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南京市緊鑼密鼓籌備“百龍起舞鬧新春”
2024-01-25 10:05:42來源:南京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我市緊鑼密鼓籌備“百龍起舞鬧新春” 扎龍師傅忙通宵 舞龍演員傳幫帶

南京市緊鑼密鼓籌備“百龍起舞鬧新春”

1月24日,高淳漆橋街道保城圩自然村的廣場空地上正在排練舞龍燈,吸引眾多村民觀看。伴著喜慶熱鬧的鑼鼓聲,11節龍身由年輕力壯的村民高高舉起,不斷變化出各種陣型。通訊員 傅志偉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段仁虎 攝

南京市緊鑼密鼓籌備“百龍起舞鬧新春”

棲霞龍舞表演。 受訪者供圖

南京市緊鑼密鼓籌備“百龍起舞鬧新春”

省級非遺楊家抬龍傳承人楊學虎和他扎制的龍頭。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劉全民 攝

南京市緊鑼密鼓籌備“百龍起舞鬧新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駱山大龍。溧宣供圖

  龍年春節將至,石城年味漸濃,南京市高淳、溧水等地鄉村正緊鑼密鼓地準備傳統民俗活動——舞龍燈。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走訪發現,由於2024年恰逢龍年,春節期間全市預計將有超百條龍舞動鬧新春。

  師傅扎龍忙,百龍起舞鬧新春

  “2024年高淳打算舞龍的村子真不少,目前我已經扎了11條龍,最近經常要忙通宵。”1月22日上午9時30分,高淳淳溪街道楊家村,省級非遺楊家抬龍傳承人楊學虎正在為鄰近的一個村子扎制龍頭。

  客廳正中央,一個2米多長、約1.5米高的龍頭“站”在桌子上,威風凜凜。龍頭主色調為黃色,頭飾雙冠,龍角、龍眼、龍嘴等活靈活現,頦下潔白的龍須微微飄動,頭冠處點綴著30多個形態各異的扎塑人偶。“這些人偶一般是福祿壽三星、八仙、楊宗保、穆桂英等取材于神話、戲曲或小説中的人物。由於高淳水産養殖多,2024年我又增加了鱸魚、蓮藕等元素。”楊學虎邊介紹邊繼續忙碌。

  高淳楊家抬龍有近800年曆史,表演時黃龍居中,紅、白雙龍分列左右,龍身盤旋縮緊,龍頭高高昂起,當地老百姓稱之為“稻堆餅”,規模巨大、氣勢恢宏,享有“龍中之冠”的美稱。作為傳承人的楊學虎扎了60多年的龍,負責最複雜的龍頭扎制,“這活兒可不簡單,要有一定的美術功底,還要了解各類人物知識,並具備手工技藝。”

  高淳地方文化研究協會會長魏雲龍告訴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高淳地區舞龍歷史悠久,260多個自然村有過舞龍活動,主要集中在西部圩區,所以高淳也有“水鄉舞龍、旱地跑馬”之説。2024年許多村子準備在春節期間舞龍,預計約有30條龍表演。

  溧水、棲霞等區也素有舞龍傳統。其中,溧水2024年將有20多條龍表演,包括駱山大龍、何林坊雙龍、陸家板龍、張家龍燈、桑園蒲龍燈、芮家塘龍燈等;棲霞區有包括柴龍等在內的舞龍活動;六合區則有手持龍等。據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春節期間,南京市高淳、溧水、棲霞、浦口、六合等地將有超百條龍開展舞龍表演,為龍年春節增添喜慶與活力。

  龍燈種類多 “江南第一大龍”長近百米

  咚咚鏘,咚咚鏘……日前的一天下午,溧水區和鳳鎮駱山村廣場上,隨著鑼鼓聲響起,數十個孩子跟隨節奏跳起來,每人各持兩塊繪有雲彩的雲板,擺出“滿天星”“三角形”等圖陣。這是孩子們在為2024年駱山大龍表演練習“跳雲”。他們身著彩衣、戴著彩帽、腳穿繡鞋,隨巨龍一起歡快舞動。

  在南京,舞龍習俗流傳甚廣,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駱山大龍的表演尤為出名。已有400多年曆史的駱山大龍龍身巨大,龍頭高2.3米、寬2.2米,龍身共24節,代表二十四節氣,整個大龍體長近百米,參與者達500人之多,號稱“江南第一大龍”。

  2024年駱山大龍將於2月5日(臘月二十六)起草並表演,目前正在進行龍頭和龍身的修復。“褪色的、破損的地方要更換、修補,我們剛買了裝飾龍頭的紅布。”駱山大龍傳承人楊木海介紹。

  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杜小鈺研究南京舞龍民俗多年。她告訴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南京舞龍表演的龍燈種類繁多,從構造上分,主要分為板龍(抬龍)、滾龍兩大類,駱山大龍就是抬龍的一種;如果從材質、體型上分,種類就更豐富了,有康龍、雙龍、脫尾龍、草龍、柴龍、人龍、手持龍等。“舞龍包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美好祝願,所以這項傳統民俗活動經久不衰,深受百姓喜愛。”杜小鈺表示。

  代代有傳承 舞出振興新氣象

  “龍舞,姿態要正氣陽剛,體現出昂揚的精神面貌,更要講究團隊合作……”1月22日下午,棲霞龍舞市級非遺傳承人張桂娣正在六合區一工業園區內進行龍舞教學指導,眾人揮舞著一條小龍,伴著鼓樂聲翩翩起舞。

  棲霞龍舞歷史悠久,相傳在明代,該區就有龍舞,每到元宵節,大家都要上龍王山祭拜龍王,形成家家玩龍燈的習俗,並流傳至今。如今,棲霞龍舞還保留著最原始的龍舞形態之一——柴龍,這種龍造型古樸,演員眾多,展開來足有40米長,是南京地區的“民俗活化石”之一。

  今年62歲的張桂娣是棲霞龍舞市級非遺傳承人,也是棲霞龍舞省級非遺傳承人薛友新的徒弟。多年來,她以文化志願者的身份,每週三、週五中午,堅持在幕府山莊小學、燕子磯中心小學、金陵科技學院等推廣和普及棲霞龍舞,培養了數百位“年輕龍人”。

  “我想點燃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求知心,增強他們對非遺文化的認同感,更讓棲霞龍舞豐富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張桂娣説。

  在張桂娣教授棲霞龍舞的同時,家住溧水區洪藍街道青鋒村何林坊村的甘露也在為春節舞龍做準備。舞雙龍習俗在當地代代相傳,從甘露的爺爺到甘露的父親,如今舞龍的接力棒又傳到了甘露這代人手裏。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傳統舞龍習俗也在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杜小鈺表示,舞龍既保留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寓意,又營造了熱鬧、喜慶的表演氛圍,成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動。村民尤其是年輕人主動學習、大力傳承、積極參與,更讓舞龍民俗成為提高鄉村文化凝聚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力量。(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劉全民 胡英華 朱旖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