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泰州在長江文化保護傳承中彰顯地域文化特色 “江淮海”三水激蕩,繪就“百里春江圖”
泰州沿江風光
長江從唐古拉山奔騰而下,一路浩蕩萬里,奔流入海,裹挾著泥沙在海潮衝擊下不斷沉積,泰州大地由此“崛起”。
泰州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南唐時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700多年前,馬可·波羅遊歷泰州時,稱讚“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千百年來,江海文化作為“泰州文化的原始基因”,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的“骨血”,更孕育了獨具特色、璀璨絢麗的地域文化。
一汪碧波,澤被古今。泰州擁有125.7公里長江岸線,歷史人文薈萃,生態景觀絕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泰州段建設的全面推進,更是續寫了長江和泰州“人水和諧”的新篇章,一幅文脈悠長、生態優美、文化昌盛的長江勝景圖正在徐徐展開。
尋古探今,滔滔長江滋養深厚文脈
“泰州境內2萬多條河湖縱橫交錯,與長江互通相連,高港、靖江等與‘江’有關的地名眾多,而泰州的‘泰’字,拆分可寓意為‘人’在‘三水’中,彰顯著這座城市與水的淵源和人們對生活寄予的美好願望。”泰州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泰州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錢成教授説。
眼下,位於興化的蔣莊遺址展示館正在緊鑼密鼓布展中,這裡將是一個展示蔣莊遺址文物和良渚文化的重要場所。蔣莊遺址曾入選201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的最大規模的良渚文化聚落遺址,它印證了泰州與長江之間的悠久淵源。”興化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文化遺産科負責人陳學文介紹,蔣莊遺址發現很多保存完好的古人類骨骸,這是良渚文化核心區都未曾出現的現象。該遺址的發掘對於構建江淮東部史前考古學文化譜係、研究良渚文化與本地土著文化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唐代詩人李白的《梁園吟》中提及的“吳鹽”便産自泰州。自古以來,泰州就是海鹽的重要産地,位於泰州城河北岸舊泰壩衙署西南側的江蘇鹽稅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家以鹽稅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該館內陳列的2000多件文物,見證了泰州鹽稅文化的繁華。
“在鼎盛之時,天下稅收,鹽利居半;天下鹽稅,兩淮居半;兩淮鹽稅,泰州居半。”在江蘇鹽稅博物館名譽館長王申篩看來,泰州在鹽稅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長江發揮著極其重要且無可替代的作用。當時泰州、通州的鹽場在泰州設倉匯儲,經運鹽河運抵揚州灣頭,再從運河進入長江,抵達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蘇的全境或大部,融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
長江與泰州,不僅是地理上的聯繫,更是一種精神上的紐帶。千百年來,一代代名賢雅士從長江中汲取營養和智慧,成就泰州獨具魅力的水韻文化。
誕生於長江之濱的泰州學派,不因循師説、不拘泥正統,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真正的思想啟蒙學派,引領了明朝後期的思想解放潮流;鄭板橋的詩、書法和繪畫作品獨樹一幟,被譽為“三絕”;梅蘭芳創建的“梅派”藝術將京劇這一國粹推向藝術高峰;在新時期,一批泰州出生的作家,讓裏下河文學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泰州段將充分發揮文化豐富、特色鮮明等優勢,展示江海文化、紅色文化、鹽稅文化等泰州文化的深厚底蘊。”泰州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杜寬軍説。
人水和諧,長江岸線蝶變綠色生態廊道
盛夏時節,春江花月夜濕地公園,草木繁盛,鳥鳴起伏,站在堤壩望去,不遠處的泰州長江大橋宛若一道彩虹跨江而立,一幅旖旎畫卷展現于眼前。
很難想像,這裡幾年前卻是另一番模樣。由於污水直排入江、碼頭砂石堆積等原因,周邊生態環境堪憂。“以前,江風一吹,黃塵漫天,沒人願意逗留;如今,我們每天來此晨練,前來散步的人絡繹不絕。”附近居民李忠明説。
近年來,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先後搬遷沿岸碼頭16座、拆除企業數十家、取締圍網養殖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建起佔地300畝的春江花月夜濕地公園。“我們改造時並沒有‘動大手術’,而是依據原來起伏的山形開展‘微整形’,隨影賦形,最終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永安洲鎮黨政辦工作人員李譽説。
昔日“生態傷疤”如今變身“綠色財富”。這些年,泰州優化提升沿江生態廊道建設,整合“一帶二島三節點”等生態資源,即長江泰州段濱江風光帶、靖江馬洲島、泰興天星洲、高港春江濕地公園、泰興沿江生態廊道、靖江牧城公園,推動面貌煥新。從空中俯瞰,花海勝景如一條色彩斑斕的“絲帶”縈繞江邊。
岸上,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持續推進;水下,“十年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
作為全省漁船和漁民數量最多的沿江縣市,靖江漁業人員全部上岸後,通過技能培訓等方式實現二次就業。“以前老想著怎麼捕魚,現在變成了如何保護魚。”靖江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業中隊中隊長沈林宏,對長江泰州段生態環境改善感受尤為明顯,“現在漁業資源明顯增多,江上巡邏時,經常能看到魚躍出水面,這是禁捕之前很少能看得到的。”
越來越多的珍稀瀕危物種在此“安家落戶”。全球極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鹀頻頻出現江邊,有30多只曾“組團”出現在靖江馬洲島生態濕地。
泰州還將推進建設國家智慧社會治理(環境治理)實驗基地、長江漁文化博物館等工程,打造“最美長江濕地生態走廊”等生態文化品牌地標。“我們將按照綠色發展的原則,把泰州濱江帶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方位、高層次的生態新高地。”泰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姚晟説。
賡續精神,保護傳承中挖掘長江文化內涵
白馬鎮,泰州一個普通鄉村小鎮,卻承載著共和國海軍與這座沿江城市的傳奇故事。
在泰州海軍艦艇文化園內,海軍捐贈的“三艦一艇”靜靜停泊,一派恢弘氣勢。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這裡宣告成立,目前泰州已形成誕生地舊址、紀念館新館、艦艇文化園的“一地一館一園”海軍文化展示格局。泰州還在籌劃建設海軍主題文化園,以軍事文化為主題,建設成集國防教育培訓、沉浸式軍事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
夜晚,乘坐畫舫遊覽鳳城河,粼粼波光之上,傳來悠揚婉轉的曲調;光影交錯之中,閃過一座座古樸典雅的建築。鳳城河被譽為“泰州母親河”,流經泰州市區匯入長江,是全國為數不多、保存形態完好的千年古城河。河畔的望海樓、桃園景區內有30多個景點,匯集了戲曲、民俗、商賈等泰州特色文化。泰州將在鳳城河畔提升、恢復、重建、新建一批建築及景觀,打造“鳳儀水城”,培育“長江遊輪+鳳儀水城”等長江旅遊精品線路。
挖掘長江沿線木商、鹽稅、碼頭等工商業文化,弘揚楊延修等紅色商人、愛國企業家精神;加快推進泰來麵粉廠工業遺址復興項目等近代工業遺存保護利用工程;打造一批集文化遺産風貌、民俗風情、手工藝傳承、旅遊休閒等於一體的長江旅遊風情小鎮……泰州正通過建設長江文化主題展示區和文旅融合區,充分發揮長江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乘風破浪、勇立潮頭,新時代的泰州正迸發出大江奔流的豪情壯志,實現多個“唯一”“第一”: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産業集聚發展試點,全國唯一;揚子江藥業集團,醫藥産業産值全國第一;民營造船基地,造船完工量全國第一,佔全國的1/4、江蘇的1/2。
江海奔流,天地廣闊。一脈千年,生生不息。在傳承與發展中,泰州正昂首闊步面向未來,把新時代的長江故事講述得更加精彩。(新華日報 記者 王慧 楊民仆 趙曉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