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常州武進: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篇章
2023-01-31 10:47:51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蔣碩

  原標題:“環境美”的色彩更加絢麗,“美麗武進”圖景逐步呈現 ——武進: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篇章

常州武進: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篇章

常州武進: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篇章

常州武進: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篇章

常州武進: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篇章

常州武進: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篇章

常州武進: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報告強調,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常州市武進區一直在發力。回望剛剛過去的2022年,武進“環境美”的色彩更加絢麗,“美麗武進”圖景逐步呈現,數據是最好的佐證:2022年,武進全區PM_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達到二級標準要求;國省考河流斷面優Ⅲ比例100%,6個國省考斷面實現“Ⅲ升Ⅱ”,實現歷史性突破,三條入湖河道總磷、總氮指標同比分別下降11.8%、13.1%,太湖連續15年實現“兩個確保”,滆湖總磷指標同比下降12.3%,達歷史同期最好水準。在武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故事正不斷上演。

  武進區委副書記、區長惲淇丞表示,作為常州“兩湖”創新區的主戰場,武進將依託得天獨厚的濱湖生態資源,堅持把綠色作為最鮮明的底色,踐行“兩山”理念,錨定“雙碳”目標,推進綠色轉型,全力打造經得住遠眺、耐得住細看的生態創新區、最美湖灣城。

  藍天常駐,魚米之鄉“顏值”高

  “灰霾天”越來越少,“水晶藍”漸成常態……如今的武進,藍天白雲常駐,綠水青山觸目可及。

  好空氣靠的是實實在在的努力。位於武進區湟裏鎮的常州東方特鋼有限公司,是一家長流程鋼鐵企業,粗鋼産能230萬噸。該企業自2018年起,積極推進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投資30多億元,無組織排放源已有95%以上通過驗收。2022年累計投入2.8億元進行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收尾,目前正在全力推進補充改造項目,“崗位上能吃盒飯”將成為東方特鋼衡量無組織揚塵品質水準的新標準。

  武進堅持源頭治理和末端治理“兩手抓”,同時更加注重源頭治理。在提升污染物收集處理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前端減少排放;在解決存量環境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源頭削減增量;在嚴格實施環境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激勵綠色發展。

  在牛塘鎮,綠色低碳發展同樣澎湃。常州綠色動力環保熱電有限公司,主要利用城區生活垃圾及其它可接受的垃圾進行焚燒發電,每年焚燒處理生活垃圾42萬噸。2022年,完成綠色動力公司開展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投入700多萬元進行低氮改造,氮氧化物日均值穩定在80毫克/立方米以下,遠低於我省垃圾焚燒企業氮氧化物不高於120毫克/立方米的要求。

  不僅要減少污染物排放,更要將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讓人們不再面臨垃圾圍城。

  在武進區的綠色建築産業集聚示範區,江蘇綠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裝修垃圾處置車間裏異常忙碌。人工智能機器人來回穿梭,通過複合感測器識別廢棄物類型,並快速分揀到指定區域。“裝修垃圾含20多種有害成分,如果不精細篩分,會對土壤和水源産生嚴重污染。”企業負責人薛斌説,這台機器人集成全球領先的垃圾自動分揀技術,通過7種識別方式將裝修垃圾分類成10余種物質。

  目前,綠和公司已在武進建成年處理160萬噸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生産項目並順利運營。在加速推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研發的同時,綠和公司圍繞當前的熱點産業方向,如“綠色建築”“海綿城市”“生態水利”等開發新型綠色建材,提高建築垃圾循環利用的效率和品質。

  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近年來,武進區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緊盯全區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問題確定的工作目標、整改任務和措施,強化政治監督,做實日常監督,通過再監督促進相關單位扛起整改主體責任,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得以深入推進。

  餐飲帶來“煙火氣”,也帶來了“油煙味”。位於滆湖中路的餐飲店“漢江味道”主營韓餐,一度因油煙擾民、廢水直排,令附近居民又愛又恨。自武進區率先在滆湖路等重點區域開展餐飲行業集中試點整治以來,該店先後投入30余萬元,改裝複合式高效油煙凈化一體設備,並在油煙排放口加裝去異味凈化設備,同時對餐廚廢水、廚余垃圾等提標改造,周邊居民不再煩惱。

  如何讓人們享美食亦享美麗?武進區生態辦制定《2022年武進區重點區域餐飲行業油煙整治工作方案》,對重點區域以及去年試點整治範圍內集中開展餐飲行業油煙污染整治。《方案》明確,新開設餐飲服務經營者證照齊全率100%,杜絕新增無證照餐飲服務經營行為;對存量證照齊全餐飲服務經營者實施綜合監管與整治,實現食品安全、油煙噪聲、排水排污、履行市容環衛責任100%達到要求。

  湖塘鎮組建工作專班,細化分工,確保餐飲油煙整治工作順利推進。依託網格化工作體系,由社區網格員對重點區域所有餐飲店進行現場檢查,併發放整改意見書,截至日前,已完成整改198家。告別“煙熏火燎”,清新“煙火氣息”裏居民生活圖景的變化,恰是武進藍天越來越多的一方印記。

  在依法依規對企業實施監管的同時,武進區始終堅持服務企業發展、指導企業治污、提升企業環境管理水準的原則,督促企業根據企業特點、工藝水準,有針對性指導制定整改方案,並對企業污染防治設施改造升級跟蹤指導、服務。兩年來,全區已有近百家規模企業進行了設施升級改造,環保方面整改提升總資金投入為2.3億元。

  “近年來,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把‘532中軸建設’‘兩湖’創新區發展作為把握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地、重大載體,緊扣‘生態創新區、最美湖灣城’定位,全力以赴守護藍天碧水凈土。”武進區生態文明建設辦公室主任、武進生態環境局局長于樂表示,將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碧水長流,打造“長三角最美湖灣城”

  武進“一城濱兩湖”,有太湖、滆湖(西太湖)蘇南兩大淡水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城。豐富的淡水湖資源賦予整座城市靈動秀美的生態特質,也讓武進下定決心用好“湖”這個資源,向湖生長、擁湖發展。武進通過水生態修復、圍網清退、以漁控藻等措施持續提升滆湖水環境,同步推進太湖流域治理,全力打造武進濱湖生態寶地。

  日前,滆湖退田還湖二期高新區片區先導區工程基本完工,成為“兩湖”創新區核心區的又一網紅打卡點。走進先導區,冬日暖陽下,蜿蜒曲折的棧道臨水而建,延伸至湖中。站在玻璃親水準臺上向下看,清澈的湖水中,水草搖曳,魚兒穿梭。

  滆湖位於太湖上游,是太湖流域湖西地區重要的行蓄洪湖泊和新孟河引江濟太的重要通道,過去,受多種因素影響,滆湖水環境問題突出。武進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兩手發力”,系統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努力恢復滆湖水清岸美自然風貌,這對於保障入太湖水質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武進區實施史上規模最大的滆湖水源保護工作及養殖圍網整治,入選全省生態環境十大先進典型案例。持續推進滆湖水生態修復,啟動了滆湖(武進)退田還湖二期暨近岸帶水生態修復工程,啟動區0.84平方公里的水生態修復全部完成,實施完成後還湖面積將達15平方公里。開展滆湖(武進)生態清淤試點工程,重點圍繞滆湖備用水源地取水頭部淤積嚴重區進行,清淤量71萬立方米,進一步改善滆湖水質。

  太湖是長三角多市共同的“母親湖”。唱響新時代“太湖美”,武進不斷創新推動水環境治理走向縱深。

  漫步雪堰鎮新康村,“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土壤肥、無污染、産量高”的高標準農田連綿成片。“為改善村裏水質惡化、土地拋荒的情況,近年來,新康村以‘生態可循環’為目標,積極探索‘稻鴨共作’‘稻漁共作’‘稻菜輪作’等模式。”新康村黨總支書記金建新介紹,2021年,新康村被評為首批國家級生態農場。

  農業複合污染控制,是業內公認的難題。作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村與生態循環農業試點村,新康村打造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形成了清潔生活、清潔生産、清潔生境、清潔管理的“四清”技術體系,從源頭上解決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農田尾水生態攔截系統做到了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養分再循環;農業農村廢棄物處理中心,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價值提升、養分全量歸還土壤。

  分級管控、標本兼治。武進對轄區內1267家涉磷企業開展專項整治,實現總磷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到源頭管控的有效前移;推進農田排灌系統和水産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完成河南村、葛莊村農田灌排系統生態化改造,有效減輕農田肥水對河道水質的影響;加快水産養殖廢水整治,有序推進前黃鎮靈臺村、湟裏鎮崗角村池塘生態化改造,養殖尾水達標排放;規範排污口設置和管理,取締、整治非法及不合理排污口,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環境品質,連續15年高品質實現太湖安全度夏。

  推進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理利用示範區建設,對實現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位於武進區洛陽鎮的常州市天綠生態有機肥有限公司一期項目現場,一個個白色大棚裏,畜禽糞便、藻泥、園林綠化垃圾等有機廢棄物被碾碎混合,靜待發酵,變身珍貴的有機肥。據了解,該公司可處置利用廢棄菌菇包、園林綠化廢棄物、林果樹枝、畜禽糞便等,年處置能力達8萬噸,可製備有機肥5萬噸。

  武進區堅持以循環利用代替污染治理,在全域開展城鄉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理利用示範區建設。採取“政府部門+民營企業”的模式,以天綠有機肥有限公司為中心向周邊鄉鎮輻射,以點帶面,對9大類城鄉有機廢棄物開展綜合處理利用,統一建立“收儲運”體系,並實現全過程智慧平臺監管,有效解決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的出路問題。

  守護“兩湖”,武進區依託科技手段,不斷強化生態環境“非現場”執法。一方面減少對企業的無謂干擾,保障企業安心生産;另一方面有效提升精準發現線索、鎖定違法行為的能力,推進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與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

  2022年11月17日,常州武進高新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通過高新區智慧園區應用平臺巡查發現,新聯村新村排澇站上游河水發白。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到達現場後,初步研判是機械企業加工過程中産生的廢清洗液流入河中所致,很快鎖定了一家軸承製造企業。

  但執法人員進入企業後,企業負責人矢口否認存在偷排。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一方面通過無人機和無人船對相關區域進行排查,確定初步涉事企業,並將該情況通報公安部門,同時,水利部門通過水下機器人進行探查,查明廢水排放的具體去向。公安部門隨後對涉嫌違法證據進行了固定。在鐵證面前,企業承認了通過暗管將清洗槽內的廢清洗液直接排放至墻壁西側的裸土上,從而流淌到了河中。從接到線索,鎖定排污單位,再到對相關生産設備進行查封,多部門相互協作、高效處置,全程不到24小時。

  滿城常青,用創新擦亮發展“綠”底色

  河長制主題公園特色鮮明,河水清澈見底,兩岸植被生機勃勃,休閒步道延伸向前,景觀小品間或點綴……走進嘉澤鎮士橋村,一個“世外桃源”躍然眼前。優美景色中,穿村而過的士橋浜是絕對的“C位”。經過一番打造,士橋浜水質常年穩定在Ⅲ類水標準,如一條“玉帶”扮靚了整個村莊。

  嘉澤鎮士橋村景觀生態河道建設工程為2022年武進區生態廊道工程,該工程先後實施了河道清淤清障、岸坡整治、河道及岸坡綠化等,實現了碧水環繞、岸綠景美。士橋村委進行岸坡整治約2000米,種植花草約1萬平方米,僅月季花就有4000多棵。岸邊種植了天竹、櫸樹、榔榆、蘆竹等植物,植被茂盛,景致怡人。

  士橋村的變化,只是武進生態綠城建設的一個縮影。從局部美到全域美、從外在美到內在美、從一時美到持久美,武進盡顯生態宜居之美。

  近年來,武進區實施生態源保護工程、生態廊道工程、城鄉公園綠地建設工程、生態綠道建設工程、特色主題建設工程、生態細胞建設工程六大方面12項工程推進生態綠城建設工作,年度投資2.45億元。累計關停淘汰化工企業140多家,在産化工企業已由2017年的173家減少到不足30家。

  碧波盪漾、青山朗潤、滿城常青,武進以改革創新之舉,擦亮發展“綠”底色,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探索美麗中國的武進路徑——

  立足“率先”,健全體制機制。武進在我省率先成立區級生態文明建設辦公室,實行集中辦公、實體化運作,有效整合全區行政力量,統籌協調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武進區成為省級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立足“首先”,勇於先行先試。首設“企業河長”參與河道整治、巡視、監督和保護等工作,創新開展生態文明與光彩行動合作共建;首創新康村生態農業循環試點項目,開創生産、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新局面;首建PPP“國企+民企”項目聯合體模式,即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實現轄區內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

  立足“領先”,樹立環保標杆。在綠色建築示範發展過程中,武進探索實現“部省、地方”聯動的組織保障模式,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作出“武進經驗”。建設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區,構建農業廢棄物、湖體有機廢棄物等“收集+處置+資源化利用”一體分類處理體系。另外,依託垃圾焚燒發電廠以及裝修垃圾資源循環利用産業化,完美實現生活垃圾標準化處理及建築垃圾循環利用。

  當前,常州正大力實施“532”發展戰略,建設“兩湖”創新區,其中綠色發展是重中之重。下一步,武進將堅持生態優先,在綠色發展上全面“起勢見效”。一方面,擦亮生態靚麗底色。持續開展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統一推進滆湖湖體生態修復,有效實施滆湖退田環湖工程,規劃建設一批綠色長廊、口袋公園、生態廊道等綠色生態項目,全面打造生態綠城;另一方面,勇立綠色發展潮頭。發揮好綠建區等平臺引領帶動作用,推進數字技術賦能建築全生命週期低碳發展,把綠色經濟打造為“兩湖”發展新的增長極,培育壯大一批綠色産業龍頭企業,規劃佈局一批元宇宙、氫能源等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真正讓“黃金湖區”釋放“黃金效應”。

  向更高處攀登,譜寫嶄新華章。武進篤行不怠、久久為功,必將鋪展更加壯美的圖景。

  新華日報 作者 陳柳敏 駱冬明 吳夢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