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之濱的江蘇靖江,一座集綠色與智慧于一體的現代化港口正在嶄露頭角。5月31日,中國江蘇網記者跟隨“一江清水萬重山”網絡主題活動聯合報道組走進深國際港口江蘇靖江港,這裡不僅是一個高效的物流樞紐,更是一個充滿綠意和智慧的花園式港區。
靖江地處長江最下游的揚子江段,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長江之畔,黃金水道,深國際港口江蘇靖江港的岸線長達1090米。中國江蘇網記者了解到,目前該港的主營貨種包括煤炭、礦石、石油焦及建材等,可輻射沿江腹地以及內陸電力、化工、建材、冶金等行業,助力靖江打造國家級煤炭儲配基地,保障江蘇省和長江中上游地區能源保供安全,完善長江中下游沿江能源運輸的港口佈局系統。
如何降低煤炭對環境的污染?從高空俯瞰港區,三座巨型的白色封閉大棚尤為引人注目。“這是我們首創的長江沿線連跨式鋼結構全封閉大棚,能有效避免露天作業揚塵問題,是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深國際靖江港安環部主管趙一諾介紹,目前已建成投産3個堆場封閉大棚,未來還將繼續建造2個大棚。
此外,港口還配備了光伏發電系統和船舶岸電設施,積極推廣清潔能源應用,預計年平均發電量約1200萬KWh,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萬噸,打造近零碳港區,為長江生態環境的保護貢獻了力量。
在港區智慧遠程操控中心,工作人員可通過生産可視化平臺,觀察船舶實時作業情況。螢幕上,港口吞吐量、卸船作業效率、過駁作業效率、裝船作業效率等數據實時展示,一目了然。
“運用數字孿生技術,操作員只需要坐在電腦螢幕,便可以指揮遠在數百米外煤棚裏的鬥輪機進行工作,就像打遊戲一樣。”趙一諾介紹,數字孿生技術,就是將現場作業場景1:1還原在生産可視化平臺上。“為生産可視化,我們安裝了1000多個感測器信號,建立了數字堆場系統,可以實時查看料場情況。”
可視化平臺不僅能展示生産、設備、設施、安全、環境、能耗等生産運營的所有數據,還可以幫助工作人員根據實時數據進行智慧調度,優化港口作業流程和資源配置,提高服務品質和效率。“當前我們已經做到了無人堆取料機,我們的下一步是搭建起卸船機、鬥輪機、裝船機、皮帶機一套自動化工藝生産流程,預計可實現最大9000t/h的卸船進場、過駁、出場工藝。”
目前,深國際港口江蘇靖江港已完成海輪接卸57艘次,單船最短作業時間14.62小時,總計完成接卸量249.6萬噸,吞吐量為460.7萬噸,在長江中下游規模性的同類散貨港口中,其開港首年的吞吐量居首位。未來,該港將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綠色、智慧、高效、安全的海江聯運示範樞紐港,助推靖江做大做強臨港物流産業,讓“黃金岸線”更好地發揮出“黃金效益”。(中國江蘇網 記者 強慧娟 吳家俊 孫晟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