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南京:千畝“示範田”增收38萬元
2022-10-21 09:34:23來源:南京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蔣碩

  原標題:綠色防控病蟲害技術能助水稻增收,種糧老把式細算賬——千畝“示範田”增收38萬元

南京:千畝“示範田”增收38萬元

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開展社會化服務,助力秋收。 通訊員 胡宏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孫敬清 攝

  秋收正酣。在今夏持續高溫影響下,秋糧收成如何?10月20日,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探訪溧水、高淳等地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片項目,聽種糧老把式細算節本增效賬。

  優先採用生物防治、物理誘控技術

  金風送爽,稻穀飄香。在高淳區東壩街道陳福明穀物種植家庭農場,農場主人陳福明望著豐收的水稻滿臉笑意。

  “2022年這片水稻産量不錯,每畝産量平均可達1250斤,比2021年多50斤左右。”陳福明告訴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眼前收割的這片稻田屬於南京市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共1000畝,採用了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

  “綠色防控技術主要指優先採用生物防治、物理誘控、農業生態等非化學防治技術措施,協調應用高效低風險生物農藥,集中連片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實現農藥減量控害增效目標。”高淳區植保植檢站站長劉維新介紹。

  在陳福明農場的綠色防控示範區,收割完的稻田邊仍豎立著一個個類似燈罩的“小燈籠”。“這是綠色防控誘捕器,裏面可放置雙性引誘劑,會引誘卷葉蟲、螟蟲等前來交配,害蟲只要進來了就逃不掉。”劉維新介紹,它能通過降低成蟲的自然交配率,干擾害蟲産卵,從而達到減少次代幼蟲的蟲口密度,保護生長期農作物免受危害。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注意到,收割完的稻田邊上開著不少鮮艷的小花。陳福明説,這是非洲菊,多年生,花期長,可以吸引害蟲的天敵絨繭蜂前來,幫助水稻防控蟲害。

  統計顯示,2022年高淳在東壩、固城、椏溪等街道共建設4個市、區級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片),其中水稻3個、蔬菜1個,示範區(片)至少運用3項以上農業、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學防控技術,綠色防控産品和主推技術推廣到位率100%。

  “綠色技術”治蟲又治草

  在溧水區和鳳鎮味稻小鎮,金黃的田野稻香四溢。“再過十來天就可以收割了。”溧水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小建看著眼前“豐”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陳小建家的4000多畝稻田地處溧水省級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範片,也是國家級綠色糧食(水稻)原料生産基地和南京市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這片稻田同樣處處藏著綠色“機關”。

  “這是香根草,可以大幅減少螟蟲危害。”陳小建指著田埂上一株1米多高的草告訴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這種草的香味能誘使螟蟲在草葉上産卵而不産在秧苗上,同時這種草有殺滅蟲卵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蟲害發生率。除了香茅草,稻田裏放置的一台臺誘捕器和誘蟲燈也是防治害蟲的好幫手。

  水稻生長過程中,不僅要防治害蟲,還要防止雜草“喧賓奪主”。陳小建介紹,經過兩年的試驗,2022年稻田大面積採用了覆膜機插秧技術,這種可降解薄膜附著在泥土表面,隔離了空氣,可抑制雜草生長,相對於以往農藥除草和人工除草,可減少用藥、節約用工。

  綠色引領,助力豐收。陳小建説,儘管2022年水稻受到了高溫乾旱影響,但由於田間管理得當、灌溉及時,預計2022年畝産最高可達1400斤,相較2021年預計增産5%左右。

  溧水區農業農村局作物栽培指導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水稻種植面積超29萬畝,其中超70%實現綠色種植。

  節本增效,畝均增收380元

  據悉,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片是南京市2022年開始啟動的項目,全市共有13個;其中核心區1.4萬畝,輻射面積14.6萬畝。

  “多虧了綠色防控技術,2022年水稻不但獲得豐收,而且稻米品質也有提高。”陳福明説,相比2021年傳統種植方式,2022年示範區水稻農藥使用量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少用農藥,稻米品質提高,售價也有提升——2021年稻穀售價每百斤135元左右,2022年可達160元左右。按畝均産量1250斤計算,畝均增收約380元,綠色防控示範區1000畝稻田可比2021年增收約38萬元。

  “綠色防控效果很好。2023年我們將在專家指導下,繼續探索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並爭取向農場所有稻田推廣。”陳福明説。(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劉全民 胡英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