬人6小時內“應檢盡檢”_fororder_圖片6

志願者們在整理防疫物資 供圖 蘇州工業園區新聞中心

  “智慧唯亭”系統加網格員的“鐵腳板”,不僅實現了自動預警,還實現了一鍵聯動輔助分析和一鍵聯動物資保障。依託疾控方面的信息,街道疫情防控專班每天會對核酸檢測、重點人員等各類數據進行全面核查摸排,將相關匯總基礎數據與系統後臺數據庫進行比對、篩查、修正。依託網格員的“鐵腳板”,街道第一時間對重點管控居民的實際情況、相關需求進行掌握,保障他們在隔離期間的生活。

  鄭哲表示:“假設一個社區的防護服不夠了,如果沒有‘智慧唯亭’平臺支撐,當消息層層傳到街道指揮中心時,缺少的數量可能已發生變化。現通過系統平臺實時上報,街道疫情防控專班會第一時間根據各類物資存量數據進行及時分發、補充及調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