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彥 攝
隨著《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的出臺,江蘇貫徹落實《意見》的相關政策文件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如何在國家戰略框架下推動江蘇文化數字化的探索實踐,是一個亟待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期《文化産業週刊》特邀南京郵電大學數字經濟研究所所長姚國章教授撰文,結合地市推動文化數字化的具體實踐以及優企範本,從學者、政府、企業多維度為江蘇文化數字化頂層設計獻策,助力文化強國先行區建設實現新躍升。
數字人直播、VR劇本殺、超高精度物體光學3D重建、文學之都數字雲平臺……8月的南京,數字文化成果薈萃,千年文脈活力涌動。
45個項目簽約,投資金額逾40億元;上半年南京文化産業招商熱力榜發佈,各區招商引智跑出“加速度”;南京數字文化産業相關研究報告發佈,南京文化産業數字化征途根基紮實;20余家數字文化代表性企業新奇産品驚艷亮相……日前,2022南京市文化産業資源共享會暨數字文化精品路演活動落下帷幕。在持續一週的活動期間,南京優秀數字文化企業盡顯十八般武藝,集中展示了在智慧文旅、VR、AR、MR、網絡視聽等方面的創新實踐。正如此次分享會主題“數字向未來 生活更精彩”,數字賦能,一幅炫麗的文化産業“金陵勝景圖”正在徐徐展開。
南京文化産業成績亮眼。數據顯示,2011年到2021年,南京文化産業增加值從262億元增長到1063.99億元,佔全市GDP比重從4.26%增加到6.5%,文化産業發展水準指數、發展指數和綜合指數三項指標均列全省第一。2022年一季度,南京1912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16.25億元,比2021年同期增長4.3%,與2021年四季度相比,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增長72家。
亮眼成績單背後,究竟有何奮進密碼?作為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城市,首座被授予“中國軟體名城”稱號的城市,南京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在推動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把握髮展新機遇,因地制宜探索文化數字化發展的“南京路徑”。
聚焦數字賦能,數字文化市場主體“百花齊放”。據本次共享會期間發佈的《南京文化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南京數字文化産業營業收入佔總體比重超60%,數字化核心産業佔比達40%,以提供智慧文化消費設備、多媒體遊戲動漫、互聯網信息等服務內容的數字文化企業成就了“半壁江山”。阿裏、字節跳動、嗶哩嗶哩、騰訊等全國領軍數字企業不斷入駐,艾迪亞、達斯琪、原力、網覺、硅基智慧等本土數字文化龍頭企業風生水起……近四年來,南京市規上數字文化企業數量一直高於800家,保持持續增長趨勢;與此同時,推動新城科技園、雨花軟體園等數字文化産業策源地建設,認定南師大玄武文化科技園等9家數字文化先導園區,形成國家高新動漫遊戲孵化中心、國家數字出版南京基地、江蘇網絡文學谷、中國·江蘇網絡文學創意産業園等高能級産業集群,南京不斷強化集聚載體佈局,推動數字文化産業集群品牌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刷新政策引導,為數字文化企業成長“厚植沃土”。近年來,南京接連出臺了《南京市推進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關於促進南京市數字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關於促進南京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方案》《關於培育新業態拓展新消費促進我市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等政策文件,推動文化産業“上雲用數賦智”,重點打造創意設計、網絡文學、數字文旅、現代演藝、數字場景、影視動漫、數字文化裝備等7個優勢業態,在全國率先探索數字文化産業分類標準研究實踐,制定“20+28”數字文化行業體系。
深化金融服務,為數字文化企業做強“澆水施肥”。南京建成全國首傢具備綜合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推出“文創貸”、“創意貸”、股權質押貸款等特色産品,通過組建南京文化企業資源庫,有效覆蓋全市3334家文化企業,與南京11個區、99個文化園區、16個行業協會建立密切聯繫。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末,10家文化銀行及文化小貸累計發放貸款207.67億元,服務企業5858批次……被業界譽為文化金融實踐的“南京模式”,先後獲得中宣部和文化部多次肯定和表彰,被文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評為“優秀文化金融合作創新成果獎”。同時,各類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也如“及時雨”潤企細無聲,近日剛剛結束的《關於開展2022年度南京市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産業類)項目申報的通知》顯示,重點聚焦文化數字化等産業項目,項目最高可獲200萬資助。
培育專項人才,為數字文化企業發展“精準滴灌”。50多所高校、每年近30萬畢業生、90多位兩院院士,“一室一中心”紫金山實驗室和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大量的高水準科研院所,“大學大院大所”集聚優勢突出,是南京引以為傲的創新“家底”。此外,南京出臺了《關於加快建設文化人才資源高地 推動南京文化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南京市文化領軍人才發展計劃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實施“紫金山英才計劃”“人才安居保障提速計劃”,在文化人才的“引、育、用”上形成了強有力的政策和服務保障;按照“市區共建、校地合作”思路,培育環南藝文化創意産業功能區、東大·南京設計名城、南大科學園等一批校地融合産業帶,推動産學研融合發展,為數字文化企業儲備複合型、實踐型、高素質人才。
在“數字浪潮”中探尋千年文脈的“時代之光”。南京以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主抓手,繼續聚焦數字創新,爭創文化産業發展新高峰,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中展現省會擔當,貢獻南京力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