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金雞湖城市風光。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新年伊始,蘇州召開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在會上提出,到2035年,蘇州要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奮力打造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對此次蘇州“新年首會”上傳遞的信息,中國科學院金屬所材料學博士、江蘇華鈦瑞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榮華充滿期待,“我們自主研發的航空發動機葉片成形技術2023年底實現量産,訂單已達4000萬元,有望在兩年內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
企業有信心,板塊方向明,蘇州在邁向“智造之城”的航程上風帆高舉。
太倉華鈦瑞翔工程師正在對産品進行檢測。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打造“智造之城” 蘇州有底氣
蘇州是國內工業體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自2012年以來,該市規上工業總産值連跨3萬億、4萬億兩個臺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亦突破萬億。
蘇州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力爭形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4個萬億級主導産業,規上工業總産值達5萬億,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並推動GDP邁上3萬億台階。
會上還提出了“五個強化”“五個提升”。“五個強化”即強化産業體系打造、強化企業梯度培育、強化産業創新引領、強化數字技術賦能、強化綠色低碳發展;“五個提升”即産業品質效益提升、企業發展能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數實融合水準提升、綠色發展成效提升。
統計顯示,蘇州共有規上工業企業1.35萬家,規上工業總産值保持4萬億以上量級,居全國第二;工業體系較為完備,多達35個大類、172個中類、513個小類的工業門類。當前,蘇州製造業增加值佔江蘇省21%、全國2.8%,擁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3個萬億級産業,納米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高端紡織3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常熟市電子氟材料、虎丘區多肽類生物藥等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
蘇州市工信局局長萬利表示,蘇州市委、市政府把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作為“新年第一會”,展現了以新型工業化推進蘇州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導向和堅強決心。全市工信系統將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該局將全力推動各項政策落地,定期召開産業集群研討會,加快推動産業工作專班實體化運作。
各經濟板塊和企業主體聚力同行
1月3日,在蘇州召開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當天,總投資50多億元的恒美光電(二期)全球首條3000mm超寬幅偏光片項目在昆山市開工,吹響了當地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新年號角。
1月5日,張家港市召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暨工業超萬億動員會,提出以“起步即奔跑、開局就爭先”的精氣神開啟“港城智造”嶄新征程,推動港城新型工業化率先實現突破。
1月7日,吳江區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明確,未來三年間,通過調結構、重創新、優生態,集中發力前沿新材料、數字經濟、低空經濟、量子通信等新賽道,形成新增長點;並將錨定“數字經濟核心承載區”這一目標定位,狠抓數字經濟關鍵增量,持續深化“智改數轉網聯”賦能産業轉型升級,推動産業數字化為當地打造工業經濟新風景積蓄新動能。
太倉是蘇州重要的經濟板塊之一。太倉市工信局副局長殷偉介紹,太倉堅持工業強市、産業立市,聚焦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持續發力,不斷壯大高端裝備、先進材料兩個千億級産業,著力推動航空航天、生物醫藥兩個特色産業加速向500億級邁進,四大産業産值佔比達75%以上。
殷偉説,近年來,太倉瞄準航空航天這一産業賽道,將其作為高品質發展的“頭號任務”,目前已經聚集了點石航空、華鈦瑞翔、天航長鷹、吉太航空、星際智航等100多家航空航天産業鏈企業。
2023年5月,中國科學院金屬所把整套鈦合金低壓渦輪葉片技術轉移到太倉,成功産出第一片合格的航空發動機葉片。“這項技術打破了國際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劉榮華參與此項技術研發已有20多年,“此項技術一體鑄造成型,相比國外鍛造、機械加工或者3D列印等技術,在成本和效率上有明顯優勢。全世界目前能夠製備先進航空發動機葉片的只有五六家企業,而我們是國內獨此一家。”
眼下,恒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産業基地建設如火如荼,9條聚酯薄膜生産線新近調試成功並順利投産,預計全面投料試生産後,年産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將達47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億元。作為蘇州三家世界500強之一,恒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表示,他對蘇州新型工業化滿懷信心,也深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將全力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廣大企業作為創新創業創造的主體,多年來為蘇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劉小濤表示,蘇州發展的過去、現在、未來都離不開企業鼎力支持,希望廣大企業大膽創新、勇往直前,不斷做大做強,為蘇州製造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人民網 記者 王繼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