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鎮江:沿著現代高效農業的好路子走下去
2024-03-07 10:00:13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鎮江:沿著現代高效農業的好路子走下去

果鄉仙境—句容丁莊鎮

鎮江:沿著現代高效農業的好路子走下去

丁莊葡萄喜獲豐收

鎮江:沿著現代高效農業的好路子走下去

世業鎮先鋒村四季春農業園

鎮江:沿著現代高效農業的好路子走下去

鎮江經開區姚橋鎮豐收田塊

鎮江:沿著現代高效農業的好路子走下去

鎮江市農業農村局“鎮合意·鎮興濃”服務品牌

鎮江:沿著現代高效農業的好路子走下去

2023年鎮江市生態循環農業試點村産品展

鎮江:沿著現代高效農業的好路子走下去

花海晨曦——句容白兔鎮伏熱花海

  近年來,鎮江以“跑起來”的姿態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現代農業正成為讓鎮江人民自豪的幸福産業。

  立足資源稟賦,

  因地制宜走特色農業之路

  鎮江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良好的資源稟賦和豐富業態。穩步提升糧食産能,2023年該市糧食生産呈現面積、總産、單産“三增三高”的良好態勢,糧食總産實現“四連增”。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産業體系,培育打造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精品水産、現代畜禽、品牌茶果、特色園藝6條農業全産業鏈,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145家,句容市現代農業産業園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名單,丹陽市珥陵鎮、句容市白兔鎮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産業強鎮名單。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打造優勢農業品牌。全市目前擁有“兩品一標”360個、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4個、區域公用品牌19個,綠色優質農産品比重為72%。鎮江“金山翠芽”獲評中國最具溢價力品牌,“丁莊葡萄”成功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成為全省首個葡萄類出口的鮮果農産品。

  堅持生態優先,

  行穩致遠走綠色發展之路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鎮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興農,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和生物多樣性農業,走農業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深化推廣“戴莊經驗”,在省內率先推行生態循環農業試點村建設,目前已建成41個省市級試點村。著力推進綠色農業生産方式,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全市共建成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基地30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持續有效遏制農業面源污染,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鎮江市連續4年獲省廢舊農膜回收工作成效評估A級,丹陽市入選第四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

  強化科技支撐,

  統籌資源走創新驅動之路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離不開現代科技支撐賦能。鎮江發揮智慧農機裝備優勢,建立以農機科研機構與農機企業為主體、相關院校為支撐、産學研推用相結合的農機科技創新和協作攻關機制,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0%,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8%。創新推廣平臺,探索實踐“1+1+N”(1個首席專家團隊+1個本地推廣團隊+N個新型經營主體)農技推廣模式,累計組建推廣團隊54個,引進新品種73個、新技術102項。建強科技服務團隊,組建“亞夫科技服務團”,遴選220名農技人員,累計派出專家2950余人次,服務農業經營主體1123家,幫助解決農業生産問題586個。

  加快培育新時代“新農人”

  “新農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鎮江在引、育、用方面持續發力,有效推動全市“新農人”隊伍發展壯大。

  堅持高效“引”,

  深挖“新農人”群體增長潛力

  加強儲備,扶持更多年輕人成為新時代“新農人”。依託“金山英才”計劃,累計引進現代農業領域領軍人才(團隊)83名。挖掘特色鄉土人才資源,鎮江在全省率先出臺 《選拔培養優秀鄉土人才計劃》,累計選拔培養市級以上鄉土人才566人,其中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26人、能手46人、新秀133人。加強引領,推動青年人才投身“三農”工作,每年舉辦鎮江市農村創業大賽,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星創天地”,孵化培育農業創新創業主體,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星創天地”16家,其中國家級“星創天地”5家,在孵農業科技企業近40家,擁有創業領軍人物式導師30余位。

  堅持精準“育”,

  提升“新農人”群體發展能力

  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民,建立高素質農民人才庫,依託省級培訓項目,圍繞産業發展和農民需求,分層分類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返鄉創業者和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十三五”以來,鎮江市累計培訓高素質農民6萬人次。放大魏巧“頭雁”示範引領作用,成立服務支持專班,集中力量支持魏巧和潤果農業公司,幫助爭取省級以上項目4個、資金240.2萬元,獲批貸款800萬元、授信2000萬元,建成200畝稻麥週年産量提升示範基地,示範種植小麥新品種20個。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目前全市有省、市、縣三級示範家庭農場共1150家,其中省級207家。全市入選國家級、省級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分別為4家、11家,數量為全省最多。共有專業合作社2710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29家、省級示範社64家。

  堅持合理“用”,

  激發“新農人”群體發展活力

  搭建“新農人”發展平臺。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共建“亞夫新農人學院”,與阿裡巴巴華東公司共建數字農業農村實踐基地,推動句容市、丹徒區、鎮江經開區分別成立“新農人”發展聯盟。加大示範典型選樹力度,制定下發《鎮江市選拔培養優秀“新農人”計劃》,計劃用3年時間選拔培養100名優秀“新農人”,給予科研項目、技能提升等8項支持。綜合提升優秀“新農人”素質,2023年授予魏巧卓越“新農人”稱號,選拔産生優秀“新農人”30名,直接認定為市D類(市級人才)、E類人才(與博士相當),推動22人取得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涌現出華夢麗、張奎峰、汪月霞等一批優秀“新農人”,華夢麗榮獲“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標兵”稱號。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鎮江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全市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66.3元,同比增長7.1%,超過全省平均水準0.1個百分點,增幅列全省第六、蘇南地區第一。該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82:1,較2023年同期縮小0.04,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

  強化政策引領,緊盯惠農惠民政策落地

  出臺推動增收文件,2023年印發《鎮江市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細化農民增收重點工作,指導各涉農板塊出臺促農增收政策文件,為全年促農增收工作夯實基礎。收集各類強農惠農政策,印製《2023年鎮江市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彙編》《鎮江市2023年度促進農民增收政策文件彙編》。完善工作推進機制,細化目標、明確措施,建立季度通報制度。提升為農服務水準,打造“鎮興濃”服務企業(涉農)品牌。

  強化産業支撐,提高農民經營凈收入

  持續保障糧食安全,2023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05.52萬畝,增加1.96萬畝,增幅0.96%,高於省均0.70個百分點;總産97.87萬噸,增加1.57萬噸,增幅1.63%,高於省均0.15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生産取得面積、總産、單産“三增三高”。持續強化金融支持,2023年共發佈6批“三農”融資需求,融資需求主體(項目)共133個,貸款需求金額3.77億元。聚焦項目招引,舉辦2023中國鎮江現代農業招商暨鎮江優質農産品(上海)推介活動,發佈57個現代農業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84.23億元。全年招引項目協議資金86.98億元,完成率174%。全市開工建設農業農村重大項目89個,總投資118.21億元,2023年度完成投資73.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1.71%。

  深化農村改革,提高農民財産凈收入

  持續推進“六個一”掛鉤幫促機制。2023年下達市級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專項資金3000萬元,支持經濟相對薄弱村項目建設,98個經濟相對薄弱村2023年村集體穩定性收入全部達到120萬元以上。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政經分離”改革,構建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自治組織協同管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股份分紅3933萬元。深入開展農民普惠金融“鎮江實踐”,圓滿完成“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發展”農業農村部改革試驗任務,相關經驗獲農業農村部刊文推介。推進農村宅基地相關省級試點,為農村居民多渠道盤活利用宅基地、進一步增加收入提供便利,截至2023年年底,“兩項試點”已覆蓋75%的涉農鎮(街道、園區)。(新華日報 作者 史珂 淩芝 辛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