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       輿情智庫            房産        
高品質城市化 昆山如何“闖關”?
2022-10-31 09:22:57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韓小強責編:蔣碩

高品質城市化 昆山如何“闖關”?

  近日,國家統計局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佈了最新城市規模分級情況,在全國105個大城市中,江蘇昆山、浙江義烏、浙江慈溪、福建晉江4個縣級市被定義為Ⅱ型大城市,其中昆山以141萬城市人口列4個“縣級大城市”之首。

  作為全國縣域經濟領頭羊的昆山,在全國“縣級大城市”認定中摘冠,這對昆山意味著什麼?在縣級市基礎上建設大城市,昆山收穫了哪些經驗、遇到了哪些難題?在工業化進程中一路披荊斬棘的昆山人,如何再闖出一條高品質城市化的“昆山之路”?

  産業發展促進城市擴容,人口十年增加近45萬

  “昆山被認定為大城市,主要是縣域經濟發達的原因,産業發展帶來了人口集聚、城市擴容。推進高品質城市化,我們依然要堅持産城融合,實行工業化城市化雙輪驅動戰略。”昆山市副市長周繼春説。

  數據顯示,2021年昆山市地區生産總值達4748.06億元,連續18年位列全國百強縣第一,是全國首個地區生産總值超4000億元和財政收入超400億元的縣級市。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3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2022年,昆山市地區生産總值、財政收入有望“雙破”5000億元、500億元。

  製造業是昆山立市之基。2021年,昆山工業總産值歷史性地邁上萬億元大關,形成了兩個千億級産業集群、12個百億級産業集群,擁有産值超億元企業934家。不僅如此,2021年度昆山在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綠色發展、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5個方面蟬聯第一。

  綜合實力強,製造業發達,昆山人口因此快速集聚。從“六普”到“七普”這十年,昆山常住人口增加了44.76萬人,增長27.21%,達到209.2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14.33萬。昆山既是十年間全省常住人口增加最多的縣級市,也是目前常住人口規模最大的縣級市。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到22.12%,比“六普”增加了7.78個百分點。

  “昆山作為縣級市,被明確認定為Ⅱ型大城市,充分説明一個道理,人口流動是‘用腳投票’的,哪經濟實力強、就業機會多,人口就往哪集聚。”省城鎮化和城鄉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丁志剛説。

  和昆山一樣,義烏、慈溪、晉江3個縣級市晉級大城市,靠的也是縣域經濟。這3個縣級市也都進入我國2021年GDP百強縣十強,總體經濟實力超過許多地級市。

  除了産業優勢,這4個“縣級大城市”都靠近超大、特大城市,或處於沿海都市圈、城市帶中,擁有較大的區域優勢。像昆山地處超大城市上海和Ⅰ型大城市蘇州中間,既分享了中心城市的“溢出效益”,在産業佈局中“近水樓臺先得月”,又利用都市圈同城效應,吸引中心城市的商務人口和投資置業客。從昆山坐高鐵到上海只有17分鐘,到蘇州12分鐘,處於滬蘇銜接特殊區位,承載了大量的通勤就業人口。

  大有“大”的樣子,也有“大”的難題

  人口集聚、産城融合,在昆山“排布”出大城市的現實模樣。佇立昆山南站高架,城市一眼望不到頭,尺度規模甚至遠超不少地級市。

  昆山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介紹,昆山中環以內城市核心區79平方公里,跟上海內環、北京二環圍合面積差不多大。這一區域還囊括了昆山開發區、高新區,以及周市鎮、張浦鎮的部分地區,單位GDP、財稅收入已比肩許多一線城市中心城區。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對昆山被“官宣”大城市,周繼春一點也不意外,因為這麼些年來,昆山是一直按照“大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的。2009年底,2009版昆山市城市總體規劃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正式確立“大城市、現代化、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總體目標。同時,昆山以“大城市離我們有多遠”為課題,開展城市比較研究。2014年國務院《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中,規定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屬於Ⅱ型大城市,昆山當時就已經符合大城市標準了。2018年省政府批復昆山城市總體規劃,明確要求昆山“高水準、高起點建設宜居宜業大城市”。

  “大城市就要有‘大’的樣子。”周繼春説,昆山建設大城市,不只看城市規模,更看重城市品質。由農業縣發展為大城市,昆山始終審視自身“從哪來、往哪去”。老城區是昆山城市發展的見證者、歷史文化的集中區,特意保留了以玉山、護城河為核心的城市記憶,以及“河—橋—街—坊”的空間精華。城市規模擴大了,依然要營造田湖環城、濕地成群的空間景觀。“既有江南城市的婉約,又有現代城市的繁華。”

  城市做大了,服務能級要再提升,居民生活要更方便。按照“人本尺度、全齡友好”理念,昆山中心城區劃分為66個“15分鐘生活圈”單元和7個獨立的“5分鐘生活圈”單元,統籌佈局文化、教育、體育、衛生、養老、公共空間等公共配套。兩大醫療中心全部創成三甲醫院,學校項目新改擴建100個。雖然用地緊張,城市在生態綠化、重磅配套上依然“大手筆”,重大文體場館如文化藝術中心、體育中心、大戲院、奧體中心、戲曲百戲博物館,一個接一個開建,並規劃了3個大型綜合公園、5個郊野公園、200個社區公園。西郊騰出3000畝地建成森林公園,貫通廟涇河中央水廊,周圍分佈杜克大學、智谷小鎮,成為昆山高凈值人群集聚區。

  在縣城基礎上建設大城市,昆山也有自己的煩惱。40多年的快速擴張,土地資源過快消耗,總面積900多平方公里的昆山,中心城區已有300多平方公里。多個鎮區與主城基本連成一片,城市邊緣産居混雜,空間破碎化程度較高,存量土地盤活成本每畝高達150萬元。這些難題,不僅影響城市的環境品質,還使産業發展面臨日益緊張的空間約束。

  全域通盤謀劃,城鄉一體佈局

  2022年6月15日,蘇州市委常委會專題調研昆山出臺《關於支持昆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縣域示範 走好新時代“昆山之路”的意見》,昆山隨後發佈執行方案和《現代化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提出通過佈局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再闖出一條縣域城鎮化和大城市建設的“昆山之路”。

  昆山因産業而興,如今破解城市發展難題,落腳點也要落在産業升級上。以産業升級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昆山全市域通盤謀劃,城鎮鄉一體佈局。

  中心城區集聚了140多萬人口,“單中心”縣城模式已不適應大城市昆山。為此昆山搭建了“兩環四聯八射”快速路網體系,規劃了多中心城市體系:在城市東部,依託夏駕河科創走廊、北中環科創帶等,建設産城融合示範區;在城市西部,集聚杜克大學、昆山工研院、清華科技園,國家超級計算昆山中心、深時數字地球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建設“陽澄湖兩岸科創中心”;昆山南站地區是“虹橋北向拓展帶”橋頭堡,建設站城一體、商務匯聚的“城市門戶”。

  小城鎮是縣域城鎮化的戰略支撐。昆山全市除玉山以外的8個鄉鎮,居住了近百萬常住人口,産鎮融合發展,推動人口均衡佈局。規劃中,巴城鎮和高新區共建陽澄湖兩岸科創中心,經濟強鎮周市、陸家和開發區共建東部副中心,特色小城鎮張浦、千燈聚力吳淞江兩岸城市有機更新,南部的周莊、錦溪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建設南部濱湖副中心,塑造江南文化樣板區。

  昆山相關部門統計,這番煥新改造後,昆山將新增蘇州市級孵化器36個,建成科創空間500萬平方米,城市産業中科創、商務比重增加,必將推動人口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和結構優化轉變。而在城鎮周圍,則通過生態廊道、郊野公園建設,塑造水鄉城市風貌。

  2022年5月底,水脈廊道首期工程在旅遊度假區開建,沿河貫通步行、跑步、騎行、探索、遊船等慢行線路。這種借鑒黃浦江濱江改造和雄安新區生態堤建設經驗的生態廊道,昆山規劃了“七橫四縱”11條,在南部區域推進“昆山之戀(鏈)”慢行體系建設。加上6個郊野公園、4個生態區域,全市“藍綠空間”佔比將達50%以上。

  打破發展“天花板”,再闖“昆山之路”

  從城鄉一體全域規劃到市域功能多中心佈局,從合作引進高水準綜合性大學、國家級科研基地到城鎮攜手建設科技創新帶,大城市昆山一步步打破縣級市發展的“天花板”。

  “現有建設規劃標準在城市等級方面限制還較多。”有關城市專家介紹,相關規定確有量力而行、風貌保護的整體考慮,可對於昆山這樣的縣級大城市,GDP和財政收入雙雙接近5000億元和500億元,實際服務人口300萬(核酸數據),城市對軌交通勤、帶動開發需求很大,怎麼辦?

  對此昆山再一次“敢為人先”。2013年,國內首條跨省軌交——上海地鐵11號線以城際軌道形式連接昆山花橋,每天六七萬上班族兩地通勤。9年下來,花橋開發商務樓宇百餘幢,常住人口18.5萬人,服務人口將近30萬人,每年引進大學生1萬人,發展為一座商務城市、青年城市。

  “建地鐵就是建城市。”周繼春説,眼下城際鐵路蘇州S1線橫穿昆山,23個站點完成TOD綜合開發設計,帶動城市中心區、東西部副中心、郊區城鎮新主軸的發育發展。昆山以在建S1線和規劃中的S2、S3線為主骨架,與蘇錫常城際、京滬高鐵融合銜接,即將進入軌道交通時代。

  雖然用地緊張,但昆山規劃部門表示,並不打算以樓宇高度的突破解決用地矛盾,將根據不同層級的城市中心,合理確定建築高度,形成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不破壞江南水鄉城市的整體風貌。

  至於部分土地低效開發問題,則通過減量發展來破解:建設用地“減量”,空間效益“增值”。繼上海之後,昆山響亮地提出“減量規劃”。2018年以來,全市通過拆舊復墾滿足了新增建設用地需求。2020年——2021年,又通過提容增效、低效退出更新1.6萬畝産業用地。到2025年,規劃再開發2萬畝低效用地。

  “步入工業化、城鎮化下半場,我們將根據城市人口、發展需求來配置公共資源、推動改革發展。”周繼春説。(新華日報 記者 顧巍鐘 潘朝暉 白雪 丁茜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