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與新時代交融共鳴 南通通州劉橋打造文化“靚”鎮
2024-06-19 13:48:1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近日,在2024長三角濠河龍舟邀請賽上,南通通州劉橋龍舟俱樂部與來自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選手一較高下,獲得環濠河五公里追逐賽公開組(22人龍舟)第一名。俱樂部董事長吳振新説:“我們龍舟俱樂部只是劉橋的一張名片,在劉橋,張張名片都拿得出手。”

與新時代交融共鳴 南通通州劉橋打造文化“靚”鎮_fororder_圖片1

賽龍舟

  劉橋鎮在新時代“建設什麼樣的鄉村,怎麼樣建設鄉村”過程中,探索鄉村振興的文化模式,不僅孕育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組織,而且以活動提升文化活躍力,建設特色文化團體,推動鄉村文化與新時代共鳴。

與新時代交融共鳴 南通通州劉橋打造文化“靚”鎮_fororder_圖片2

風箏節

  用活動打好“地方特色牌”

  “我從劉橋鎮第三屆風箏節就參加了,此後一屆不落,次次都來。”錢海兵是劉橋的風箏制扎傳承人,從事哨口製作已經有二十多年。

  劉橋是全國聞名的哨口板鷂之鄉,為了擦亮這張“金名片”,劉橋鎮在1997年舉辦了首屆風箏節。此後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全國各地的風箏愛好者和民間藝人們都會來到劉橋,以箏會友。劉橋鎮黨委書記錢亮表示:“每年我們都不斷豐富風箏節內涵,2024年我們就舉辦了非遺産品展銷、農文旅産業展示等活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提能增效。”

與新時代交融共鳴 南通通州劉橋打造文化“靚”鎮_fororder_圖片3

鄉村迷你跑活動

  為達到“以文化促文明”的良好效果,每年劉橋鎮都要圍繞全民健身、傳統節日等主題開展一千余場活動,以“村村有好戲”的具象感召凝聚人心。4月18日,劉橋鎮首屆鄉村迷你跑活動在徐園村成功舉辦,迷你跑賽道沿途有採摘園、親水準臺、村史館等景點,300多名參賽者在奔跑中既能體驗運動的快樂,又能沉浸式感受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創新拓展了“體育+鄉村振興”新模式,在全區引發了“村馬”熱潮。

與新時代交融共鳴 南通通州劉橋打造文化“靚”鎮_fororder_圖片4

比賽獎盃

  用引導發展“民間小百花”

  劉橋龍舟俱樂部在成立的兩年多時間裏,從原來的3個人發展到現在的50個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龍舟俱樂部多次參加比賽。2024年這支隊伍連續奪得省級以上大賽三個冠軍、一個亞軍。

  在劉橋活躍著楹聯、板鷂、書法等眾多民間文化團體,劉橋通過引導發揮他們的力量,激活鄉村文化振興“一池春水”。劉橋鎮風箏協會目前有註冊會員174人,會長施顧華表示:“協會經常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推動風箏文化走進學校、走進社區,從而傳承好板鷂這一國家級非遺的保護項目。”

與新時代交融共鳴 南通通州劉橋打造文化“靚”鎮_fororder_圖片5

公益活動

  近五年來,劉橋鎮挖掘、培育民間文藝骨幹隊伍16支,創作作品3次獲得通州區“柳敬亭獎”文學藝術創作大賽二等獎。同時,申報板鷂風箏、漿糟酒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4個,組織開展現代剪紙作品展巡展等活動近10場,充分發揮民間文化的多樣性。

  用陣地辦好“文化會客廳”

  投入近80萬元的劉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將於7月建成,該所工作人員金曉露介紹:“實踐所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裏面設有農家書屋、婦兒微家、‘箏劉’工作室等,將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此外,劉橋還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2個、實踐點26個、共建單位8家,組成了劉橋的文明陣地、精神家園,以“1+12+N”的聚合效應推動文化活動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

  劉橋社區以文賢園為主要陣地延伸出親子採摘園、楹聯館、聞橋藝術中心等多元化文化點位,2024年來已開展活動12場。新中村農耕文化園將農耕文化與農耕體驗相結合,推出共享菜園認養計劃。此外,園區內手工製作的稻草迷宮、秸稈花燈等作品,將秸稈變廢為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秸稈文化”。在劉橋鎮的“文化會客廳”裏,一系列接地氣、聚人氣、樹正氣的活動正在蓬勃開展,與群眾共鳴,與時代交融。(文/圖 郭振軍 陳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