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徐州中歐班列“鋼鐵駝隊”踏上對外開放快車道
2022-07-12 09:44:59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蔣碩

  原標題:徐州中歐班列上半年開行量同比增長逾九成 “鋼鐵駝隊”踏上對外開放快車道

  7月11日,一列裝載著徐州凱利爾桑拿設備有限公司桑拿設備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淮海國際陸港鐵路集散中心駛向德國漢堡,這是徐州淮海國際陸港2022年累計發運的第246列中歐班列。“在疫情影響下,班列能順利、迅速地發運,對我們公司幫助極大。”凱利爾公司董事長陳蓓蕾説。

  2022年是中歐班列在徐州運營的第7個年頭。從2015年的1列、2020年的600列,到2021年的1000列,再到如今開行超1200列……7年來,這支“鋼鐵駝隊”的發展氣勢如虹。2022年以來,徐州中歐班列持續優化服務淮海經濟區和省內進出口企業,1至6月,發運本地産品貿易額佔比超40%,貨量佔比超50%;上半年累計開行230列,同比增長91.7%,累計完成貿易額2.77億美元。

  “和公路、海路貨運相比,中歐班列具有運輸時間短、穩定性高和綜合成本低的優勢。因此,徐州中歐班列近幾年發展迅速。”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商務口岸部副部長潘雷説,疫情期間,中歐班列對於企業來説更是穩定可靠、節約成本的運輸通道。2022年以來,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充分發揮中歐班列運輸優勢,精準對接有關領域和行業需求,保障産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徐州中歐班列一直努力拓展服務模式,幫助企業打通運輸渠道。”徐州淮海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斌表示,2022年以來,徐州中歐班列創新完善“班列+綜保”“班列+保稅物流”“班列+跨境電商”“班列+市採通”等服務體系,開通鐵路快速通關、鐵路箱下水等運輸模式,有效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能級。

  2022年5月,滿載50個集裝箱的徐工專列從淮海國際陸港鐵路集散中心出發,通過霍爾果斯口岸運往烏茲別克斯坦,全程用時僅8天。此列班列是省內首列“鐵路快速通關”模式下發運的中歐班列。該模式實現了海關、鐵路、運營企業數據互通,三方協作共同監管,有效提高境內段鐵路進出口轉關運輸通行效率和便利化水準,大幅縮短班列在邊境口岸的通關時間,為出口企業降低了時間和資金成本。通過該模式,已有29家企業通過徐州中歐班列發運202標準箱、貨值約600萬美元的貨物。

  “徐州中歐班列作為國際物流通道,能夠最大程度幫助徐州本土企業解決出口口岸擁堵、交付週期長、資金佔用成本高等難題。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了解、選擇徐州中歐班列。”宋斌介紹。

  3月底,徐州中歐班列幫助徐工機械連續發運三列出口貨物,在最緊要的關頭幫助徐工機械解決了疫情時期的交貨難題,有力支撐徐工國際化主戰略的穩步推進。據統計,徐州中歐班列2022年已累計發運徐工集團重要保障物資23列,貿易額約5200萬美元。

  徐州帝歐美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雷鋒説,徐州中歐班列提供了一條長期穩定的出口通道,幫助企業解決了出口難題,讓他拓展海外業務有了充足底氣。

  立足淮海經濟區的區位、産業、交通優勢,徐州中歐班列駛上發展快車道。“目前,徐州中歐班列已形成經二連浩特、滿洲裏、霍爾果斯、阿拉山口、綏芬河5個口岸出入境至歐亞19個國家、50多個城市的國際班列通道體系。”陸港運營公司操作運營部負責人孟新宇表示,徐州中歐班列將不斷創新運營模式、推出更多便利化舉措,為國際班列客戶提供更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給外貿貨物通關提供更多模式選擇。

  在出口貨物“量質雙升”的基礎上,徐州中歐班列探索利用回程班列滿足本地産業需求。開行的東歐回程班列將大豆、燕麥等産品運回本地,進一步豐富了班列貨源貨品,完善了淮海國際陸港國際物流大通道的格局,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2022年上半年,中歐回程班列累計進口大豆、燕麥、亞麻籽、蕎麥等貨物近800標準箱,合計1萬餘噸。

  “未來,徐州中歐班列發展仍存在很大空間,我們正提前謀劃,著力填補空白點。”宋斌表示,港務區順堤河作業區的中歐班列回程站點已經國鐵集團批復,將於2022年三季度實施建設;出口監管倉、進口保稅倉項目正加快建設,投入運營後將進一步完善陸港開放功能、延伸中歐班列服務鏈條;“公鐵水”多式聯運體系正在加速構建,將更好地發揮港務區鐵路港、水港“雙港”聯動優勢……徐州中歐班列將以不斷豐富的班列服務運營體系、不斷完善的開放功能提升綜合優勢、提高集聚能力,吸引更多臨港産業、樞紐産業落戶淮海國際陸港。(新華日報 記者 張耀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