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中歐班列開行量累計超過兩萬列——架起開放“強動脈” 駛出發展“新天地”
日出東方,彩雲滿天。黃海之濱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內,一列列滿載集裝箱的中歐班列鳴笛啟程,一箱箱貨物經由江蘇,飛馳而去,通達世界。
作為全國最早開行中歐班列的省份之一,江蘇1992年12月在連雲港開出首列國際貨運班列。立足“一帶一路”交匯點區位優勢,近年來,從江蘇發出的中歐班列奔馳不息,為維護國際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2023年8月底,江蘇省中歐班列開行量累計超過2萬列。
中歐班列馳騁,發展空間無限。近年來,江蘇省著力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深化互聯互通促進合作共贏,積極打造中歐班列黃金物流運輸通道,組建省級中歐班列運營平臺,整合全省班列資源,統籌推動江蘇中歐班列高品質發展,不斷提升班列運行質效,持續拉近“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的距離。
中歐班列一路飛馳,江蘇搭上世界“直通車”
跨越千山萬水,中歐班列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實施的成功樣本。
9月10日,一列滿載汽車配件貨物的中歐班列從連雲港中哈物流基地駛出,開往哈薩克斯坦布倫代。
“2023年8月,連雲港班列開行91列,為2015年以來單月新高。”連雲港新絲路國際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運營部經理錢明軍説。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起點,連雲港班列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現已聯通國內五大過境口岸,形成6條運營線路,覆蓋中亞主要站點。自開行以來,連雲港國際班列累計開行超1.5萬列。
1992年12月1日,首列國際集裝箱專列從連雲港新建的集裝箱碼頭火車站一路西行,開始萬餘公里的旅程,拉開新亞歐大陸橋正式運營的序幕,也開啟江蘇開行國際班列的先聲。2012年11月,蘇州順利開行中歐班列。此後,南京、徐州、南通海安也相繼開行中歐班列。江蘇中歐班列由此快速發展。
絲路迢迢,笛聲嘹亮。乘風前行,加速奔跑。
“自1992年以來,截至2023年8月底,江蘇省中歐班列開行量累計超過2萬列。2023年前8個月,全省班列共開行1504列,同比增長13.8%。”省交通運輸廳運輸管理局工作人員説。
2020年8月,江蘇省國際貨運班列有限公司成立,形成省市聯動機制,實現統籌運營,結合産業和貿易發展需求,不斷提升和優化班列通道,積極開闢新線路。三年來,江蘇班列積極釋放統籌發展效能,主動出擊、深耕市場、優化服務,全力暢開行、穩外貿,助力強鏈補鏈延鏈。
“聚焦‘通達’,江蘇開行運營班列按照‘鞏固中歐中亞、拓展東南亞’思路,持續完善通道和線路佈局。”江蘇省國際貨運班列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玉卯説,目前,江蘇穩定運營中歐(亞)班列線路24條,涵蓋歐洲、中亞、東南亞等地區,覆蓋歐洲17國20多個城市、中亞5國近50個城市、東南亞4國6個城市,近80個國際站點——
鞏固提升西向通道,著力提升連雲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示範和標杆作用,發揮連雲港國際中轉運輸、海鐵聯運、中亞地區最便捷出海口之一等優勢,持續提升東西雙向過境貨物運量,實現中亞班列開行規模居全國前列。穩定運行東、中通道,積極推動寧、徐、蘇三市往返俄羅斯,連雲港至蒙古等線路提高服務品質。培育拓展南向通道,將東盟線路作為我省國際班列發展的突破口,努力推動中老、中越2條南向通道常態開行。
眼下,江蘇中歐班列在南京、徐州、蘇州、連雲港、南通5個始發城市穩定開行,形成以連雲港為橋頭堡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寧、徐、蘇三市往返俄羅斯,南京至萬象中老國際貨運列車等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線路。
馳騁萬里,“鋼鐵駝隊”氣勢如虹。
“江蘇省已逐步形成具有特色品牌效應的江蘇國際貨運班列線路,切實保障物流供應鏈發展,促進經濟交流融通。”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宋國森表示,江蘇班列將進一步完善境外通道佈局,提升班列開行質效,更好促進江蘇省外向型經濟發展,助力江蘇省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
商貿鐵馬奔騰不息,串聯互利共贏“開放路”
雙向奔赴,方能交融共贏。江蘇與世界,從來不以山海為遠。
新時代十年,江蘇利用外資規模有8年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外貿進出口5.45萬億元、同比增長4.8%,規模連續20年保持全國第二,新興市場出口占比首次過半、民營企業佔比首超四成,對外貿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江蘇自貿區5項案例入選國家第七批複製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數量位居前列……
一路鏗鏘,越來越多江蘇製造借助中歐班列“連點成線”“織線成網”的佈局,直通海外——
8月25日,一列裝載55個集裝箱的無錫家用小天鵝洗衣機的中歐班列從徐州淮海國際陸港鐵路集散中心駛出,發往俄羅斯葉卡捷琳堡。這趟班列是徐州—葉卡捷琳堡線路的首趟班列。此次新線路班列的順利開行,標誌著徐州中歐班列國際通道線路佈局的進一步完善,保障了外貿産業鏈穩定暢通,助力省內生産企業“走出去”。
徐州—葉卡捷琳堡這條“新增路線”,是江蘇密切連接中亞的一個縮影。南京海關統計,2023年前8個月,江蘇省對中亞五國進出口137.6億元,同比增長30.4%。
主動開放,江蘇在與“全球共舞”中不斷蝶變,在發展新形勢和新階段下,成為高水準對外開放的熱土——
隨著江蘇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逐年遞增,“走出去”的貨物品類不斷豐富、貨物價值持續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目前,徐州中歐班列涵蓋貨物種類由最初的工程機械擴展到新能源汽車、日用百貨、糧食、金屬等,推動徐州乃至淮海經濟區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優勢互補、互惠互利,促進穩外貿優結構。
2023年以來,徐州班列先後新開發鋁錠、電解銅、鉻鐵、塑膠顆粒等高附加值進口産品,其中開行鋁錠進口回程班列40列,貨值約1.3億美元。與此同時,連雲港運營班列開發精金礦、電解銅、書籍等新貨品。2023年7月,中亞蕓豆首經連雲港過境出海,這是繼哈薩克斯坦小麥之後,中亞農産品又一新品種通過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過境連雲港。
一條條“商貿線”,串聯起互惠共贏的“經濟帶”,形成了優勢互補的“生態圈”,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許多人為“鋼鐵駝隊”尋路、開路,中鐵集裝箱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俞武駿就是其中一員。“沒有淡季,但變化常有。”他面對著一塊巨大電子螢幕,上面顯示著各種線路圖、各種貨品種類。在這一崗位上,他從貨物往來中窺出微妙變化:班列運輸的物品從最初的汽車配件、電子元器件等産品,逐漸擴大到建材、家居、機電、糧食、礦産等各色貨物,培育形成鐵合金、棉紗、卷鋼、鉀肥等特色專列,基本實現班列“重去重回”,滿載率、重箱率基本達到100%。
在江蘇省內,連雲港與無錫合作首開接續班列,先行先試異地班列業務聯動、信息共享、通道共用等業務;在長三角,連雲港港與上海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股份認購協議,併合資成立集裝箱一體化運營平臺公司,啟動空箱調運中心建設,聯合開闢東南亞越泰航線,“連申快航”實現每週5班開行。
乘風破浪,江蘇堅持“走出去”“引進來”雙向發力,以大氣魄“開放之勢”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新空間——
“江蘇正把貿易暢通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著力點和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堅持內需和外需、內貿和外貿、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並不斷優化外貿發展方式,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市場採購、外貿綜合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江蘇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正平説,處於對外開放前沿的江蘇,正在新起點上高品質推進要素流通,共建健康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創新絲綢之路。
古老絲路駝鈴再起,續寫東西交融“新篇章”
早上不到7時,柬埔寨西哈努克省西哈努克市市中心還未完全醒來,十幾公里外的西港特區大門口卻已人聲鼎沸、車水馬龍。正值上班早高峰,通往西港特區的道路上各種顏色的汽車、摩托車絡繹不絕,匯聚成一道流動的彩虹。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西港特區緊抓機遇,乘勢而上,如今已有175家企業入駐,提供近3萬個工作崗位,成為中柬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
西港特區周邊鄉鎮出生的女孩林雅達,見證了西港特區的發展。10年間,她從製衣企業普通工人成長為裁剪車間的大組長,還學會一口流利的中文。
林雅達的故事在“一帶一路”上不勝枚舉。10年來,得益於中歐班列“路線圖”的不斷拓展,山脈、河流不再是障礙,“一帶一路”正將共建國家的人民緊密聯繫在一起。處於“一帶一路”交匯點上的江蘇,不僅參與打造了西港特區這樣的標誌性項目,更是十年如一日地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8月中旬,從溫情太湖到熱帶沙漠,來自江蘇的無錫經貿代表團帶著滿滿誠意來到園區,以一次次面對面交流,擦出合作新火花。最終,無錫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與示範園簽署友好共建園區協議,多家蘇企簽署入園合作協議,入園項目簽約總金額達8億美元。
山海不遠,和則同心。伴隨中歐班列“鋼鐵駝隊”加速奔跑,“一帶一路”倡議一步步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從謀篇佈局的“大寫意”發展為精謹細膩的“工筆畫”。也是在這不停歇的列車鳴笛聲裏,江蘇錨定獨特定位——作為經濟大省和製造業強省,江蘇不僅要承擔擴大貿易的任務,更要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開展深入的國際産能合作。
中歐班列加速運行,高效串聯起江蘇與全球的供應鏈“大動脈”。
截至目前,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江蘇已累計吸引相關國家來江蘇省設立企業超4000家,全省“走出去”累計投資項目超2000個。全省7家境外園區入區企業達344家,在東道國納稅2.2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5.1萬多個。
中歐班列,帶來的不僅是經濟合作,更是有溫度的文化交融。越來越深的國際産能合作,在將江蘇的全球“朋友圈”越擴越大的同時,也為推動共建國家人民的“心聯通”築起一座座堅實橋梁。
“在中歐班列帶動下,江蘇省與越來越多的中歐班列境外節點城市開展了友好交往,國際友好城市‘朋友圈’不斷擴大。”省外辦相關負責人説,中歐班列是地方之間友好交往的“助推器”,目前江蘇省共與世界64個國家締結國際友城354對,佔全國友城總數的12.5%,數量穩居全國第一。(新華日報 記者 梅劍飛 陳澄 王夢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