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栽秧一兩家,芒種插秧滿天下,從長江之濱到運河沿線,蘇州全面進入三夏大忙時節。新華日報記者6月5日從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2023年夏季蘇州市小麥收割面積達100.5萬畝,水稻種植面積將超113萬畝,均創近年新高,其中水稻面積比5年前凈增了10多萬畝。
蘇州市近年來堅決落實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要求,力推退草還田和魚塘生態化改造。如常熟市辛莊鎮曾是有名的“草坪之鄉”,從2020年開始退草還田,3年來累計有9200畝“草地”變耕地。吳江區把5萬畝不具備改造條件、效益不高的池塘改造為高標準糧田。
退草還田、改漁還稻,加上不少非糧化的苗圃、桑園以及低窪地改造為糧田,使得蘇州市糧食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18年,蘇州實際稻田面積102.42萬畝,到2022年增至112.2萬畝,2023年還將增長1萬畝以上。
“蘇湖熟,天下足。蘇州是魚米之鄉、優質稻米産地,同時也是糧食主銷區、人口凈流入區,有責任守住‘自己的責任田’,扛起自身的使命擔當。” 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處處長劉慶安介紹,2020年蘇州出臺探索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三年行動計劃,將“糧食産量穩定度”納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評價考核指標體系首項指標。在“指揮棒”下,近3年蘇州糧食種植面積年均提升2%以上,2022年稻麥播種面積192.42萬畝,糧食總産18.48億斤,分別同比增長3.42%、2.24%,增幅全省第一。
一手抓考核導向,一手抓政策激勵。種糧成為一項有利可圖的産業,在蘇州成為現實。蘇州給予糧食種植從耕種、植保、收購到生態補償的全過程補貼。吳江區一次性對“改漁為稻”村(社區)補償3000—4000元/畝。把水稻視為人工濕地的一種並進行生態補償,是蘇州的又一創舉,村(社區)水稻田每畝可獲420元生態補償。劉慶安説,擴大稻田面積對蘇州來説不僅維護了糧食安全,還涵養了生態環境。水稻生長前期有梅雨、中期有高溫、後期有颱風,稻田在梅雨和颱風期間可蓄水,在高溫季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百萬畝水稻田共同守護著蘇州的城鎮帶。(新華日報 作者 顧巍鐘 邱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