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讓文明實踐之花璀璨綻放
2024-05-28 09:42:13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江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守正創新結碩果——讓文明實踐之花在江蘇大地璀璨綻放

  初夏時節,華英成秀。長江奔騰兩岸闊,文明如歌不息潮。江河湖海交匯的江蘇,滋養著人文與經濟的相融共生,見證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相輝映,激蕩著昂然向上的澎湃交響。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從2018年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以來,江蘇認真貫徹中央部署要求,以省委辦公廳名義兩次印發貫徹落實文件,部署城鄉一體高品質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

  一座座實踐陣地,傳播著文明;一場場實踐活動,溫暖著人心。陣陣清風拂遍江蘇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讓文明“種子”從沃土中萌發,舒展開枝葉,讓文明之花在大地上璀璨綻放。

  文明如水,浸潤人心

  時代的畫卷,底色是人心。前行的方向,思想是引領。

  “五四”青年節,江陰市的長江邊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在“理響江陰”學習驛站黃田港驛站,青年代表羅歡為大家帶來“江尾海頭青年説”的精彩演講。

  一個個文明實踐小陣地,匯集起精神文明大能量。目前江蘇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27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0897個,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

  不論是城市社區裏的“小客廳”“大碗茶”課堂,還是鄉土農家的“火塘會”“小板凳”學習會,景區裏拐個彎就能遇見的“學習驛站”“理論加油點”……在江蘇,一個個分佈在城市街頭、鄉村田頭以及公園廣場、企業商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成為宣傳新思想的“廣播站”。

  宜興市打造的“東坡夜讀”品讀會,是一席流動的思想盛宴,各場讀書會、交流會此起彼伏進行。南通市五山地區的濱江·幸福驛,“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交流會”“紅色沙龍讀書會”等活動,雖然形式不一,但同樣都激蕩著思想的力量。

  據統計,目前全省各村(社區)平均有百姓宣講員4人以上,各地依託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年均組織不同形式的理論宣講31萬餘場。“青騎兵”志願服務隊等一批特色宣講隊伍活躍在江蘇大地上。

  先進模範、黨員幹部、專家學者、“百姓名嘴”、青年骨幹、新鄉賢,各有各的“説法”。領導幹部講政策成就形勢、專家學者講學理道理哲理、老百姓講身邊人身邊事身邊的變化、先進典型講自身成長故事,一段段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一項項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以“小陣地”做出“大文章”,講清“大道理”。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必須站在時代前沿,才能引領風氣之先。

  打造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江蘇如何向“新”而行?南通市崇川區科創宣講“青騎兵”孔言説,自己的宣講內容來源於公司在創新道路上攻堅關鍵技術難題的實踐。“我們要用心用情讓理論宣講走出書本,走向新質生産力發展一線。”

  接地氣、有生氣、冒熱氣,生動的宣傳宣講讓群眾在春風化雨中感受到理論的溫度、思想的魅力。“電影黨史課”“文藝思政課”“紅色廣播劇”“理論微故事”“光影裏文明+”等一批品牌和“追夢學堂”“偶來講”“碼上學理論”“堰之有理”等一批特色宣講項目,形象具體、鮮活生動,通過最契合大眾的接受方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起走進閃耀著精神光芒的追光之旅,一起聆聽追光者的思想感悟。在一座座文明實踐陣地中,樸實的宣講、真摯的情感,不斷激發起大家的情感共鳴,增進思想認同。

  拓展服務,共創幸福

  文明是美好和溫暖,更是底氣和力量。在江蘇,一個個文明實踐“服務圈”的交織,讓文明實踐與群眾生産生活深度交融。

  從上世紀90年代全城80萬把掃帚“掃”出首批國家衛生城市,到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城市,再到如今連續六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行走在張家港,一座座文明實踐陣地成為一道道亮麗風景。

  在張家港市樂余鎮永利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僅承載著政策宣講、村民議事、文化活動等功能,還開闢了“檔案憶空間”,留住鄉親們共同的鄉愁記憶。

  一個個遍佈城鄉的文明實踐陣地,拓展到社會單元細胞,織密了基層的陣地網絡,真正做到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

  蘇南不少地方,外來務工人員集宿區眾多,如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進蘇州市高新區的木橋公寓,這座“打工樓”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書吧、健身區、鄉音直播間等一應俱全,開設的“新市民夜課堂”更是成為年輕人眼中的“香餑餑”。

  串珠成鏈,更能發揮集合效應。海安市是江蘇省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往來車輛頻繁,當地率先在境內204國道沿線打造了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一個個文明實踐點匯聚成帶,把暖心服務送給過往司機。

  聚焦群眾所需所盼,促進文明實踐從“有形覆蓋”轉向“有效提升”。全省各地充分發揮文明實踐陣地貼近群眾的優勢,廣泛開展進門入戶、見人走心的服務,辦實事、聚民心。

  為了及時掌握群眾需求和思想動態,江蘇注重將文明實踐融入網格管理,形成了“十必聯”“五必訪、五必到”等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城區網格員爬樓敲門,實踐聯絡員走村入戶,專業志願隊伍對接……把文明實踐工作真正做到群眾心坎上。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能否真正吸引廣大群眾,關鍵在於活動內容是否符合老百姓實際需要。每月一次的“文明實踐集中日”活動,是蘇州市工業園區金雞湖街道水坊路文明實踐璀璨織圈“圈粉”居民的一張“王牌”,不但有免費理髮、縫補和義診等服務,還能體驗非遺文化、進行閒物置換,深受居民歡迎。

  在江蘇,文明實踐“四季歌”,都是從百姓實際需求出發。從融融春日的“春風行動”,到暑期時段的“點亮星夜”,再到火熱開展的“溫暖秋冬”,一項項“量體裁衣”的主題項目和創新場景,有力推動江蘇文明實踐場景“四季常新”。

  夏季的納涼聽曲、文化夜校,冬天的“圍爐煮茶”、理論共讀,一項項文明實踐活動貼近時代、貼近群眾,贏得高人氣、好口碑。在如皋市如城街道長巷社區“港港經”百姓茶館文明實踐點,居民林美是這裡的一名志願者,“附近居民晚上都喜歡來這兒看看書、聊家常,我幫大家泡杯熱茶,邊喝邊聊挺暖心。”

  一個個嶄新的平臺,一個個創新的陣地,一個個鮮活的載體,推動實現文明實踐從“大拼盤”走向“大協奏”,也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文明實踐中。在江蘇,很多快遞員、外賣小哥變身文明實踐志願者,很多退休老人穿上紅馬甲開展引領互助,人人都參與進來,奉獻光和熱。

  以文化人,向新而行

  文明是社會最鮮亮的底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省,激活文化創新創造,離不開深入人心的文明滋養。

  人人都説江南好。2024年,煙花三月下揚州的遊客們驚喜地發現,進入揚州古城後,5分鐘內就能走到主題鮮明的文明實踐點。揚州市廣陵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製作的《廣陵古城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圈手繪地圖》,涵蓋仁豐裏小劇場、皮市街遊客中心、荷花池公園等16個點位及其聯繫方式,大家可以就近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個性化活動。

  “文明實踐,越來越有文化味兒了!”“精準滴灌”,讓文明實踐活動更加鮮活、更接地氣,也讓百姓生活“幸福圈”半徑越來越大。

  煙火升騰處,鄉村片片美。江蘇各地的村晚、村超、村BA,以及多姿多彩的“才藝秀”,此起彼伏上演。剪紙、扇畫、香包等各類非遺傳承培訓,傳統醫藥、傳統服飾、傳統養生等元素的活態利用,一項項充滿濃郁傳統文化內涵的文明實踐服務,充實著百姓生活。

  從物質“富口袋”,到文化“富腦袋”,生活充裕起來的江蘇人,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著文明的滋養。

  唱歌、跳舞、朗誦、運動……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充滿歡聲笑語,這裡是人人可以展現自己的“演播廳”,也是人人可以露一手的“民星”大舞臺。群眾們有説有笑地結伴而來,處處暖意洋洋。

  書香氤氳,崇文重教的江蘇人,自帶“書香特質”。全省各地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陣地,推進文明實踐和全民閱讀深度融合,創新打造的各種小型共享閱讀空間遍佈城鄉。在常州,“秋白微書房”“陽湖微書房”“漂流書屋”“紅色書櫃”,讓城鄉“人人享有”圖書館的願景變成現實。

  端午粽香,艾葉芬芳,大家一起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包粽子、做香囊;新春佳節、喜慶團圓,大家一起來寫春聯、賞年畫……每逢佳節,鄉鄰雲集,全省文明實踐陣地紛紛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春節之喜慶、端午之追憶、中秋之團圓、重陽之敬老,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點綴群眾幸福生活,讓中國人的傳統文化習俗浸潤人心。

  成風化俗,全民實踐

  文明引領,風尚先行。文明實踐,重在“文明”,貴在“實踐”。

  “文明新風樹起來,家風家教立起來。尊老愛幼是美德,優良傳統要繼承。”走進啟東市北新鎮邦道村,村道邊醒目的村規民約,傳遞出濃濃文明新風。

  江蘇以文明創建提升城鄉品質,以實踐之力奏響文明強音,在“潤物細無聲”中傳播文明新風、提升實踐內涵。

  從細處入手,讓環境美和人文美相得益彰。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五星級整潔有序人家”評選活動,走家入戶看門前、庭院、居室是否整潔有序。村裏的積分超市貨架上,擺放著油、鹽、醬、醋、洗衣液等生活用品,以積分兌換的方式引導群眾從小處著眼,做文明村民。

  身邊榜樣是鮮活的正能量、是看得見的價值觀。5月16日,南京市江北新區葛塘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裏溫馨又熱鬧,70年如一日照顧盲姐的“中國好人”沈桂華這一天實現了自己的心願——為姐姐沈萃萍過百歲生日。幸福的場景讓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潛移默化中悄然滋生出見賢思齊、行善向善的文明自覺。

  載文明而馳,馭新風前行。以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江蘇深化新時代移風易俗工作,讓文明鄉風可感可見。

  “原先大家辦喜事愛攀比,覺得‘動靜’越大越有面子。現在家家戶戶弘揚新風尚,避免了攀比,也減少了鋪張浪費。”南京市高淳區磚墻鎮隆興村的“紅白理事會”,讓村民周放牛讚不絕口。

  讓文明實踐更好地融入基層治理,無錫市堅持“小切口”治理,開展“星級樓道”評定活動,組織發動樓道志願者,通過樓道文化建設、鄰裡守望相助、推廣垃圾分類、樓棟自治協商,涵育樓道文明“微細胞”,打造“睦鄰相親”好氛圍。

  做好“平臺+”,文明的漣漪激蕩起越來越廣泛的範圍——蘇州市文明辦聯合15家市級行業部門開展行業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探索,建設行業文明實踐分中心。宿遷市推動新型農村社區交付入住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投入運行相同步。張家港市通過建設湖畔書房、社會心理科普館、幸福家長驛站等特色陣地擴大服務圈……文明實踐由點到線到片,努力形成“大格局”。

  在“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壯美畫卷上,每一筆深描都是時代精神的凝聚,每一滴濃墨都有文明之光的添彩。江蘇兒女攜手並進,共同書寫大江兩岸更加輝煌的篇章,讓文明潮歌永遠澎湃奏響,激蕩人心。(新華日報 記者 顧星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