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       輿情智庫            房産        
徐州:新理念引領轉型 高品質續寫新篇
2022-08-08 10:15:22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蔣碩

  原標題:産業更強 城市更靚 生態更好 徐州:新理念引領轉型,高品質續寫新篇

徐州:新理念引領轉型 高品質續寫新篇

一城青山半城湖。

  從老工業基地到國家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從資源型城市到區域中心城市,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黨的十八大以來,徐州聚焦産業、城市、生態“三大轉型”,交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合格答卷。

  産業轉型,提質增效聚新能

  徐州,中國工程機械之都。2021年,徐州工程機械産業規上産值約佔全國市場1/5。作為徐州重點打造的“一號産業”,以徐工為代表的徐州工程機械集群是全國首批先進製造業集群,為這座老工業城市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們這十年擺脫粗放式發展,進入高品質發展的軌道。”徐工有限、徐工機械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説,4年多來,徐工從全球工程機械排名第7躍升至前三名。十年間,徐工加大自主創新,掌握傳動與液壓等一批核心技術;“世界第一吊”、全球最大塔式起重器、世界最高技術水準攤鋪機等眾多高端産品震撼亮相;産品遠銷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徐州品牌享譽世界。

  同樣在這十年,徐州積極搶抓國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政策機遇,堅持把産業轉型作為全面轉型的先導任務和龍頭工程,在全市上下牢固樹立“工業立市、産業強市”的鮮明導向,持續推動産業向中高端攀升,加快構建具有徐州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

  作為江蘇唯一兼具國家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基地雙重身份的城市,徐州曾以煤城聞名於世,並延伸發展出煤電、煤焦化、鋼鐵、水泥、化工等産業。近年來,徐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推動五大傳統行業轉型升級,18家鋼企整合為3家大型鋼鐵聯合企業、11家焦化廠整合為3家綜合性焦化企業、62家水泥企業壓減至15家、222家化工企業壓減至71家、24家燃煤電廠壓減至15家。徐州的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34.5%、降幅全省第一,煤炭消耗減少1798萬噸、佔全省削減總量的38%,地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減少4280萬噸、下降約42.7%。

  五大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全面完成後,徐州騰退土地2.5萬畝,為推動産業“騰籠換鳥”留下充足空間。銅山經開區、利國鎮黨委負責人史敬峰説:“經歷關停一批小鋼鐵企業的轉型陣痛,如今我們依託徐鋼集團打造綠色冶金産業轉型升級樣板區,新招引工程機械及汽車核心零部件智慧製造等項目,‘鋼鐵小鎮’實現了涅槃重生。”

  “騰籠換鳥”的背後,是徐州對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不懈追求。2018年以來,徐州將工程機械與智慧裝備、新能源、積體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十四五”規劃徐州又將新材料和節能環保新增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産業。

  6月16日,協鑫科技旗下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增的年産能3萬噸FBR顆粒硅項目在徐州投産,徐州基地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顆粒硅研發與製造矩陣。該公司總經理蘭天石説:“過去十年,我們通過技術研發推動企業發展。未來將用數字化力量,讓‘智造協鑫’登上世界舞臺,助力國家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十年産業轉型,“強”的基礎愈加穩固。特別是近5年來,徐州地區生産總值連跨3個千億元臺階,邁上8000億元新量級。新興産業比重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提升至47.1%,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兩番,智慧製造、工程機械分別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先進製造業集群。同時,“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建設深入推進,國資國企重組等一批重大改革順利收官。

  城市轉型,工筆巧畫惠民生

  “過去一家3口擠在20平方米的小平房,門口是熱電廠和橡膠廠,每天大車來往,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寸步難行,全是黑炭泥。”在窗明几淨的鼓樓區潤和園小區家中,67歲的徐州縫紉機廠退休職工陳芳翻閱著老房子照片,感慨萬千。如今,陳芳居住的新社區不僅水、電、熱等基礎設施齊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城市書屋、體育健身器材、物業安保等服務配套也都一應俱全。“和小區一街之隔,是鼓樓商業圈和地鐵站,購物、出行便利得很。”

  作為重要的老工業城市,徐州曾留下大量棚戶區。5年來,通過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徐州累計實施棚戶區改造約7265萬平方米,約95萬群眾實現“出棚進樓”,棚改總量全省第一,棚戶區改造連續3年獲國務院真抓實幹表彰,在全國創出棚改工作“徐州品牌”,獲批住建部城市體檢樣本城市。

  “城市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這不僅是徐州市民發自內心的感慨,更是外地人來徐州的直觀感受。

  城市空間格局日益大氣。雖地處平原,但由於多條鐵路幹線分割、眾多丘陵山峰環城、黃河故道穿城而過,徐州城區被分割為多個單元片區。圍繞促進城市集約化、組團化發展,徐州逐步形成“一核、雙心、六組團、十五個功能集聚區”的空間結構,由此拉開了區域中心城市的框架。

  作為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徐州自古就有“五省通衢”的美譽。如今,徐州把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作為重點,努力把交通優勢變成發展優勢。十年間,徐州跨入“地鐵城市”行列,建成約92公里城市快速路,市區三環快速路實現閉環,徐沛快速通道建成通車;“米字形”高速鐵路已開通6個方向;徐州觀音國際機場服務輻射周邊四省14個地市,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6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5萬噸、年航班起降4.2萬架次的需要……

  補短板、鍛長板,描繪城市的工筆畫越畫越精細。“十三五”期間,徐州累計實施城建重點工程634項,完成總投資3300億元。淮海國際博覽中心、大龍湖國際會議中心等一批城市功能性項目陸續建成使用,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7月15日,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開館,讓人“一眼望千年”,感受徐州厚重的歷史。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徐州精心設計改造戶南巷、文廟街區、城隍廟復建,打造縱貫主城南北的城市文脈,努力喚醒、整合沉睡的文化資源。

  放眼淮海,徐州越來越有區域中心城市的“底氣”。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目前區域合作已拓展到科技、教育、文旅、衛生等45個領域。從交通互通,到産業交融,再到如今的全方位融合,淮海經濟區高品質協同發展不斷走向深入。尤其是推動醫保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公積金實現跨省互認互貸等,讓群眾的滿意度越來越高。

  以城帶鄉,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徐州高品質完成農房改善3年行動任務,7.23萬戶農民住上新居。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5年行動,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潔運收體系實現全覆蓋,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1403個鄉村建成美麗宜居村莊。

  生態轉型,青山綠水入畫來

  盛夏時節,泛舟潘安湖,碧波盪漾,水天一色,山湖相依優美如畫;沿途草木葳蕤,飛鳥蹁躚,蟬鳴蛙叫不絕於耳。

  難以想像,多年前這裡還是徐州最大的一片採煤塌陷地。旱季荒草叢生,雨季水鄉澤國。潘安湖湖畔“賈汪真旺”展館裏,一幅幅展示賈汪採煤塌陷地歷史的黑白照片,讓人觸目驚心。

  痛定思痛,賈汪先後實施潘安湖、月亮湖、解憂湖、龍吟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完成各類採煤塌陷地復墾治理總面積9萬餘畝,再造耕地5萬餘畝,形成濕地景觀1.18萬畝。

  徐州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生態修復專項規劃》,因地制宜制定生態修復行動計劃,大力實施119項生態修復工程,重點推進採煤塌陷地、工礦廢棄地、採石宕口等的修復治理,形成了具有鮮明徐州特色的生態修復治理模式,開創了“石頭縫裏種出森林城市”的成功範例。

  仲夏傍晚,金龍湖畔宕口公園遊人如織。曾經,無序的爆破和採掘,讓這裡岩體破碎、危崖纍纍。徐州通過覆土栽植、挂網噴播、引水進山等措施,變廢為景打造出面積超過22萬平方米的大型山地景觀公園。如今,公園內綠樹掩映,飛瀑疊流,成為市民休閒好去處。

  目前,徐州共完成採煤塌陷地治理26.64萬畝、採石宕口治理81處,修復廢棄礦山140座,森林覆蓋率連續16年全省第一,因地制宜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公園,構建起極富特色的山水城市構架。2019年6月,徐州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向世界發佈《黃淮海平原採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技術標準》《採石宕口生態修復技術標準》兩部技術標準,為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同類城市生態修復提供了技術參考。

  十年來,徐州不斷在治氣、治水、治土上下功夫,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出臺《徐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在全省率先建成運行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牽頭構建淮海經濟區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機制。2021年徐州市區空氣優良天數與PM2.5濃度兩項指標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對各個斷面設立“斷面長”,全市實現河(湖)長制全覆蓋,完成市區75條黑臭水體整治;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制定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全面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制定《工業固體廢棄物管理條例》,固廢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得到聯合國人居署高度肯定。

  綠色發展,久久為功。十年來,徐州先後獲評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並榮膺聯合國人居獎。最近,國務院同意徐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將以創新引領資源型地區中心城市高品質發展。

  建功新時代,奮鬥正當時。千萬彭城兒女將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咬定青山不放鬆,只爭朝夕勇擔當,務實落實善作為,堅定不移做好轉型文章,在加快建設産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的新征程上砥礪奮進。(新華日報 記者 王岩 張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