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瞄準重點方向 營造良好生態 優化區域佈局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
江蘇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作為10項具有牽引性的重點工作之一進行部署。全省科技工作者聽令而動、奮起前行,深入貫徹落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提升産業全球競爭力為主線,以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世界一流創新型企業為突破,以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勇當科技和産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聚焦關鍵技術全力推進科研攻關
“從‘車找樁’,到‘樁找車’,小區充電難的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太方便了!”近日,新華日報記者走進蘇州市吳江區一處小區地下停車場,發現居民已經用上了全電共享電動汽車充電機器人,一條長約60米的銀白色導軌串起該區域44個車位,一台精緻的機器人在導軌上穿行,每一個車位上方都安裝了電源插座。車主在手機小程式上進行操作,向軌道機器人發出充電指令,讓它抓取充電槍“走”到電動汽車後方,車主插上充電槍就能為電動汽車充電。
緊扣主線,積極突破,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高新園區正在快馬加鞭,協同創新推進以企業為主導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電共享電動汽車充電機器人由億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研發而成。該公司董事會秘書張晉博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公司每年研發投入達上億元,研發人員佔比超40%,“我們持續投入大量資源,聯合科研院校及上下游産業鏈共同攻關行業關鍵技術,為電力、消防、市政、石油石化等行業提供自動化、智慧化、無人化解決方案。”
“高水準人才的集聚和培養、高水準科研成果的開發和産業輸出、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的打造——高校應發揮好這些重要功能。”南京大學創新創業與成果轉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周劍峰介紹,南京大學與蘇州常熟合力打造“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雙方通過産學研合作共同建成國際聲學産業技術研究院,已建設材料聲學、信息聲學、電聲學、工程聲學、海洋聲學、醫療聲學六大技術研發中心。周劍峰表示,要加強和頭部企業的産學研合作,構建校企聯合研究機構。“依託校地合作,共同開展高層次人才引進,共同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依託校企合作,大力推進有組織科研,努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培育行業引領型企業,助力江蘇實現‘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將聚焦“1650”現代化産業體系和“51010”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瞄準新興産業、傳統産業和未來産業的30個重點領域方向,全力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自主可控,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優勢産業。目前,省科技廳圍繞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正在組織推進89項産業前瞻技術研發項目和85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部署實施15項左右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重大項目,著力實現重大突破。
配置創新要素營造良好科創生態
科技創新的全速奔跑,離不開良好的科創生態。在生態營造上,江蘇省正圍繞産業發展配置創新要素,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7月13日,江蘇省發佈2023年重點科技領域新增專項授信2100億元。現場,省科技廳與12家金融機構“政銀合作”簽約,12家金融機構和12家國家級高新區“銀區合作”簽約,12家金融機構和12家企業“銀企合作”授信,“科技—産業—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推進。
“我行2021年9月就成立了科創金融服務專班,2023年3月又升級成科創金融中心,目前對科創板上市企業的貸款授信覆蓋率已達60%,對帶有‘科創’標簽的重點客戶貸款覆蓋率也達到了30%以上。”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仇高擎表示,將進一步打造範圍更廣、合作更密切的科創金融服務生態圈,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為了讓新型研發機構合法使用學校職務科技成果,同時減輕科研團隊創業初期資金短缺的困難,學校採取‘較低入門費(5萬元)+提成’的方式收取職務科技成果許可費,允許職務發明人5年內長期使用科研成果。”周劍峰介紹,這一政策極大地激勵了科研人員創辦新型研發機構進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校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形成正反饋機制。“該舉措直接助力受助新型研發機構與南大合署申報,獲得國家科技獎5項、省級獎4項,其中1家企業科創板上市,3家企業獲得億元融資。”
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省産業技術研究院等在寧單位正在承擔國家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已探索出“低收費長賦權”“打包賦權”“先試用後轉讓”“多賦權促轉化”“混合賦權”等有益做法。南京獲批國家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城市,成為全國6個試點地區之一。
“南京肩負國家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點任務,著力打通掣肘科技創新發展的堵點難點。”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長王願華介紹,南京已啟動實施2023年市級重大科技專項,採用“揭榜挂帥”“市區合作”等機制,支持開展提升産業自主可控水準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著力解決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下一步,將繼續深化科技體制綜合改革,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試點。加快推進國家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工作,分類設計人才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加快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促進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
優化空間佈局構建開放創新格局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江蘇省將優化創新空間佈局,堅持蘇南領跑、寧蘇驅動、全域協同,依託蘇南自創區,把沿滬寧産業創新帶打造成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軸”,把南京、蘇州打造成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的“主承載區”,統籌推進南京科創圈、蘇錫常通科創圈、徐州科創圈建設,以國家級和省級高新區、經開區以及江蘇自貿試驗區為主陣地打造一批區域性創新節點,形成“一帶兩極三圈多點”的創新佈局。
作為“兩極”中的一極,南京肩負重任。2023年以來,南京科技創新成果頻出。在8月底召開的第七屆未來網絡大會上,紫金山實驗室發佈包括“6G全頻段全場景普適信道建模與倣真技術”在內的多項重磅成果。7月,《中國新賽道體系發展報告2023》在南京發佈,南京在新賽道培育城市的競逐中位居全國第六、全省第一。2023年上半年,南京市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55.1%;截至8月中旬,已完成5批次累計超1.8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同比增幅26%,總量居全省第一。
如何打造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的“主承載區”?據了解,南京將加快推動“一院兩帶五園”創新佈局落地,串聯環紫金山科技創新帶創新要素,推動江北新區産業創新帶産業需求和創新資源雙向對接,強化“五園”與“兩帶”優勢互補,著力塑造城市創新增長極。
優化創新中心佈局,江蘇省還將打造區域協同、重點突出、分佈合理的創新平臺網絡,按照“規劃一批、建設一批、運行一批”的思路,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水準實驗室矩陣。同時,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相結合,深化長三角地區合作對接,融入國家區域創新體系,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快構建立足長三角、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開放創新格局。(新華日報 記者 蔡姝雯 張宣 程曉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