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省百強縣(市)數量穩居全國第一
2025-02-13 10:06:50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我省百強縣(市)數量穩居全國第一 縣域經濟,因地制宜興業富民

  春節假期剛過,泰州市姜堰區蔣垛鎮高溫新材料産業園內,江蘇齊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機器轟鳴,一條長近百米的生産線飛快運轉。

  “該産線是不定形耐火材料領域最先進的自動化生産線。”企業生産廠長孫國德介紹,這一條産線就能實現進去原材料、出來成品。“以前一條線需要七八人,每天産能只有40到50噸,現在這條生産線只要3人就能運轉,每天産能達100噸,目前訂單已經排到2026年。”

  著眼經濟發展高品質,姜堰正全力推動“産業提級”實現新突破。“我們堅持把穩增長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築牢千億姜堰的産業底座。”姜堰區委書記孫靚靚表示,該區正圍繞做強汽車零部件及油氣裝備、醫藥及醫療器械兩大傳統優勢産業,壯大新能源、電子信息兩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佈局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商業航天器等一批未來産業新賽道。

  縣域經濟強是江蘇發展的鮮明特色。2007年,國內第一次誕生3個“千億縣”,全部來自江蘇。2022年,昆山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在這裡,一秒鐘內,可以完成2台手機的生産和1顆晶片的封測;而一分鐘內,45台筆記本電腦即可組裝完畢。近年來,當地深耕實業、向實向新,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成為主導産業,到精準佈局元宇宙、人工智能、新型光伏新賽道,規上工業總産值在萬億元新臺階上持續攀高。

  蘇南引領、蘇中崛起、蘇北趕超——在2024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中,江蘇前十佔6席,前百佔24席,昆山連續20年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首位;1月,江陰市統計局發佈消息,2024年全市實現生産總值5126.13億元,繼昆山之後,江陰成為全國第二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

  縣域經濟的崛起,離不開政策引導。江蘇省多種舉措推進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在加強整體統籌的同時,支持縣域經濟個性化、特色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牽引,著力支持縣域經濟發展。2022年,江蘇省出臺《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針對都市圈近郊衛星縣城、毗鄰都市圈縣城和都市圈週邊重要節點縣城等三類縣域,分類組織實施産業提升、穩崗聚才、惠民便民、基礎強化、城鄉共富五大工程共20項支持舉措。

  以開展全方位合作為方向,接續實施南北結對幫扶。2022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制定《關於深化南北結對幫扶合作的實施意見》,啟動新一輪南北結對幫扶合作。在調整設區市結對關係的同時,明確蘇北10個重點縣由蘇南強縣(市、區)結對幫扶。截至目前,每年以縣為重點實施南北幫扶資金項目約200個,蘇北地區公共服務能力有效提升;蘇北各縣在蘇南設立“科創飛地”11家,縣級合作設立常熟泗洪工業園區等4家省級特色園區,形成“雙向飛地”格局,帶動一批項目落戶蘇北。

  以提升綜合承載力為核心,深入推進縣城補短強弱。2020年,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加快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 進一步強化新型城鎮化重要支撐的通知》,以項目推進為抓手,建立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全省40個縣(市)中已有27個縣(市)通達高鐵,其中72.5%的縣城實現30分鐘到達高鐵站。

  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江蘇下一步將如何發力?

  2024年12月,江蘇省聚焦“潛力縣域”這一特定地區,制定出臺《江蘇省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單列“潛力縣域城鎮化水準提升行動”專項行動,將更多資源傾斜到縣域。

  近日,江蘇百強縣陸續召開“新春第一會”。海安、宜興等地邀請企業家暢所欲言,江陰、如皋、海安等地以科創為“題”,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如東、漣水、邳州等縣將改善營商環境作為重要議題。

  當前,交通巨變和信息革命正在改寫經濟地理版圖,江蘇各縣市更在努力跳出“縣域思維”,在區域一體化和城鄉融合發展中找準定位,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不斷提升縣域經濟能級。以盱眙縣為例,該縣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動縣域經濟向都市圈經濟轉型升級,致力發展為與南京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産業配套的衛星縣城,成功躋身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充分把握新型城鎮化和都市圈建設契機,分類支持不同縣域特色發展,不斷強化縣域産業創新融合,進一步拓展縣域經濟發展空間。加快推動《實施方案》落地落實,“一縣一策”集聚發展主導産業,引導蘇中、蘇北等城鎮化潛力縣(市、區)集中發展1個優勢主導産業集群和1個潛力突破産業集群;強化産業發展人才支撐,合理佈局應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鼓勵制定吸引外來人口和引導人口向城鎮集中集聚的政策措施。(新華日報 記者 吳瓊 許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