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 南京:一座萬億城市的追趕之路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南京接續奮鬥、實現歷史性跨越的十年。十年砥礪奮進,“強富美高”成為南京最鮮明的標識。
回望來時路,前進的每一步都值得書寫;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唯奮斗方得始終。6月27日起《南京觀察》特開闢專欄,記錄南京之變。
能級不斷攀升,城市持續進位。過去十年,南京始終保持爬坡上升勢頭,無論是經濟總量、人均GDP,還是産業結構、城鄉發展,均進入更高發展層次,在一次次突破中書寫高品質發展“經濟答卷”,一步步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市。
連跨九級臺階 創新引領發展
十年間,南京地區生産總值從2012年的7306.5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6355.32億元,經濟總量連跨九個千億級臺階。按可比價格計算,2013年至2021年南京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累計增長104.2%,年均增長8.3%,年均增速高於全省0.9個百分點。
2012年,南京GDP居全國第十三位,比前三年前進了一位。2014年南京一下前進兩位,居全國第十一位,這個位次南京保持了7年。2016年,南京GDP突破萬億元。在這7年,南京基本以全國前五的增速往前追趕,2020年經濟總量終於實現進位,排名全國第十。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南京首次進入前十。
細察全國經濟大市,過去十年排名前列的城市,進位突出的,就是深圳和南京。前者超越天津、蘇州和廣州,後者超越無錫、青島和天津。
經濟總量躋身前十,南京的“人均”更為喜人。南京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由2012年的85695元,增加到2021年的174520元,年均增長7.1%,增速快於全省0.3個百分點。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由13575美元增加到27051美元,于2017年突破人均GDP2萬美元的中等發達經濟體門檻,當年南京的人均GDP全國排名第八。2021年,南京人均GDP前進到全國第四。
我國整體目標是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即人均GDP2萬美元。
經濟實力向上攀升,得益於工業壓艙石底盤穩。南京工業偏重,電子、石化、鋼鐵、汽車佔工業比重過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到本世紀前十年,南京重化工發展迅猛,揚巴、揚子乙烯、金陵石化原油等一批大項目相繼建成,成為拉動工業的強大引擎。
2011年以來,技術密集型工業大量涌現。光纜、智慧電網、工業機器人等産品研發生産活躍,南京進入工業化後期。十年來,南京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接近8個百分點。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
南京經濟進位,軟體業和現代服務業厥功至偉。2017年,南京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超過60%。在南京軟體谷,涉軟從業人員超30萬人。早晚通勤時間,周邊地鐵站蜂擁而出的年輕人潮,印證著南京軟體産業的發展。2012年,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1944億元,2021年達到7200億元。目前,南京已形成1個5000億和4個千億級新興産業集群,軟體和信息服務、智慧電網兩大産業入選了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這兩年,南京加碼扶持軟體産業,市政府已先後印發打造萬億級軟體、5000億級智慧電網行動計劃。
2021年,以軟體業為核心的信息傳輸、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合計佔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的47.5%,可見南京服務業半壁江山來源於“智腦”。
技術密集型工業、軟體業和現代服務業走向經濟舞台中央,背後是創新驅動正在成為城市前行的主要動能。南京豐饒的科教人才資源優勢日益顯現。十年來,南京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主引擎”作用。R&D經費支出(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由2012年的209.97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588.79億元(預計),年均增長12.1%,佔GDP比重由2.87%提升到2021年的3.6%左右。
2021年,南京正式獲批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在科技部發佈的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8位。如今,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78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68萬家。2021年,全年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超過一半,高新技術産業的八個行業産值均實現增長,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等高技術産品産量分別增長119.1%、122.5%、45.4%。
下一個十年,南京正全力打造“2+2+2+X”創新産業體系。著力提升軟體和信息服務、智慧電網兩大優勢産業,做強積體電路、生物醫藥兩大先導産業,著力突破智慧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潛力産業,積極佈局未來網絡與通信、基因技術、氫能與儲能等産業新賽道。
城市消費升級 經濟活力涌動
一座讓你愛花錢的城市,一定富於魅力。
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格局中,消費的發展尤具深意。
十年間,南京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2年的3474.3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7899.41億元,增長到2倍多,位居全國第八,比2012年前進了三位,排在武漢和杭州之前,而這兩座城市的經濟總量和人口都大於南京。2021年南京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48萬元,超越“北上廣”位列全國第一,南京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人均消費超過8萬元的城市。
十年來,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2021年消費對全國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5.4%,比2012年提升10個百分點。
十年以來,你還記得換過多少次手機嗎?南京消費跑得快,背後是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2021年,南京全市在智慧手機、傢具類、汽車類的消費都有兩位數增長,其中智慧手機增長達到23.2%。
雨後春筍般的商業載體,見證了南京消費的高歌猛進。2012年,雨花臺區迎來第一座城市綜合體虹悅城,一時間人流爆滿。當年南京3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只有18家,總計248萬平方米,現在已經增加到104家、876.6萬平方米。
在南京消費市場,新街口簡直是王炸般的存在。新街口商圈始終是各種品牌進入南京市場的首選。是全國唯一一個有4家年營業額40億元以上百貨購物中心的商圈。這裡商貿的集中度超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年營業額超過700億元,是全國商業密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新街口核心區內現有世界500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40余家,另有4000余家企業和金融機構。2021年,95家首店入駐新街口,佔南京新進品牌首店的半數以上。以新街口商圈為核心,夫子廟商圈、河西商圈、百家湖商圈、仙林商圈、江北商圈等新型城市商圈為重點的現代商圈體系基本形成。
消費吸引力,首店集聚度是風向標,體現著消費市場的敏銳度和成熟度。2021年,南京引進品牌首店175家,引進數量位居全國第8位。2021年新引進首店中,不僅有大疆哈蘇旗艦店、BOBBI BROWN旗艦店等兩家全球旗艦店,還有14家全國首店、70家區域首店,高層級首店佔比過半。
“又一座城市定了下來,8月,我們要去南京。”6月15日,被稱為“長沙名片”的茶飲品牌茶顏悅色發文稱,將在南京開設茶顏悅色江浙地區的首店,而先開的兩家店,將分別選擇在新街口IFCX和江寧景楓兩家商場。當天,微博和朋友圈一片歡呼雀躍。
商業新業態新模式不僅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深刻改變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十年來,南京新型消費蓬勃發展,網絡零售、跨境電商、移動支付等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不斷涌現,傳統商業企業加快數字化、智慧化改造,線上線下消費加快融合。目前南京有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2個,國家級數字商務企業5家。中國(南京)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入選全國十佳,成為江蘇省唯一上榜城市,2021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累計313.76億元。
發展消費,我國城市頗具雄心。全國主要城市紛紛瞄準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以吸引消費回流,提升城市在全球消費的吸聚帶動力。
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江蘇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培育打造南京、蘇州、徐州、無錫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揚州等區域消費中心城市。
南京消費下一站,就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吸引外國人,吸引年輕人,南京先要形成幾條攝動人心的、文化多元的特色街區。從河西夜未央到江北潮音樂節,南京消費潛力無限。
發展格局巨變 城市能級躍升
過往十年,誰是南京變化最大的區域?
沒有眾口一詞的答案,但所有的回答一定是在老城之外。
跳出明城墻,南京城市版圖向四週延伸,拉動經濟一路向前。
2012年南京城鎮化率首次超過80%,達80.23%,全國排名第7。城鎮化率達到80%,意味著城市化水準邁上新臺階,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準。在此基礎上,南京城鎮化率繼續攀升,2021年城鎮化率達到86.9%,全省最高。省內有南京、無錫和蘇州三地城鎮化率超過80%。
過去十年,南京城鄉巨變。2013年,南京全域撤縣設區,進入“無縣時代”。2018年,南京確立“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從“秦淮河時代”向“揚子江時代”邁進。
大江之北,只十年時間,已然滄海桑田。2015年,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獲批,江北新區肩負“三區一平臺”的戰略任務:即逐步建設成為自主創新先導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長三角地區現代産業集聚區、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
隨後,這裡一躍成為南京增長最快的板塊。2021年,地區生産總值佔南京全市比重達22.1%,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超過6000人。最前沿的産業、最領先的科技、最挑剔的資本,紛紛選擇這裡。積體電路産業,匯聚上下游企業超過600家,EDA(晶片設計軟體)佈局領跑全國。生命健康産業,全産業鏈收入超1300億元,融資估值10億級的企業有30多家。2021年,江北新區逆勢上揚,經濟增速超過14%,領跑全省。6月22日,《賽迪科創獨角獸百強(2022)》發佈,南京有4家企業上榜,3家來自江北新區。
溧水,南京南部片區的新興增長極。過去,這裡和南京的距離意味著城市與鄉村、發展與落後。數年間,産業興旺,新城崛起,溧水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43%,高品質發展一舉邁入全省區縣第一方陣。創造性劃定一二級産業發展保護區、行政審批速度在全國首創並率先實現“1120”、率先成立區級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服務於産業和城市發展的一項項創新,接連從這裡誕生。
上個月,位於六合區的日立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製造基地和國軒新能源智慧製造項目相繼開工、投産。其中,後者從開工到首條生産線投産用時不到8個月。“感謝‘六合速度’,我們將把南京工廠打造成為行業標杆、示範基地。”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説。一度被認為是南京發展相對薄弱的六合區,在中國工業百強區排名從2019年的第71位前進到2021年的第29位,兩年前進42位。1—5月,六合區億元以上項目110個,一季度工業投資增速40.6%。
日前,江蘇省對2021年推進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取得明顯實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勵,南京市和有關區、園區54次獲得點名錶揚。名單顯示,南京各區都出現至少一次。踏上新征程,從主城到郊區,每個板塊都血脈僨張,全力以赴。
南京區域協調發展步伐加快,離不開城市軌道交通的助力。2021年,全市交通重點項目建設,年度建設投資達515億元,同比增長11.4%,創歷史新高。寧句城際、2號線西延投入運營,南京地鐵線網規模達到11線運營,運營里程達427公里,位列全國第六。
提升城市能級,就要做強郊區,加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南京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入選國家“十四五”重點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米”字形高鐵網絡加快成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正不斷增強。6月14日,2022年度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召開。會上揭牌了南京都市圈建設辦公室,9市黨政負責人圍繞軌道交通體系、産業集群強鏈等簽署合作協議和行動方案,在更高品質推動一體化上邁出新一步。
過去十年,這個位於長三角地區的跨省都市圈建設不斷提速,從地緣相近到自發合作,最終上升為國家戰略。2021年,南京都市圈經濟總量超4.6萬億元,佔全國比重4.1%。在毗鄰地區,産業互補、公交互通、學校共建等漸入佳境。2021年底,寧句城際正式通車,從句容市中心出發,1小時內可抵達南京新街口,“軌道上的都市圈”一步步走向現實。(新華日報記者 胡明峰 管鵬飛 董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