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發佈16個省級專業領域志願服務重點項目 跨越三十載,從“莫文隋”家鄉再出發
3月5日,南通。
“凡人善舉如同微光,微光不需要名字,但微光可以凝成火炬。點亮這座城的人從來不是我,應該是我們。”在全省“3·5”學雷鋒紀念日暨江蘇志願者日主題活動現場,當一段“莫文隋”原型湯淳淵的AI復原影像出現在大螢幕上時,在場人士為之動容。
2025年是南通市民尋找助人為樂不留姓名“莫文隋”的第30年。江蘇啟動“愛滿江蘇志願行”專項行動,併發布新就業群體護航食品安全志願服務項目、離退休幹部“銀發生輝·銀齡行動”志願服務項目、鄉村振興“小組團”青年志願服務項目等16個省級專業領域志願服務重點項目,以及13個設區市2025年社區志願服務重點項目。
打造全省統領性志願服務品牌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省委社會工作部會同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等11個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愛滿江蘇志願行”專項行動方案》。省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告訴《新華日報》記者,2025—2027年,江蘇將用三年時間把“愛滿江蘇志願行”打造成為全省統領性志願服務品牌,推動志願服務遍佈城鄉大地、惠及各行各業、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可為、處處可見”的良好社會氛圍。
專項行動將突出主陣地主場景,在村(社區)全面覆蓋開展“愛滿江蘇志願行”活動,推進“專業社工+志願服務”融合試點工作,引導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不斷推動社區志願服務深入有效開展。
突出新群體新力量,開展“情暖蘇新”志願服務系列關愛活動,幫助解決新就業群體及家庭實際困難,培養新就業群體志願者帶頭人,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交通文明勸導、食品安全監督、愛心送考、風險排查等志願服務,形成社會治理新力量。
突出專業性協同性,圍繞文明實踐、衛生健康、文化旅遊、慈善等4個領域和青年、婦女、離退休人員、退役軍人等4個群體,加大多樣化、專業化的志願服務供給,促進各領域志願服務蓬勃發展。
突出常態化精品化,辦精辦優全省志願服務項目大賽,組織舉辦優秀項目集中性宣傳展示活動,建立省市縣三級志願服務項目庫,分層分級支持和推動重點項目實施,定期開展全省性主題志願服務活動,著力構建有實效有影響的志願服務項目矩陣。
突出牽引力號召力,加強省市縣誌願服務樞紐型組織建設和運行水準,支持區域和領域龍頭型志願服務組織發展壯大,推動省市縣三級分層分類建設專業領域志願服務隊伍,努力培育大批充滿活力的志願服務組織。
成立慈善基金禮遇志願者
活動現場,江蘇省慈善總會社會工作志願服務發展基金、南通市慈善總會“莫文隋”志願服務發展基金正式揭牌,設立專項慈善經費,支持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1995年,南通市民尋找匿名助學者“莫文隋”的溫暖故事感動全國。如今,在“滾雪球效應”下,259萬江海志願者接續傳遞這份溫暖,“莫文隋”成為江海大地上的精神旗幟和文化標識。
“志願者是默默無聞的城市守護者,理應得到我們的敬重與感激。南通將從物質到精神層面全方位給予志願者們溫暖與尊重。”南通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張浩説,“莫文隋”志願服務發展基金將用於資助優秀志願服務項目,如社區服務、鄉村振興、助老助殘等,開展志願者培訓、技能提升及禮遇激勵、培樹先進典型,為因公受傷、患病或生活困難的志願者提供補助。
志願服務是無償的,但為受助者“雪中送炭”的志願者,其實也需要被理解和尊重。“舉辦一些志願活動時,有必要為參加時間較長、路程較遠的志願者提供食宿保障和交通補貼。我們希望通過基金的運轉解決志願服務長效開展時遇到的難題。”張浩説。
以志願之名致敬雷鋒精神
在江蘇,從銀發蒼蒼的老幹部到英姿颯爽的退役軍人,從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子到深耕社區的“紅馬甲”,他們以志願之名致敬雷鋒精神。活動現場,3位志願者講起他們的志願服務故事。
鎮江市“雷鋒車隊”志願者、全國最美志願者朱啟明自1999年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累計志願服務時長3930小時。“雷鋒車隊”為鎮江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的特殊兒童提供免費接送服務,給百歲老人慶生,開車帶老人出遊。“只要能一直幫助別人,我就會一直做下去。用行動傳承雷鋒精神,更好地服務社會。”朱啟明説。
“面對困難時,我覺得保持對志願工作的熱情就是克服困難的動力源泉。”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志願者瞿利帥曾參與援助坦桑尼亞桑給巴爾,他講起一個30秒挽救生命的故事:“援外期間,有一名患者反復嘔吐鮮血,被緊急送到醫院。我迅速對其進行急診胃鏡檢查,發現一處微小搏動性出血灶。明確診斷後,我立即利用國內帶來的金屬夾封閉出血動脈的基底部,整個過程僅用了30秒。止血後,病人很快恢復。”
志願服務,並非一個人的付出,而是一群人的接力。
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大二學生鬥改吉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上初中時得到南通“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團老師們的幫助。現在,她也加入南通大學“莫文隋”志願者團隊。“志願服務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讓我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鬥改吉説。(新華日報 記者 倪方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