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南通如東:科技賦能鹽鹼地 昔日“不毛之地”變身“新糧倉”
2024-10-29 17:17:2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10月28日,南通如東栟茶方淩墾區內,南京農業大學試種的甘薯開始采收、採樣;省農科院稻油輪作項目播種的油菜籽已發芽出面;省農業農村廳農技推廣總站與南京農業大學委託試種的3種耐鹽水稻陸續收割結束。“墾區現有3000多畝土地土壤含鹽量穩定在2‰至6‰之間,適宜開展多場景技術應用和多品種作物適應性研究。”墾區負責人沈志榮説。短短數年間,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已變身成高校院所的“技術孵化基地”。

南通如東:科技賦能鹽鹼地 昔日“不毛之地”變身“新糧倉”

方淩墾區航拍

  10年綜合治理讓鹽鹼地破“鹼”重生

  方淩墾區是2011年由沿海灘塗匡圍而成的,如東縣裕隆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包後做過取樣調查,當時的土壤含鹽量高達20‰。2012年起,公司開始推進鹽鹼地改良項目。“真正讓這片土地破‘鹼’重生的,是揚州大學探索出的濱海鹽鹼地降鹽提肥技術。”沈志榮説。

  2019年,揚州大學“滄海桑田”科技服務團隊入駐方淩墾區後,針對當地濱海鹽鹼地土壤障礙特徵,從四個方面提出了適用於濱海鹽鹼地的十余種方案,為方淩墾區“量身定制”了一套降鹽提肥技術體系。經過多年系統的治理,目前,方淩墾區3000多畝土地已能夠種植小麥、水稻等常規作物,部分地塊土壤鹽分降低至1.5‰,有機質含量提升至每千克25克左右。

南通如東:科技賦能鹽鹼地 昔日“不毛之地”變身“新糧倉”

采收甘薯

  多種適應性研究向鹽鹼地“要産量、要效益”

  經過6個多月的生長,方淩墾區的有機甘薯迎來收穫季。“這次采收的是密度實驗小區,品種為西瓜紅,一共採集了80個樣品,將重點分析比較兩個密度處理:株距15釐米或25釐米的産量情況。”國家甘薯産業技術體系污染物管控與修復崗崗位科學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陳亞華介紹,2024年團隊還設置了病蟲害生物防治、直立生長、不同壟寬等多種組合實驗,旨在篩選出一套適合鹽鹼地種植甘薯的綠色高效栽培技術。依託方淩墾區的濱海鹽鹼地,陳亞華的團隊已連續6年進行鹽鹼地有機甘薯綠色無公害種植模式探索,並將實驗結果應用於鹽鹼地生産實踐。

  省農科院在方淩墾區實施的稻油輪作示範項目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我們的目標是篩選出耐鹽鹼、週年茬口適宜的水稻、油菜品種,在中度鹽鹼地上實現水稻和油菜接茬輪作,一田雙收。”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馬艷介紹。目前,水稻試驗數據已採集完畢,下階段,團隊將重點攻關油菜200公斤至250公斤的畝産目標。

  自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選中方淩墾區建立“海水稻”試驗種植基地以來,該地已先後示範種植了“超優千號”“創豐優絲苗”“飼油2號”“寧香粳9號”等數十種耐鹽作物品種與常規優質粳稻。其中,水稻單産由原先的每畝約250公斤,增加至2023年500畝平均單産超過650公斤,有效激發了鹽鹼地作為“潛在糧倉”的價值。

南通如東:科技賦能鹽鹼地 昔日“不毛之地”變身“新糧倉”

收割水稻

  集成高産高效栽培技術賦能鹽鹼地提質增效

  10月18日,方淩墾區220畝“海水稻”正式開鐮,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農技推廣總站與南京農業大學委託試種的3個水稻品種平均畝産超過700公斤,基本達成適應性試驗目標。

  “多年來,我們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有效對接,引入一系列前沿高産栽培技術,並先後邀請多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來如東開展技術指導,為我們最終集成鹽鹼地水稻高産栽培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如東縣作物栽培站站長於永傑説。

  從白花花的鹽鹼地變為如今豐産高産的“新糧倉”,方淩墾區加速蛻變的背後,是一個個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落地開花”的結果。“希望更多的高校院所能將這裡當作‘技術孵化地’,不斷挖掘鹽鹼地綜合利用潛力。”沈志榮表示,墾區將全力做好“後勤服務”保障工作,為鹽鹼地現代農業成套技術開發提供有力的土地資源支撐。(文/圖 徐書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