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2022年一季度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交出亮眼成績單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居全國前列
2022-04-27 18:31:2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心怡責編:周經韜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陳小雨):2022年以來,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主動作為、靠前發力,積極指導協同全省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推動一季度江蘇金融運行繼續呈現良好態勢。

2022年一季度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交出亮眼成績單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居全國第一_fororder_2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陳小雨

  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加快 信貸投放結構繼續優化

  2022年一季度,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8萬億元,比2021年同期多1752億元,增量居全國第一。

  信貸增長較快,當季增量創歷年同期新高。3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9.23萬億元,同2021年同期比增長15.2%,高於全國增速4.2個百分點。一季度,本外幣貸款新增1.18萬億元,比2021年同期多1354億元、比2017年至2021年同期平均增量多4766億元,為歷年同期最高水準。

  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長加快,住戶貸款增勢顯著放緩。3月末,全省企(事)業單位貸款餘額為12.58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06萬億元,比2021年同期多3100億元,增量佔同期各項貸款新增總量的90.3%;住戶貸款餘額為6.6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180億元,比2021年同期少1736億元。

  “三聚焦”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聚焦“穩總量”,為江蘇經濟平穩開局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認真落實省政府“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和總行、外管局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23條政策措施;通過多方聯動,推動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3月末,全省本外幣貸款餘額19.23萬億元,同2021年同期比增長15.16%,高於全國平均水準4個百分點。

  聚焦“優結構”,大力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持續加大受困市場主體金融支持,推動兩項直達實體政策工具接續轉換,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著力健全金融機構“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大力支持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推動銀行創新適應製造業特點的服務,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持續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在江蘇落地,借力貨幣政策工具做大綠色服務規模;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加大對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重點種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的融資支持,著力打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江蘇模式”和示範品牌。

  聚焦“降成本”,推動融資利率穩中有降。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維持存款市場秩序穩定,優化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及時穩妥落實存款利率定價方式調整;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作用,通過提供低成本政策資金,引導金融機構降低普惠小微企業、“三農”等主體的貸款利率;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潛力,通過推動金融機構切實運用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定價,鞏固貸款利率下降成果,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助企提升匯率風險管理水準

  2022年一季度,全省外匯衍生産品交易規模超過620億美元,在2021年高基數基礎上增長65%,外匯套保比率升至41%,顯示全省企業的匯率避險意識與能力進一步增強,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適應能力逐步提升。

  近年來,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外匯局江蘇省分局一直高度重視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工作,持續加強匯率風險中性理念的宣傳引導,注重與地方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的協作,構建起匯政銀合作的宣傳體系,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市場溝通,多形式、多渠道普及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指導企業有效運用外匯市場産品管理好匯率風險、應對匯率變化,更加穩健經營。

  2021年以來,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外匯局江蘇省分局子網站、省商務廳微信公眾號先後推出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系列宣傳28期,組織全省銀行開展了5000場匯率避險宣傳培訓,覆蓋企業超過4.4萬家。

  下一步,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將繼續落實好新出臺的降準政策,促進信貸規模保持平穩增長,加大對普惠小微、綠色金融、科技創新以及鄉村振興等領域的信貸投入,不斷加強對全省高品質發展的金融支持,銳意進取、勇毅前行,滿懷信心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