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2023-08-15 09:32:48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錦繡江蘇,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江蘇: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江蘇: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古韻今風蘇州美

江蘇: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樂園》 鎮江 薛強 攝

江蘇: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蘇州灣風光

江蘇: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海上雲臺》 連雲港 胡衛星 攝

江蘇: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一灣碧水繞家園》 南京 劉亭 攝

江蘇: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生態宜居秀美宜興

江蘇: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鹽瀆風韻

  空中俯瞰,繁華城市與廣袤鄉村各美其美;舟行長江,一條條生態綠道將沿江“秀帶”串珠成線;遠眺濕地,成群結隊的鳥兒共同奏響大自然的交響樂……放眼江蘇大地,綠意盎然,滿眼風光。

  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全國生態日的應運而生,標誌著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2023年上半年,在全省經濟持續恢復,GDP同比增長6.6%的同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如今的江蘇大地,“環境美”的色彩更加絢麗,“美麗江蘇”圖景充分展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牢記“國之大者” 扛起生態文明政治責任

  夏日的太湖,煙波浩渺,鳥飛魚躍。“沒想到,臟亂的魚市碼頭搖身一變,成了濕地公園,我幾乎有空就來。”在無錫小溪港漁咀公園,居民魏大爺感慨萬分。

  2007年以來,常住人口增加675萬,GDP增加3倍,江蘇太湖流域水生態實現明顯改善:湖區水生生物增至342種,“太湖三白”之一的白魚種群數量恢復到優勢水準,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白鷺、地衣等生態環境敏感物種大量回歸。

  “太湖治理是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也是檢驗江蘇省高水準保護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標杆。”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陸衛東説,“減磷控氮”是當前太湖治理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圍繞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行業,抓緊抓實涉磷企業整治、滆湖治理、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等重點工作;加快推進洮滆片區綜合整治、支流支浜整治、水産養殖清潔生産等重點工程。省生態環境廳將繼續做好服務,會同地方系統謀劃工程項目,協調解決政策障礙,紮實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

  太湖之變,是江蘇生態環境實現“滄桑巨變”的一幀剪影。2023年以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上半年,在全省經濟持續恢復、GDP同比增長6.6%的同時,污染物減排任務達序時進度要求,氮氧化物減排量0.9萬噸、完成56%,揮發性有機物減排量0.91萬噸、完成61%,化學需氧量減排量1.95萬噸、完成70%,氨氮減排量0.085萬噸、完成57%。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PM2.5濃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7%;優良天數比率74.8%,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國考斷面優Ⅲ比例91.9%、同比持平。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建設美麗江蘇、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

  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智慧園區管理中心指揮大廳內,兩面墻上的電子大螢幕實時顯示園區內每家企業危廢産出情況、關鍵生産數據。

  工業園區是工業固體廢物的主要來源之一。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無廢園區”建設,可以推動實現以園區為單元最大限度源頭減量、利用處置不出園區,減少跨區域轉移風險。除了“無廢園區”,我省還積極推進“無廢集團”“無廢運河”等建設。

  2022年1月,江蘇省率先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一年多來,各地各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引領、因地制宜、創新驅動、齊抓共管,江蘇省“無廢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未來,江蘇省將持續探索“無廢城市”建設特色路徑,為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貢獻更多“江蘇智慧”。

  三大“關鍵詞” 守護萬物共生的美麗家園

  在南京長江江面上,江豚“能見度”越來越高,成了“新晉網紅”;在長江南通段,江豚三五成群,時常光顧狼山附近水域;在長江鎮江段,懷孕的江豚媽媽在逐浪戲水……如今,江豚活動的區域逐漸擴展,令人欣喜和振奮。

  再看黃海之濱,大豐麋鹿國際重要濕地裏,廣袤灘塗一馬平川,成群的麋鹿徜徉其中。統計顯示,麋鹿種群數量已達7033頭,再創新高。

  從長江之畔到黃海之濱,處處生機勃勃的景象,是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生動縮影。

  “江蘇不僅是經濟強省、文化名省,更是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大省。”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尹榮堯表示,經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全省共記錄到物種數6903種,東方白鸛、黑臉琵鷺、黃胸鹀等對生態環境變化敏感的指示物種頻繁現身,成為江蘇自然生態品質改善的鮮明寫照;累計建成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31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8個,數量位居前列。

  守護萬物共生的美麗家園,秘訣是什麼?江蘇亮出三大關鍵詞:守護、擴大、轉化。

  ——守護。近年來,江蘇探索建設生物多樣性法治體系,出臺了《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等綱領性文件,在全國率先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將全省22.49%的陸域面積劃定為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嚴格保護起來。同時,還出臺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明確6大類禁止、限制行為,強化了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監管。

  ——擴大。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創新開展生態安全緩衝區和生態島試驗區建設,營造野生生物遷徙移動的加油驛站和安居樂業的棲息家園。

  ——轉化。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引導自然資源優勢突出的地方,加快實現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多元化路徑轉化。建立健全生態補償制度,將省級生態補償資金分配與各地生態空間管控區域保護情況掛鉤,讓保護生態環境的人受益,讓使用生態環境的人付費,讓破壞生態環境的人賠償。

  值得關注的是,“生態島”試驗區是江蘇省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創新。江蘇省在“四帶三區多點”自然生態保護總體佈局上,設計了38個關鍵節點,將建設若干生態島試驗區,為生物棲息、繁衍、遷徙提供良好場所和生態通道。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生態島”試驗區試點工作啟動會,全面啟動“生態島”試驗區建設。首批確定的宜興龍池山、溧陽天目湖湖群、南通軍山等8個“生態島”試驗區,生態稟賦優越,生物多樣性豐富,具有較好的示範效應和引領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生態島”試驗區體現了系統思維、全局意識,“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可為基於自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水環境品質全面提升,尤其是沿海、沿江、沿湖地區生態文明創新建設提供示範和解決方案,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大環境容量。

  敢為善為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制刷業是鎮江市丹徒區的傳統産業,刷柄上色過程中的油漆味成為居民投訴熱點。當地投資近400萬元建起包括油漆集中配套加工中心在內的“綠島”,解除了上百家小微企業的後顧之憂。

  2020年以來,江蘇在全國率先開展“綠島”建設,按照“集約建設、共享治污”的理念,累計建成154個項目,惠及3萬多家中小企業,這一做法被寫入國務院《“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這是江蘇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不斷探索的一個縮影。面對人多地少、人均環境資源緊張、土地開發強度高等特殊省情,江蘇積極探索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同向發力的可行路徑。

  ——不斷創新服務高品質發展舉措,堅持把服務高品質發展擺到突出位置來抓,加強對企業和地方的指導幫扶,全力服務存量轉型、增量發展與品質提升,出臺《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服務高品質發展十項措施》《關於支持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 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化綠色金融助力,厚植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

  ——全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水準提升,推進法規標準制定進程,強化執法監管工作,提升監測監控能力,推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科學技術支撐水準,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做好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

  綠水青山的價值,如何充分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在江蘇,越來越多的地方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

  2023年1月,省內首筆“海洋藍色碳匯貸——紫菜貸”在鹽城市大豐區落地。南京銀行鹽城大豐支行向大豐區交通控股集團“大豐灘塗紫菜種植”項目授信2億元,貸款期限8年。這筆“紫菜貸”,以紫菜養殖産生的減碳量、固碳量遠期收益權為抵押,打通了海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金融通道。鹽城市大豐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會有更多創新試點,讓濕地、海洋資源遍地生“金”。

  近年來,江蘇在推動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上不斷探索制度創新。建立健全生態補償制度,將省級生態補償資金分配與各地生態空間管控區域保護情況掛鉤,2013年以來累計下撥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約150億元,全部用於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等。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建設生態産品監測、評估、核算和交易體系,將生態産品所具有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通過生態保護補償、市場經營開發等手段體現出來,把生態保護和經濟富民結合起來。

  實踐證明,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全國生態日將更好喚起人們建設美麗中國的成就感、自豪感。

  江蘇作為經濟大省,以佔全國1.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的人口,産出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當前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治污攻堅的形勢依然嚴峻。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下半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圍繞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堅決守牢生態環境品質“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全面打贏全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掀起新一輪太湖治理和長江保護修復的工作熱潮,部署推動本質治污能力提升,推動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