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南京江北新區:全面建設交通樞紐 傾力打造開放樞紐
2022-06-29 09:19:44來源:南京日報編輯:韓小強責編:蔣碩

原標題:江北新區樞紐辦 全面建設交通樞紐 傾力打造開放樞紐

南京江北新區:全面建設交通樞紐 傾力打造開放樞紐

南京北站樞紐經濟區環境整治工程

南京江北新區:全面建設交通樞紐 傾力打造開放樞紐

南京北站概念效果圖

南京江北新區:全面建設交通樞紐 傾力打造開放樞紐

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施工現場

南京江北新區:全面建設交通樞紐 傾力打造開放樞紐

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開展基坑涌水涌沙應急演練

南京江北新區:全面建設交通樞紐 傾力打造開放樞紐

黨員幹部奮戰在抗疫一線

  新區七年,日新月異。樞紐建設,可圈可點。

  在國家賦予江北新區“三區一平臺”的戰略定位中,打造“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的任務,不僅對新區建設交通樞紐提出了新要求,也為新區發展樞紐經濟開拓了新思路。

  近年來,江北新區樞紐經濟發展管理辦公室,以江北海港樞紐經濟區和南京北站樞紐經濟區兩個片區為依託,加快富有特色的海港、高鐵、軌道交通綜合性樞紐建設;以現代服務業、現代物流業和臨港新型産業為重點,大力發展樞紐型經濟。

  加強對外開放,將成為江北新區下一輪發展的重要動力——無論是交通樞紐的全面建設,還是經濟樞紐的快速發展,江北新區“樞紐效應”的不斷放大,都將成為發展的新引擎,開放的新優勢。

  樞紐面貌煥然一新

  在江北新區城市建設重大項目中,市民最關切、最期盼的無疑是鐵路南京北站的建設。作為南京北站建設的開篇之作,北站樞紐經濟區環境整治項目一期先導段目前已經完工,新建成的大眾運動休閒區也將於近期對外開放。

  將拆遷後留下的廢墟打造成“綠色長廊”,並按照“科技+環保”的理念進行建設,是北站樞紐經濟區探索“彈性開發”的創新之舉,不僅有利於提升片區形象,更能惠及周邊百姓。3個標準的七人制足球場、2個標準的五人制足球場、5個籃球場,以及未來還有可能建成8個羽毛球場,一處極具規模的大眾運動休閒區已經建成。球場的正對面,就是規劃中南京北站站房的位置。

  “北站樞紐經濟區的建設,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因此既要和南京北站的建設同步,同時也要為未來的開發預留空間。”項目規劃單位負責人表示,這就要求前期投入的成本不宜太大,因此“彈性開發”是最佳解決方案,體育場館便是充分符合各方麵條件的“彈性景觀”。在前期建設中,通過環境改造,因地制宜修建一些文體設施,惠及周邊居民,能夠産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彈性開發”的創新之舉還包括由海運集裝箱改裝而成的服務用房;由建築固廢材料經3D列印後建成的公廁;利用廢舊鐵軌進行道路收邊;利用固廢材料製作的停車場植草磚等,這些都實現了既有資源的再利用,在踐行環保理念的同時,還節約了成本。

  “目前,南京北站的各項工作都在穩步推進,包括片區環境綜合整治、遷建項目建設等,站房建設則有望于2023年開工。”新區樞紐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啟動建設的同時,南京北站片區産業佈局、站城一體化項目開發策略的研究也同步進行,未來,建成後的南京北站將成為“站—産—城”融合發展的活力空間。

  南京北站樞紐經濟區的藍圖已經繪就,而作為樞紐辦重點建設的另一個項目,江北海港樞紐經濟區已逐步成形。

  據了解,江北海港樞紐經濟區保稅物流中心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先後引進招商局物流、嘉多福物流、神行太保等企業入駐保稅園區,一期倉庫出租率超過50%;保稅物流中心項目二期工程主體結構也于近日通過驗收。

  地鐵建設加速推進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骨架,而軌道交通則引領城市發展的新格局。因此,地鐵的建設不僅是民生工程,對於江北新區強化“樞紐功能”、放大“樞紐效應”,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目前,江北地區已經通車的軌道交通線路一共有4條,分別是地鐵3號線、10號線、S8號線和S3號線寧和城際;在建的線路有4號線二期、11號線一期、S8號線南延線和S4號線寧滁城際。值得一提的是,S8號線南延線最近剛剛通過了項目工程驗收。

  作為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的業主單位,江北新區樞紐辦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全力服務保障項目推進。

  近日,正在建設中的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迎來新進展,作為全線施工進度最快的站點,行知路站南端基坑開挖見底,最深處達18米,此次基坑開挖見底,也標誌著行知路站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現場,車站的圍護結構已經全部施工完成;混凝土澆築的地下連續墻已封閉,通過冠梁和支撐梁連接成一個整體;基坑內,兩台小型的挖掘機正在鋼支撐的下方挖土,地面上的長臂挖掘機將28米長的機械臂深入地下,將土鏟出。

  “行知路站站點的建設從2022年2月份開工,我們在地下連續墻、鋼支撐架設、基坑土方開挖的每一個環節都銜接得比較好,所以施工進展較快。”施工單位負責人介紹。

  此外,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定向河北站主體結構于2022年5月24日順利封底,為全線第一台盾構機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目前,兩條地鐵線路的建設克服疫情影響,快馬加鞭,均按照全年投資及建設計劃按時序推進。”新區樞紐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地鐵4號線二期全線4座車站和江心洲中間風井,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地鐵11號線一期全線19座新建車站(除中央商務區站)中,已有15座車站開工,其中4座車站已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安全生産常抓不懈

  安全生産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必須常抓不懈、警鐘長鳴。

  4月19日,國鐵上海局集團南京供電段和南京河川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先後向江北新區樞紐辦贈送了錦旗,感謝樞紐辦在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方面的幫助和支持,對樞紐辦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2022年以來,樞紐辦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加強與路方駐區單位、鐵路公安部門、護路單位、屬地街道的聯動,全面提升新區鐵路運輸安全水準,確保轄區鐵路安全生産零事故。據介紹,一方面,樞紐辦每月定期組織路地、第三方專家開展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聯合巡查,截至目前,已開展鐵路沿線安全檢查21次,排查消除鐵路外部環境安全隱患83項,並及時跟蹤隱患問題銷號情況,定期組織“回頭看”檢查,確保已整改隱患不回潮;另一方面,樞紐辦積極統籌各涉鐵街道,做好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信息系統運用工作,目前,5個涉鐵街道均已完成對信息系統的試用和對相關工作人員信息的錄入,為後續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2年春節剛過,新區樞紐辦便組織開展節後復工復産安全培訓,樞紐辦各部門、各企業及在建項目相關負責人參加培訓。培訓首先從介紹節後全國第一週事故情況統計出發,用事故數據向與會人員敲響了安全警鐘;並結合案例分析,重點講解了管理措施、注意事項和風險報告三個方面的內容。

  5月下旬,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也開展了一場基坑涌水涌沙應急演練。地鐵11號線沿江而建,河漫灘地質容易出現基坑涌水涌沙的情況,為應對即將到來的汛期,本次演練完全模擬實戰,現場有50多人參加演練。通過演練,進一步檢驗了施工單位應急救援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應急處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次次安全培訓,一場場應急演練,都彰顯了新區樞紐辦抓好安全生産工作的決心。

  黨建引領篤志前行

  樹高葉茂,繫於根深。在江北新區樞紐辦,每一項工作的落實、每一個項目的推進,都得益於強化黨建引領的“指揮棒”作用。

  2022年疫情期間,為響應南京市及江北新區號召,新區樞紐辦第一時間成立“黨員先鋒隊”,樞紐辦機關和下屬單位黨員積極報名,隊伍迅速集結,投入新區防疫一線的各個崗位,在核酸檢測採樣點、在小區門崗、在隔離點……樞紐辦的黨員幹部們堅守疫線,舍小家為大家,為抗擊疫情貢獻“樞紐力量”。

  黨員冬訓期間,樞紐辦下屬的鐵路運輸公司依託支部“三微一小”工作法,在公司的關鍵崗位——鐵路運輸行車班組打造“行車學堂”,由黨員骨幹帶頭示範實踐,把教育課堂搬到基層,把學習陣地建在一線,讓“微課堂”成為提升職工專業技能、提高業務素質、展示標準化作業的舞臺。

  “三微一小”工作法是通過建立“微陣地”、開辦“微課堂”、利用“微時間”和結對“開小灶”,在生産一線打造“紅色加油站”,讓學習教育“不落下一名黨員”。

  事實上,實施“三微一小”工作法,只是新區樞紐辦不斷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的一處縮影。一直以來,新區樞紐經濟發展黨工委積極打造“紅韻樞紐”黨建強基行動品牌,為各項工作創新、高效、安全、綠色開展保駕護航。

  “紅韻樞紐”強基行動下設4個子品牌“紅星驛站”“紅馨港灣”“紅運滿園”“紅映兩新”,分別對應南京北站、西壩海港、化工園鐵路專用線和樞紐經濟區非公企業四大主要陣地,緊密串聯起各支部,突出片區及企業特色,從加強基本組織、提升基本隊伍、創新基本活動、完善基本制度、提供基本保障方面全方位推進強基行動,讓黨旗輝映在各個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為樞紐建設注入不竭精神力量,築牢制度根基。(南京日報作者 曹昊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