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蘇州:“水鄉明珠”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2023-03-03 09:25:24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蔣碩

  原標題:吳江黎裏古鎮堅定文化自信融入國家戰略 “水鄉明珠”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蘇州:“水鄉明珠”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黎裏古鎮 張朝陽 攝

  江南多水鄉,水鄉多古鎮。蘇州的河流水網縱橫交織,造就了星羅棋佈的古鎮群落。鑲嵌于太湖之濱、大運河之畔的吳江黎裏古鎮,地處江浙滬交匯的金三角腹地,全域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先行啟動區,既是一顆歷史底蘊深厚的“水鄉明珠”,也是一扇透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魅力之窗。

  春日暖陽萬物生,歲月沉香悅時光。船行黎川河,兩岸黛色瓦楞、老宅林立,吳儂軟語聲聲入耳,江南韻被演繹得淋漓盡致;漫步老街巷,創意咖啡、潮玩手辦、數字展館隨處可見,國際范同樣被生動詮釋——古韻今風,江南文化在黎裏古鎮“鮮活生長”。

  日前,第三屆長三角一體化古鎮發展大會暨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推進會在黎裏古鎮舉辦,為古鎮未來發展指明路徑。作為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中的重要一員,黎裏乘著國家戰略發展東風,激蕩著無比充盈的文化自信,以“國際·生態·藝術”為定位,高水準推動長三角古鎮文化旅遊資源的共同保護與聯動開發,用“創新之手”助力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讓“水鄉明珠”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與活力。

  主客共享 江南文化在古鎮“鮮活生長”

  古鎮,凝結著一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承載著人們的記憶和鄉愁。古鎮不僅是展現給遊客的産品,更是本地居民幸福生活的場所。

  走在黎裏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抬眼所見是連綿的廊棚。披檐式、人字式、騎樓式……形式多樣的廊棚,在江南水鄉古鎮中獨樹一幟,有著“晴天不打傘,雨天不濕鞋”的實用和詩意。“長廊三里覆,無須墊角巾。”清代袁枚的詩句,描寫的就是黎裏廊棚的場景,展現著江南水鄉人家的生活智慧。近些年來,黎裏古鎮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廊棚也得到了妥善的保護和修復。

  老街上,“巧君秤”是一道別樣風景,小小的店面宛如手工秤的小型展覽館,精美復古的秤寓意著“稱心如意”。“做一把桿秤要上百道工序,我現在每天還可以做一把!”店主陳巧君是土生土長的黎裏人,也是吳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産黎裏桿秤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她基本上每天都會坐在店裏制秤,讓遊客近距離了解一桿秤從木胚到成品的全過程。她深有感觸地説,雖然桿秤不再是生活的剛需,但也是承載傳統文化的手工藝品,在古鎮上開設這樣一家小店,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到這門手藝,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

  原汁原味留存古鎮古意,黎裏不僅用心用情用智保護修復好弄堂、河埠、纜船石等文化遺産,還要保留住古鎮原有的生活氣息。在市河邊、廊棚下、弄堂口,時不時能看到坐在藤椅上的本地居民悠閒地曬著太陽,不少老年人帶著孩子在古街上遛彎。如今,仍有近4000名居民住在古鎮,古樸而鮮活的生活怡然自得。

  行走古鎮,邂逅一段段江南故事的同時,也經常能與現代潮流撞個滿懷。一家時尚新穎的DLOCKER品牌快閃店格外吸睛,集合Mr.Sun大聖、西遊潮玩、相天君、香橙君等系列原創IP,吸引了眾多遊客進店打卡。作為該店的運營方,大地風景文旅集團旗下大地億象副總經理錢霜介紹,以潮玩新業態形式入駐黎裏古鎮,是大地風景探索古村鎮遺産活化的一種方式,希望能為古鎮注入更多新鮮血液。

  時尚咖啡店和精緻茶樓鄰街牽手;荊歌會客廳、繁花書房、方志書州驛站等活動不斷;智慧旅遊的元宇宙産品推介、新能源汽車展、國漫IP展精彩紛呈……黎裏主動探索空間載體,活化利用文化資源,在古今對話、中西交融中綻放新生,讓江南文化在古鎮“鮮活生長”。

  黎裏古鎮通過有序與適度的商業化、本地居民生活方式與生活狀態的原真性保護、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有效耦合,讓文化貼近生活、旅遊回歸生活,使遊客和居民共享生活在江南水鄉古鎮的靜謐與美好。

  激發活力 在守正創新中提升時代內涵

  “整個江南古鎮,特別是以蘇州古鎮為代表,包括黎裏在內,走在了前面,它們創業經濟發展,創新與國際接軌。”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張鴻雁認為,在精准保護的基礎上,如何進行精準開發,如何使蘇州的古鎮成為世界的古鎮,使其成為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是需要認真思考的論題。

  正如張鴻雁所言,黎裏古鎮先行先試,守正創新,一方面挖掘傳承在地文化,原汁原味展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生活美學;另一方面,靈活運用各類數字技術,引入新興業態,吸引駐地創客,創新講好新時代的江南故事,為古鎮發展注入時代內涵。

  湖邊泊著的漁船、船頭立著的白鷺、鋪撒開來的漁網……步入位於黎裏老街的“廊棚下照相館”,《黎裏漁業村真實影像展》正在展出,一幅幅攝影作品生動展現了古鎮的真實當下。這些作品來自“80後”生態人文攝影師孫曉東,他對江南水鄉風情十分著迷:“黎裏河埠上的纜船石,最能詮釋水鄉人的生活方式,我熱衷於用這樣小而美的東西去呈現一種生活狀態。”蘇州黎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蔣月華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廊棚下照相館”是一個常態化運營項目,每年會邀請不同攝影師駐地創作,拍攝有關生態、人文、非遺等主題照片,記錄下黎裏古鎮的傳統文化以及百姓身邊的人間煙火氣。

  如何讓江南文化更立體多維呈現?數字化是有效路徑。在最新發佈的長三角古鎮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十大創新案例中,《黎裏古鎮柳亞子紀念館的創新性保護與應用》榜上有名。在紀念館展廳內,不僅可以參觀到很多實物和圖文資料,而且能觀看到通過數字技術復原的歷史場景,讓觀眾能直觀地了解柳亞子先生的生平事跡以及民國南社文化。

  除了提升國保單位柳亞子紀念館的展陳,黎裏還將省保單位周宮傅祠改建為吳江崇德教育館,並引入徐悲鴻藝術館、錫器博物館、江南民俗博物館等藝術博物館,以多元“活化”加強對江南水鄉古鎮價值的闡釋。

  此外,黎裏還創新舉辦一系列文旅活動,持續激發古鎮發展的活力。目前,黎裏連續多年舉辦梨花文化節、“民間世博會”中秋顯寶、“禊湖秋月”等活動,不斷用新創意、新技術打造升級版,使遊客能夠沉浸式體驗多樣化的江南文化生活場景。“新鮮提案黎裏真實影像大會”“黎裏手機紀錄片大賽”等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國的紀錄片業界精英、行業資源。據悉,今年黎裏古鎮將結合南新街沈宅大廳、德心堂等文保古建的保護利用,推動黎裏紀錄片産業基地建設。

  以水為媒 農文旅融合點亮“詩與遠方”

  江南的水,串起了長三角各地的生態亮點、文旅景點、商業熱點,更多好風景應運而生。以水為媒,黎裏借助太浦河、市河及支線水系,積極拓展古鎮週邊空間,串聯起古鎮、濕地、鄉村等,構建農文旅融合産業網鏈,高水準打造傳統文化體驗地和休閒度假目的地,使江南水鄉成為人們心中永遠嚮往的“詩與遠方”。

  以黎裏古鎮為原點,一幅農文旅融合的美麗畫卷徐徐鋪展——

  運用時下最流行的社交軟體搜“蘇州小眾打卡地”,一定有“曲水善灣”的身影,它不僅是一個位於黎裏鎮黿蕩周邊的鄉村綜合體品牌,還是環眾家蕩村莊區域打造的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內鄉村振興樣板。“曲水善灣”的首個建成項目“水杉居餐廳”榮獲了建築界的“奧斯卡”獎,讓這一灣建築群火速出圈。

  “水杉居”傍水而建,外形設計以水杉樹為靈感,四週則採用通透的玻璃墻,在有陽光的白天,湖面的波光可以輕易反射到屋頂,形成搖曳斑駁的光影,而夜幕降臨,室內的燈光又可以穿透屋頂,仿佛夜空中的點點繁星,給人以極其浪漫的體驗。

  “看到村子越來越漂亮,越來越熱鬧,特別開心!”今年56歲的莊其妹是本地村民,她笑著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曲水善灣”迎來好多遊客,現在她也不去外地打工了,在家門口打理菜地和魚塘,每月就能拿到3000多元收入。

  “曲水善灣”附近的黿蕩慢行橋,也是長三角知名的網紅打卡點,這座橋一頭連著黎裏鎮,一頭連著上海青浦金澤鎮。清澈見底的湖水,拂面而來的微風,旖旎多彩的風光……漫步其中,讓人心曠神怡。在這座橋上,還能時常遇到不少滬上來的近鄰。“從滬青平公路自駕過來,不到1個小時就到了,黎裏景色優美,美食也不少,我們來玩過好幾趟了!”來自上海虹橋的潘阿姨邁著輕鬆的步伐,摟著身邊的兩姐妹往黎裏那頭走去,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從歷史深處中一路走來的黎裏古鎮,有著足夠的文化自信,從容應對各種發展難題,肩負更大的時代使命。面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國家戰略的大舞臺,古鎮毫不怯場,融匯古今,博採眾長,做好傳承保護利用文章,在主動擁抱時代機遇中煥發出新的耀眼光彩。(新華日報 作者 張珺 龔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