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啟東:追江趕海搶“春光”
2022-05-06 09:38:54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六百八十家規上工業企業百分之百“開機運轉” 啟東:追江趕海搶“春光”

  最美四月天,啟東江海岸線一幕風景令人振奮——

  4月24日,世界首艘第四代風電安裝船在啟東中遠海運海工碼頭完成吊裝作業,進入完工調試階段,引發人民日報等眾多媒體聚焦。緊鄰風電安裝船,浮式生産儲卸油船N999 FPSO項目正加緊推進,預計年底前如期交付。項目業主方、英國石油公司項目總經理Alan Sedge發來感謝信:“非常感謝中遠海運和啟東市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對每一名工作人員提供的安全保護。”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季度,啟東經濟交出穩中求進的成績單:規上工業總産值284.1億元,同比增長17.2%;實際利用外資1.95億美元,同比增長51.6%,完成率南通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稅收總量及稅收佔比均位列南通六縣(市、區)第一。

  保暢通,是保生産的關鍵。走進位於啟東高新區的南通富順櫃業製造有限公司,幾乎每隔十分鐘,就會看到一輛貨車進出。“企業主打集裝箱,每天要消耗鋼卷等材料120噸,有約100隻標箱運往上海,最多時,一天要來70多輛貨車。”公司副總經理吳兵説,啟東高新區安排專班、定點服務,並組織工作人員全程伴行,對貨車實行閉環管理。

  啟東高新區以“打造配套浦東産業園”為重要發展定位,園區近八成企業來自上海。“卡口平均每天接引貨車300多輛,最多時達400多輛,物流運輸量約佔啟東三分之一。”啟東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王華偉介紹,以“防得住”保障“放得開”,園區成立“保供保暢團”,組織近50名機關幹部和村企志願者,在高速口交通防疫服務點和中轉接駁點24小時輪班值守,並抽調125名機關幹部對貨車全程伴行。目前,園區企業100%復工復産。

  在寰宇東方國際集裝箱(啟東)有限公司車間裏,工人們戴著口罩,熱火朝天地生産。“4條生産線滿負荷運轉,一季度銷售增長25%。”公司總經理陳建軍介紹,公司每天3300多人在崗,為確保生産安全平穩,住廠員工不外出,通勤員工嚴格執行家企“兩點一線”。

  “保市場主體,就是穩住經濟基本盤。”啟東市市長楊中堅介紹,從2月中旬起,該市即組織19個市級機關部門、320多名機關幹部,會同各區鎮對重點工業、服務業企業開展分類指導、掛鉤服務,並推出《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優惠政策彙編》,涵蓋先進製造業、科技創新等10大類的100項惠企政策,給企業送去“及時雨”“定心丸”。目前,全市680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開機運轉”。

  “上午申請,下午就到賬了。”看著賬戶上近90萬元留抵退稅款,啟東樂欣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黃彥銘長舒一口氣,“正擔心公司技改項目因資金緊張擱淺,這筆錢太及時了!”據介紹,除了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暫緩收繳工會經費等減稅降費舉措之外,啟東還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由原來的30萬元提高到最高55萬元,並爭取省撥資金900萬元助力企業技術創新。

  4月21日,全球最先進超大型LNG運輸船“中能北海”輪完成接卸,緩緩駛離啟東呂四港廣匯能源碼頭。20天前,世界裝載量最大的風電葉片海輪“遊艇服務者”剛剛到訪。作為通州灣江蘇新出海口建設的“開篇之作”,呂四起步港區自2021年12月底開港以來,頻頻迎來“重量級”訪客。“圍繞大港口發展大産業。”啟東市委常委、呂四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裕兵介紹,通過“雲”推介、“雲”洽談、“雲”簽約突破疫情阻隔,一季度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3個,總投資60億元。

  聚力“招商引資突破年”,啟東搶播項目“金種子”。一季度,新簽約引進産業項目38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1個;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6個,其中1億美元以上項目2個。新開工産業項目30個,13個省市重大項目已開工7個,7個“專精特新”項目已開工4個。

  4月27日,南通市副市長、啟東市委書記李玲通過視頻連線,與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等企業負責人溝通交流,推動重點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産。“越是經受疫情考驗,越要堅定不移牽牢項目建設‘牛鼻子’,千方百計攻堅突破,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延遲的進程趕上來。”李玲介紹,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兩手抓、兩手硬”要求,將探索建立招商人員就是“企業終身服務員”等機制,以一流營商環境保障項目建設、企業發展,力爭全年新開工製造業項目超100個,其中10億元以上20個、百億級2個。(新華日報 記者 徐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