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蘇州:百姓動起來 城市添活力
2022-12-02 09:24:34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楊心怡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蘇州積極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百姓動起來 城市添活力

蘇州:百姓動起來 城市添活力

蘇州市體育局供圖

蘇州:百姓動起來 城市添活力

蘇州市體育局供圖

  連日來,正在舉行的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吸引全球目光、話題連連。與世界盃同頻共振,蘇州同步舉辦的“我的世界盃”足球聯賽同樣精彩紛呈,16支民間球隊展開激烈比拼,暢享足球運動的速度與激情。

  應時應景推出一系列足球主題活動,足以讓人感受到蘇州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高品質。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日前,蘇州印發《關於蘇州市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保障機制、場地設施、賽事活動、組織網絡、指導服務、發展導向、文化氛圍、監管體系八個方面提出25條具體措施,為蘇州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描繪出新時代全民健身新藍圖。

  持續優化城鄉“10分鐘體育健身圈”,培育更多新興品牌賽事和活動,深化體衛融合、體教融合、體旅融合……錨定“爭創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目標,蘇州深耕體育惠民,以“增強人民體質,提升城市品質”為根本任務,不斷優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城市富有更多活力與魅力。

  瞄準“全” 織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

  全面佈局,民之所向。作為一座古今交融的活力之城,蘇州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早已打下堅實基礎,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運河之畔,黃綠相間的樹林裏,鑲嵌著足球場、籃球場、輪滑場、健身步道、體育博物館、各類運動設施等,銀發族耍起太極拳酣暢淋漓、年輕人球場較量激情飛揚……走進蘇州市運河體育公園,立馬會被眼前生龍活虎的運動氛圍所感染。正陪著女兒玩雙杠的蘇州市民王豫成,臉上洋溢著笑容:“這個家門口的體育公園不僅環境優美,設施也特別齊全,我經常帶女兒來鍛鍊,太方便了!”

  截至目前,蘇州市擁有各類體育場地34237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81平方米,累計建成健身步道5000多公里、體育公園110余個;全市擁有體育社團385家、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385家、鄉鎮(街道)級體育社會組織1008家,位居全省前列。

  激發全民健身熱情,既要有覆蓋城鄉的體育場地,也要有遍地開花的群眾賽事。蘇州持續培育假日體育、大眾體育聯賽、馬拉松、金雞湖龍舟賽、外企運動會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動。從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以及羽毛球、乒乓球“兩小球”主流體育項目,到街舞、輪滑、滑板等潮味足、時尚范的新興運動,蘇州市民的賽事節目單越來越豐富多元,各個年齡段的市民都能找到契合自身需求的參賽項目。

  邁入新時代,呼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全民健身也要向縱深推進。當前,蘇州GDP總量邁過2萬億元大關,規上工業總産值超4萬億元新臺階,服務人口達1600萬。對於這座加速奔跑在新的趕考路上的城市而言,建成與充分展現“強富美高”新圖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名城相適應的全民健身發展新格局,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翻看《關於蘇州市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工作方案》,一組目標數據讓人印象深刻。至2025年,蘇州實現全市常住人口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9平方米;每年舉辦的各類賽事活動超5000場次,參與各類賽事活動的市民人數超600萬人次;實現市級體育類協會等級覆蓋率100%……提出一系列“硬指標”意味著蘇州要織出一張更“全”的服務網絡,讓公共服務的陽光照到每一個人,吸引更多老百姓參與到全民健身中來。

  一個“全”字是關鍵所在,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現代化三者息息相關。“蘇州始終堅持‘大健康觀’,深入推進‘體育+’‘+體育’,把全民健身事業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蘇州市體育局局長闕明清看來,構建“更高水準”,不僅僅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健身需求,更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滿足百姓對於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各種新期待,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發展,穩步提升市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準,不斷增強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現代化強市新圖景更加可觸可感。

  發力“更” 提升全民健身服務供給水準

  如何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務供給水準?《方案》指明具體路徑。蘇州選擇發力“八個更”:即更靈活的體制機制、更均衡的資源佈局、更綠色的健身載體、更豐富的賽事活動、更廣泛的群眾參與、更科學的運動方式、更濃厚的社會氛圍、更強大的要素支撐,同時將均等化、多元化、標準化、法治化、智慧化的“五化”理念貫穿于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之中。

  “‘八個更’既是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也結合了蘇州全民健身的先發優勢,讓公共服務好上加好,激發出新一輪全民健身熱潮。”蘇州市體育局副局長李鑌説。

  發展數“智”體育是大勢所趨。手機打開“蘇週到”APP,點擊“體育場館”,每家場館的基本信息、距離、聯繫方式全部一目了然,一鍵完成場館預訂,還可以報名各類培訓班。家住蘇州市吳江區的籃球愛好者高小平也發現了很多變化:“相比以前,不僅線上預訂場館更便捷,體育場館的配套設施也越來越智慧化,還能用運動積分兌換福利!”

  發力更數字、更智慧,《方案》中提出,“制定《蘇州市數字體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數據技術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中多場景應用,提升全民健身服務能力。”其中強調,要加強場館智慧化、蘇州體育總入口、政務服務、安全與對接支撐平臺的數據資源歸集,實現公共數據的一體聯動、開放共享,利用大數據及時了解公眾服務需求和運動健身效果綜合評價;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一網通用”“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服務等。

  從更均衡的資源佈局來看,解決好“總量不足”和“局部閒置”的供需矛盾至關重要。蘇州市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陳俊告訴新華日報記者,蘇州一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將帶頭開放可用於健身的空間,做到能開盡開;已建成且有條件的學校要進行“一場兩門、早晚兩開”體育設施安全隔離改造;鼓勵私營企業向社會開放自有健身設施等。今年,蘇州將持續優化城鄉“10分鐘體育健身圈”場地設施和服務功能,完成105套一代健身路徑和10套智慧二代健身路徑的安裝,新建改建各類體育公園10個,使體育設施佈局配置更加均衡合理、更加親民便民。

  作為支撐全民健身賽事穩步運行的主力軍,一家家優質的體育社會組織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目前蘇州全市擁有各級各類體育協會、俱樂部共708家。如何激發起這些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的積極性?必須要有更靈活的體制機製作保障。蘇州市體育總會秘書長王煊介紹,蘇州將加大政府向企業和社會組織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力度,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體育公共服務的激勵機制,推動更多社會組織的觸角延伸至更多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為全民健身服務增添新的活力。

  促進“融” 讓更多體育成果全民共享

  “雲掛號”“雲問診”“雲處方”,蘇州早在2016年就推出全國首家“運動雲醫院”互聯網平臺,在全國率先開設“科學健身指導門診”,為體育愛好者開啟了就診新模式,打造成為體醫融合示範項目。

  “體育+”“+體育”,蘇州體育部門從不拘泥于體育人幹體育的思維,而是牢牢樹立“融”的全民健身發展理念,深化體醫融合、體教融合、體旅融合等,令融合發展業態發生更多“化學反應”,讓更多體育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體衛融合,促進全民健康。《方案》提出,蘇州將整合市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國民體質監測中心、體育科學研究所等資源,建設運動促進健康中心;鼓勵在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體育健康主題公園、健身步道等公共服務設施中建設體衛融合健康驛站或健康小屋;支持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康復科室,開設運動醫學門診;加大對在職醫生的運動處方師培訓力度,積極組織面向醫師、康復師等的運動健康干預培訓……這些舉措將有力助推“主動、前端的健康干預”,讓體育衛生兩大系統的資源形成“1+1>2”的效果。

  體教融合,培養終身運動者。作為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蘇州把重心落在青訓體系的建設上,把重點放在足球人才的培養上,體教融合無疑是青少年足球發展的破題關鍵。蘇州市體育局競體處處長李志國介紹,蘇州將逐步建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相銜接的足球運動員“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規範、穩定的足球特長生升學保障機制,並打造蘇州市太湖足球運動學校。

  體旅融合,彰顯城市特色。蘇州河網密布,水系縱橫。近年來,長三角皮划艇槳板大賽、金雞湖帆船賽等水上賽事的舉辦,不僅讓更多人感受到了文體旅融合的魅力,也擦亮了蘇州“東方水城”名片。新時代新需求,相比于硬質的運動場館,老百姓更樂意在自然生態環境中享受運動樂趣。依託文旅資源優勢,蘇州將積極培育與引入航空飛行、自行車、跳傘、動力沖浪板、水上摩托車、鐵人三項、冰雪運動等涵蓋“水陸空”的各種時尚體育運動項目集群,構建“水上運動+特色旅遊+文化融合”的産業體系,促進全民健身消費新型業態發展。

  百姓動起來,城市添活力。可以預見,隨著《方案》的落地落實,蘇州體育事業發展將進一步打破地域、部門、行業的瓶頸限制,以更融合的發展理念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達到更高水準,讓百姓的健康生活水準和幸福指數節節攀升!(新華日報 記者 張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