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南通海門法潤民心築基石 惠企便民顯溫情
2025-02-07 10:10:1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心怡責編:李誠

  時光銘記堅實步,歲月鐫留奮鬥痕。2024年,南通市海門區司法局把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總抓手,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不斷推進便民服務平臺打造,推進服務資源均衡發展,法律服務更加便捷、高效,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務就在身邊。

  公共法律服務可及率指標全部達成

  2024年8月,海門區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召開公共法律服務可及率推進現場會,各鎮(街)觀摩學習四甲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及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優秀做法。目前各鎮(街)已完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貫標要求,各法律援助工作站點標準化建設,村居法律顧問工作規範化運行。

南通海門法潤民心築基石 惠企便民顯溫情

觀摩學習四甲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海門區11家鎮街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部高標準打造完成。其中新遷悅來、三廠兩家中心,高度整合法治資源,涵蓋法律諮詢、人民調解、社區矯正、法律援助等多項服務職能,實現一站式受理、一體化運行。同時,發揮村公共法律服務室等平臺作用,設立公證、法援、仲裁等協辦點,推動服務觸角向下延伸。

  2024年,全區共155名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村(居)民委員會法律顧問,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村(居)民提供法律諮詢、法治講座等各類法律服務上萬件(次)。

  “線上+線下”維護農民工群體合法權益

  海門區根據“法援惠民生,解憂煩薪事”品牌要求,線下法律援助中心為農民工等特殊群體開通綠色通道,實現法律援助當日申請、當日流轉、當日審查。線上推行“法潤江海e服務”小程式,指引外地民工使用小程式線上申請,為遠在埃及的農民工辦理勞務合同糾紛。2024年共成功辦結10人以上群體性案件35件,其中50人以上群體案件5件,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挽回損失1280余萬元,收到群眾錦旗和表揚信15件。

  “援鏈惠民”獲江蘇省“法援惠民生”特色品牌

  海門區圍繞涉企服務空白點、新增點,佈局機器人産業鏈“鏈上之家”、新業態“新驛家·貨車司機之家”、工業密集型企業“中天鋼鐵”等法援站點,連點成鏈,提煉法援特色品牌“援鏈惠民”。聯絡點間互聯共通,總結工業密集型企業、新業態群體、機器人高科技産業職工間存在的共性問題,共享勞資糾紛、工傷、人損等案件的處理經驗。該品牌獲江蘇省“法援惠民生”特色品牌。

  公證服務護航營商環境健康發展

  海門區積極發揮公證證明、服務、溝通、監督等功能,建立公證與企業無障礙溝通渠道,為企業提供上門服務、加急服務、綠色通道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涉外公證事項提供“公證+認證”一體代辦服務,促成全球最大的綠色環保汽車滾裝船“禮諾極光”號船比原計劃提前兩個多月交付,得到挪威禮諾航運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的充分認可。

  優化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

  海門區堅持需求導向,針對項目招商、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欠薪治理等法治需求熱點領域,動態設置10個重點民生部門法律服務崗。其中,進園區公共法律服務崗在2023年高效保障50億元上海電氣項目快速落地。以該項目為契機,形成“重點園區+專業服務崗”常態化工作模式,服務崗全程參與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為海太長江隧道、“東洲英才”項目新材料企業等25個項目提供全流程“伴隨式”法律服務,共參與招商引資談判45余次,保障涉及金額約87億元的項目成功落地。

南通海門法潤民心築基石 惠企便民顯溫情

走進企業提供法律服務

  推廣宣傳擴大公共法律服務影響力

  海門區通過媒體加大對法律援助、公共法律服務等工作的宣傳力度。2024年全年信息、宣傳獲省級以上媒體錄用47次,其中國家級媒體錄用11次。多篇案例被國家級媒體錄用,公益門診交通事故諮詢案例、四甲鎮為某水果種植項目法治體檢案例被媒體採用,不斷展示公共法律服務在服務企業和民生需求的重要職能作用,持續擴大公共法律服務知曉率和認可度。(文/圖 吳健華 顧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