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村民生活幸福升級 新型村居煥發光彩
2023-07-11 09:27:43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原標題:村民生活幸福升級 新型村居煥發光彩 和美鄉村,“美美與共”打造活力家園

  盛夏七月,行走和美鄉村阡陌之間,感受景美、人美、産業美、文化美、精神美,一個個顏值氣質兼具的特色村落凸顯,一個個涵養鄉土情感和精神自信的家園回歸,一個個宜居宜業的現代文明鄉村重塑。對標“千萬工程”,江蘇不斷探索治理新路徑,喚醒鄉土記憶、傳承鄉村文化、培育鄉村風尚。

  嵌入情感連結,共治主體更多

  “咚咚鏘,咚咚鏘……不管拆遷後搬到哪,民俗不會忘,鑼鼓一響,我們都來自一個鄉。”村民曾勝利自豪地説。

  從南京市區驅車近一小時,來到江北新區長蘆街道,一場文化盛宴別開生面。長蘆首屆非遺節開幕式上,近50項非遺精彩亮相。讓村民津津樂道的是,開場表演的所有演員都是本鄉本土居民。他們用這種方式,記住鄉愁。

  “這也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物質表徵,是和美鄉村的內在文化與精神訴求。”長蘆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趙鵬表示,對標“千萬工程”,長蘆還將對非遺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挖掘非遺經濟價值,發揮非遺美育價值,助力産業和人才振興。

  如今,當地但凡舉行重大活動,“留左吹打樂”“灣北小馬燈”等非遺項目都是保留節目。作為“江蘇省特色文化之鄉”,長蘆一個街道就有24項省市區級非遺項目。文化在一代代傳承中,歷久彌新。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重要基礎,涵養文化風尚,更是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建設最生動的實踐環節。讓駐村社工馬樂印象深刻的是,在農村向城市社區轉型進程中,鄉鄰共融,人人都是參與者、受益者。

  “林奶奶、黃爺爺,這個月是你們生日月,我們來祝壽啦!”南京市江寧區谷裏街道“谷粒計劃”志願者帶著蛋糕,和本月過生日的老人歡聚在居家養老服務站。集體生日會,谷裏街道每個月每個村都會辦。

  谷裏街道地處偏遠、居住分散,村民就像一粒粒亟待歸倉的穀子。“5年培植,從量變到質變,谷裏‘民生服務大穀倉’填滿了愛。”谷裏街道辦事處二級調研員嵇世慧説,小而美項目,助力村民幸福大升級。

  省民政廳廳長謝曉軍表示,江蘇新型農村社區有條件、有責任、有能力在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中推出新舉措、積累新經驗、提供新示範。當前必須緊扣中國式現代化時代背景,堅持黨建引領、需求導向、服務為先,創新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現代化模式,將前沿理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將政府主導與社會協同相結合,將補齊短板與打造品牌相結合,擴大群眾參與,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服務能力,實現和美鄉村建設的新發展、新跨越。

  深挖“人”的資源,治理方式更活

  “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受益於鄉村振興中“人”的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裏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文化興村“馬莊經驗”在各地複製推廣。

  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黨委書記毛飛説,馬莊正在探索“走出去”“引進來”,把小香包做成大産業。

  前兩年,因遊客銳減,香包銷售額一度下降50%。“我們感受到了‘本領恐慌’,也激發了新思路。”毛飛説,馬莊村陸續開發互聯網銷售渠道,和徐州機場、知名酒廠、江蘇師範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單位合作,提升香包設計水準。2023年上半年香包銷售額達500萬元,全年有望突破1000萬元。

  青年回歸鄉村,鄉村需要青年。

  “20名青年駐村做香包,有搞設計的、有做直播的,他們帶來了新鮮血液。”毛飛説,從在家等遊客上門,到主動尋客拓客,一大批遊客再次“尋香而來”。

  “治理方式的多元,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匯聚。”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戚曉明表示,接力“千萬工程”,必須加快培育新一代鄉土人才,“傳、幫、帶”形成鄉土人才儲備的良性互動。鄉村特色産業發展起來,人才才會聚集。各級政府還需解決完善鄉村信息網絡、激活農村閒置宅基地資源、農田集中連片整理、生活設施配套等問題,促進人才回流、紮根鄉村。

  走在睢寧縣金城街道邱圩社區的鄉間小路上,就像走進了一座大公園。2917畝的土地上,經營著藕、蝦、特色稻米、特色紅薯等農産品。

  2017年底,邱圩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成輝走馬上任時,村級遺留債務達140多萬元。“沒資産、沒資金、沒資源,只有甩開膀子幹——‘無中生有,有中升級’。”張成輝説。黨建引領是推動鄉村治理的“第一抓手”。在村黨總支帶領下,邱圩社區成立3家公司,將紅薯粉絲、生態米、蓮藕等10個特色農産品打出名氣。

  炎炎夏日,村民在亮化的小河邊遛彎;百姓大舞臺上,專業老師教授傳統落子舞……好風光裏,集聚著村民的智慧,“邱圩夜話”把麥克風交給群眾。“‘夜話’晚上開,不耽誤生産和務工。”張成輝説,村民暢所欲言,村“兩委”現場“接單”,採納好建議。

  從“一窮二白”,到集體經濟收入增至200萬元,村民親手創造了自己的詩意鄉村。

  進入新時代,“千萬工程”還在不斷演繹新故事,“發光的鄉村”涌現出“睦鄰議事坊”“百姓議事堂”等一大批江蘇新農村自治鮮活案例。傳統鄉村如何走向和美振興,更多的探索實踐值得期待。

  注重關係營造,公共服務更優

  “大門常開、活動常辦、群眾常來”,江蘇“幸福鄉村營造計劃”裏的這句話,飽含鄉村振興的精神密碼。

  常來常往,營造氛圍,江蘇千萬村莊,都在尋找方法和載體。張家港市錦豐鎮洪橋村總人口3427人,因一部分村民拆遷,剩餘不到2000人還居住在洪橋,屬於純農村。“短時間內,洪橋在經濟提振方面動力不足,但村民對區域凝聚力、歸屬感的提升,仍十分渴望。”曾在洪橋駐點的張家港市親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陸娟説。

  如何提升純農村居的精氣神?“鄉村營造計劃”應運而生。一番鄉野調查後,陸娟和社工夥伴們發現,洪橋村有著100多年曆史。80歲的老村民趙志敏説,希望子孫後代知道自己從哪來。執行項目時,陸娟敏銳抓住這一地域文化特色,帶領鄉村青少年開展“洪橋知多少”資源調查,挖掘村史,繪製4份原街鎮草圖。

  鄉土情結、文化基因,迅速喚醒散居各處的村民們的共同記憶。此後一年,村裏蒐集老照片和老物件,開辦洪橋故事會、公益集市,你來我往,鄰裡關係日益緊密。

  關係營造,以文化人,塑形鑄魂。鄰裡互助學堂、鄰裡互助會、鄰裡工坊、鄰裡生日會陸續開辦,200多位空巢老人成了最大受益者。非正式照顧模式中,中青年村民與低齡老人組成“結對幫幫團”。

  答好“鄉村治理協同推進”這道題,江蘇全力以赴。眼下,萬千村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傳承地域文化、營造鄰裡關係,提升整體凝聚力。全省19個村被民政部確認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實現從“善管”到“善治”的跨越。

  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白友濤表示,當前,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要鼓勵和引導各種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新華日報 記者 唐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