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蘇州逐“綠”向“新” 解鎖生態“好光景”
2025-01-17 10:05:37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蘇州久久為功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逐“綠”向“新” 解鎖生態“好光景”

蘇州逐“綠”向“新” 解鎖生態“好光景”

(蘇州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在蘇州,藍天白雲漸成常態,清水綠岸隨處可見。

  2024年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力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提升整改質效;要紮實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開展空氣品質提升行動,實現藍天常在、空氣常新。2024年,蘇州就啟動實施《全面推進美麗蘇州建設工作方案》,聚力16項工作措施,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市域範例。

  新征程上,蘇州生態環境部門要怎麼幹?蘇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金春林表示,蘇州將堅持走在前、做示範、爭一流,堅持抓項目、強治理、守底線,用好深化改革、大抓項目、數字賦能三大牽引,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不斷健全抓保護促發展的體制機制,為“人間天堂、福氣蘇州”注入更多生態環境元素、為更高水準全面推進美麗蘇州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青山綠水共藍天

  常熟迎來了觀鳥季。在南湖省級濕地公園,上千隻羅紋鴨在水中悠閒嬉戲,不遠處的池杉林中,成群的白鷺、蒼鷺或站立樹梢、或水中覓食,好不熱鬧。

  “我們現在可以觀測到斑嘴鴨、秋沙鴨、夜鷺、白鷺等多種鳥類,這裡舒適的棲息環境得到了候鳥的青睞,其中斑嘴鴨最具代表性,成為落地繁衍的‘常住居民’。”望向水面上正棲息的“老友”,常熟南湖蕩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建平介紹,2024年僅南湖濕地公園就觀測到150種鳥類,總數達3000隻到5000隻。

  放眼蘇州,越來越多的濕地區域正成為鳥類的“溫暖驛站”: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2024年觀測到黑水雞、紅嘴鷗、青頭潛鴨等114種鳥類,約有2萬隻;東太湖市級濕地公園2024年觀測到125種鳥類,新增白鶴、黑鸛、冕柳鶯、燕雀等鳥類4種;天福國家濕地公園累計識別物種達144種,其中包括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9種……

  環境品質好不好,生物多樣性説了算。蘇州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顯示,全市共記錄到各類物種4353種,其中被納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的珍稀瀕危物種有120種,這是蘇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綠色發展紮實推進的有力見證。

  “這兩年,我們有序推進蘇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的編制,這也是美麗蘇州建設的重要環節。我們還將銜接上位法規和規劃計劃,努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蘇州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負責人説。

  天更藍、水更清、岸更綠,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生物在蘇州“安家落戶”。

  一直以來,蘇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目標任務,紮實推進各項重點工作。2024年,蘇州大氣指標實現雙改善,全市PM2.5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微克,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為84.2%,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國考斷面優Ⅲ比例93.3%,省考斷面優Ⅲ比例97.5%,昆承湖、澄湖兩個斷面實現Ⅲ類突破,太湖連續17年安全度夏,達到國家優良湖泊要求……青山綠水共藍天的圖景日漸清晰。

  追綠逐新出實招

  高品質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繞不開的路徑,這也是推動企業動能“煥新”的關鍵。從高空俯瞰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屋頂遍佈光伏設備,熠熠生輝。

  “我們很早就在各廠區推進光伏鋪設,以減少因能源使用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建成碳管理平臺,對工廠溫室氣體排放量、溫室氣體排放種類、碳排強度等全方位管理。”公司可持續發展部經理呂永輝説,這一個廠區屋頂光伏總裝機量達2兆瓦,集團總裝機容量可達16兆瓦。

  科森科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目前已完成20余項節能改造項目,年排放廢切削液從240噸減至15噸左右,危廢減排量達到94%;完成5個廠區的光伏發電建設,年發電量1000余萬度,年均減少碳排放近7600噸。

  此前,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和市工信局聯合印發《蘇州市“無廢工廠”“無廢園區”建設實施指南》,推動64家工業企業、工業園區(集聚區)實施固廢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舉措,實現綠色、無廢、低碳發展,在藍天、碧水、凈土逐步成為常態的同時,紮實推進全域“無廢城市”高品質建設。

  蘇州始終踐行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可持續發展,秉持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而參與其中的每家企業都從綠色的探索和實踐中受益。

  好消息接連傳來: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化工園區智慧監管與利用處置無廢園區模式》入選國家“無廢園區”典型案例;吳江區一般工業固廢處置低碳縣域示範項目和沙鋼“無廢集團”項目入選“無廢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第一批全國推薦案例;常熟新材料産業園入圍國家首批新污染物治理試點……

  以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為例,該工業園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全面納入信息化監管,完善工業固廢數字智慧監管體系,建立“電子聯單轉運”制度和經營、處置機構資質“備案制度”,同時還引進了廢白土資源綜合利用等多項先進技術,並扶持企業自主研發廢鋰渣資源化利用技術,持續助力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自查自糾“築堤壩”

  製造業一向是蘇州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當前,蘇州擁有16萬多家工業企業,其中規上工業企業超1.4萬家,規上工業總産值達4.69萬億元,産值規模位居全國第二。

  如何讓工業企業正常生産的同時規避生態環境風險,成為蘇州市生態環境局關注的重點。為此,2023年11月,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在全國首創推出“蘇州市企業環保自查自糾服務平臺”,幫助企業防範並解決環境管理中的潛在問題,建立環境問題“線上發現、即時整改”的工作模式,實現“壓降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企業環境風險、壓降企業運營成本”多方共贏。

  此前,在一家專注于3C産品機構件生産的製造企業內,正在廠區工作的安全主管梁佩的手機上突然收到一條“活性炭浸水”的提示信息,梁佩當即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排查,發現是活性炭箱與廢氣管道的連接處出現了局部破損,導致少量滲水情況。

  “接入這個平臺後,一旦有涉及環境的相關問題,就會自動報警,我們就能快速消除環境隱患,非常省心。”梁佩説,企業還能根據治污設備和自身環境管理個性化需要,私人定制日常巡檢的具體內容和頻次。數據顯示,蘇州市企業環保自查自糾服務平臺上線以來,已服務企業超2.1萬家,企業利用自查自糾平臺累計開展自查5420萬次,自糾異常情況6.8萬個。

  該平臺的推廣,不僅強化生態環境執法“防未病”,為生態環境築起了一道預防性“堤壩”,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複製的樣板和經驗。2024年8月,“蘇州市企業環保自查自糾服務平臺”獲評生態環境部2024年優秀環境公共關係示範案例。生態環境部兩次調研後,擬在京冀魯豫38個重點城市或京冀魯豫和長三角82個重點城市推廣。(新華日報 記者 范昕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