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來一趟南京吧”,從2023年春天到2024年春節,南京始終高居國內旅遊熱點城市排行榜前列,抖音等各大短視頻平臺隨處可見南京街頭巷尾、大小景點、地鐵車站等處洶湧的人潮。
事實上,作為“長紅”城市,南京的魅力不僅靠“六朝古都”積累下來的歷史底蘊,更在於提前謀劃、主動創新,為千百年傳承的文化底蘊刻畫上鮮明的、獨屬於南京的時代烙印。
舉世聞名的夫子廟,一座“天下文樞”牌坊,昭示了富庶江南與厚重書香結合的歷史,人文的種子在南京傳播。而今,歷經歲月流轉,南京依然在中國科技文化創新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全國科教重鎮依然舉足輕重。
從新中國第一支國産電子管、第一台自動車床、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到成功構建全球首個大規模確定性網絡設施,再到“南京智慧”閃耀于“悟空號”“羲和號”等“大國重器”之中……作為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動力,南京科技創新硬核實力不容小覷。
守正知所來,創新明所往。南京,東部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經濟圈的核心城市之一、經濟大省江蘇的省會,創新似乎已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
南京,自古就是一座“狀元之城”。
上起南唐,下迄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罷科舉,有據可考的南京籍狀元郎共有19位,這一數量在全國和全省都位居前列。秦淮河畔的江南貢院自建成到科舉廢止,共走出80多名狀元、1萬餘名進士。
江南貢院明遠樓。新華社發
昔日天下文樞,如今學府雲集。南京有50多所高校,包括1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寧兩院院士90多人;每10萬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3.52萬人,僅次於北京,位居全國第二。江左英才,斯文在茲。
創新,最關鍵要素在於人。如何把科教資源潛力轉化為城市創新發展動力?南京開展大量工作。
推動校地融合。近些年來,南京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重點高校及科研院所簽署校地融合項目協議、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並建立南京市校(院)地合作聯席會議機制,制定《南京市校(院)地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推動高校與地區發展深度融合,大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
啟動“新研”培育。放眼全市,從2018年全面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以來,這一“新物種”正成為創新型産業集群培育的有力支撐,吸引一批人才涌入南京創新創業。一頭連著高校院所科研平臺和人才團隊,一頭連著産業和企業創新需求,“新研”已成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重要通道。
支持重大科創平臺建設。推動紫金山實驗室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承接更多國家戰略任務。聚焦綜合交通、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領域,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
……
整合優勢資源力量,築牢創新“內核”,還需要持續推動南京成為天下英才的築夢之地、逐夢之城、圓夢之都。
南京位於我國中東部的長江邊上,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南京人集南北方特點于一身,恰如南京方言,南方人、北方人都聽得懂,這讓南來北往的人們都覺得南京是個容易親近的城市。
加上近年來“寧聚計劃”“紫金山英才計劃”“人才強市25條”“重點産業人才7策”等全方位的引才政策,可以説南京是誠意滿滿地向全社會傳遞出敬才愛才、求賢若渴的強烈信號。
正是南京這座城市的親切感和誠意度,讓人才與城市實現雙向奔赴、共贏未來,也徹底激活了創新的源頭活水。
核心技術、高端科技是“國之利器”,誰能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誰就能贏得長遠發展的巨大優勢。
於是近些年來,南京一改“不張揚”的風格,加大創新投入,全面支持重大科創平臺建設,持續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體系化推進成果轉化,全面提升創新層級。
南瑞集團有限公司自動化設備電磁相容實驗室。新華社發
全力向網絡奔赴。“原始創新、頂天立地、世界一流、不可替代”,紫金山實驗室大樓裏映入眼簾的16個大字,書寫著這個實驗室的壯志雄心。首席科學家劉韻潔院士,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只要不出差,他都會準時到辦公室“打卡”上班,支撐他的就是心中火熱的信念:“創新沒有一勞永逸,唯有鍥而不捨!”
這裡還集聚了國內較早研究6G的科研團隊,該團隊通過推進關鍵技術攻關,不僅實現傳輸速率、系統效率大幅提升,還實現了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
通過超前佈局原始創新,2023年全市共有1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累計達23家、佔全省近四分之三,“創新策源地”持續鞏固。
聚力向研發靠攏。全國第一家積體電路設計領域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國家EDA技術創新中心正式運營,成為主體落戶南京市的首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EDA是電子設計自動化的縮寫,屬於晶片研發生産的重要環節。該中心旨在打造技術策源地、産品示範地、人才匯聚地。
奮力向農田進發。生物育種鍾山實驗室成功克隆水稻秈粳亞種關鍵基因,為優質高産育種和廣親和水稻種質資源創制提供有力支撐。
不僅如此,南京還將創新嵌入到城市煙火氣中,將産業滲透到城市的各個街巷裏,城市硅巷已成為南京老城創新的主流範式。如今的秦淮河畔,綠窗朱戶、兩岸交輝,最前沿的創新思緒在典雅古樸的傳統建築中萌動。
硅巷激活老城區悅動·新門西
不俗的成績,一頭指向顛覆性創新,在“無人區”闖出從“0”到“1”的新路;另一頭指向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城市“研值”,推動創新力邁上新臺階。
這5年,全球首個大網級網絡作業系統穩定運行,6G創新成果刷新世界紀錄,研製出世界第一顆5G擴展型小基站專用晶片“雷霆600”,自主研發目前國內最大、國際一流的“問天Ⅰ”類腦計算機……一路走來,步子極穩。南京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綜合實力實現了大幅躍升,成績引人關注。
全球科研城市,南京躍升至第6位,在國內僅次於北京、上海;
“中國創新人才指數2023”報告,南京位居全國第6;
江蘇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南京連續4年排名全省第1;
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南京繼續保持第4位;
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居全國第4位;
……
如果説一個排行榜可能有指標得分等偶然性,但連續多個排行榜上榜,則從不同角度相互佐證和充分彰顯了南京強大的創新實力。
科創突破助推城市拔節。1月16日開幕的南京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披露了過去一年的發展成績單。2023年南京地區生産總值預計達到1.75萬億元左右,增長4.7%左右,總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
成績雖鼓舞人心,但當下的中國,正經歷從“傳統生産力”到“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時期,這意味著需要有更多創新支撐。下一步發展路該怎麼走、力要往哪兒使?
2024年,南京首次將新年第一會的主題確定為“民營經濟發展”。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提出,力爭通過2—3年時間,在壯大創新型民營經濟上實現新突破。與此同時,發佈《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並現場面向廣大民營企業家徵集修改建議。
這一系列謀劃傳遞出鮮明信號:南京要把握民營企業創新需求,營造一流成長環境,支持民營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産業創新、模式創新、開放創新,全面提升民營經濟創新含量和發展品質。
企業開足馬力生産。江寧區委宣傳部供圖
與此同時,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要加快打造紫金山科技城和麒麟科技城,特別是支持紫金山實驗室開展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在聚力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上形成新突破。
2023年,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南京將重點促進企業的高新化、專精特新化發展,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力爭突破2.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1萬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家以上。
2024年,南京提出“堅持求實紮實、四鏈融合,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接下來要統籌用好科教資源,不斷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體系、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科創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大力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體系,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聚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創新潮涌金陵城,正是揚帆搏浪時。南京,骨子裏流淌著創新血液,給政策、引人才,正以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以更加雍容自信的氣度,向世界展現創新活水澎湃成潮。(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沈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