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無錫錫山法院多舉措助力“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修復個人信用
2025-03-25 14:04:3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心怡責編:李誠

  1986年,出生於重慶萬州的衛雲培與妻子譚仕花從老家來到江蘇無錫,輾轉各處建築工地打工。期間,衛雲培拉起了一支工程隊,專門從事下水道工程,在無錫的生活也慢慢好起來。2012年,衛雲培從俞老闆處承接了幾個小區的下水道工程,熱心的他還把兩位老鄉介紹給俞老闆,讓兩人接下了泥瓦工、木工工程。工程結束後,俞老闆卻沒能付清工程款,欠下衛雲培23萬元、兩位老鄉13萬元。四年後,俞老闆失去聯繫,在自身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衛雲培向兩位老鄉承諾,俞老闆欠他們的錢自己願意提供擔保。

  2018年,兩位老鄉對俞老闆、衛雲培提起訴訟,法院判決衛雲培需承擔還款責任。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債權人又不時上門討債,衛雲培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夫妻倆在集貿市場經營家禽攤,主要銷售鮮雞,靠著微薄的利潤償還債務。

無錫錫山法院多舉措助力“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修復個人信用_fororder_圖片9

衛雲培夫婦在無錫經營家禽攤 供圖 錫山法院

  2020年6月,錫山法院被江蘇高院確定為開展“與個人破産制度功能相當的試點工作”法院,也是當時無錫地區唯一一家試點法院。在摸排了全院涉及自然人債務的“執行不能”案件後,錫山法院多次易稿、制定出《關於個人債務清理流程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用以引導和規範類個人破産案件的辦理。

無錫錫山法院多舉措助力“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修復個人信用_fororder_圖片10

錫山法院召開“個人破産試點工作”新聞發佈會 供圖 錫山法院

  當時負責試點工作的法官吳修貴從尋找“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角度對案件進行了進一步篩選,衛雲培就這樣走進了吳修貴的視線,“我們告訴衛雲培,法院正在試點的類個人破産制度可以對他的債權債務進行統一清理,各個債權人公平受償,還能跟債權人協調溝通豁免一定債務或者分期歸還,減輕償債壓力。”衛雲培當即表示願意申請。

  考慮到他的債權人不多、債權總額不高,債務清償計劃更易通過,錫山法院最終在2021年4月裁定受理了衛雲培個人債務集中清理案,“個清1號”案號正式生成,這無疑讓身處困境的衛雲培尋到了新的出路。

  從裁定受理開始,歷時6個月,法院于2021年10月批准了衛雲培的債務清償計劃。破産管理人經搖號確定為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聯合體,在企業破産方面有較為豐富的經驗。

  破産團隊負責人王可煒認為:“這是無錫首個類個人破産案件,也是我們首次接觸個人破産制度。錫山法院的《規定》構建了債務豁免、失權複權和保留自有財産三大核心制度,兼顧了公平與效率,我們感覺具體規則也很明確。”

  “債務清償計劃”中,衛雲培豁免了近8%的債務,剩餘七萬五千多元分三年半逐步清償,衛雲培及家人的必要生活費用和生産用品得以保留。2025年1月,衛雲培歸還了最後一筆欠款15838元,錫山法院隨後出具裁定,終結衛雲培個人債務集中清理程式。 

  與衛雲培境況相似的還有現年76歲的老徐,老徐在2025年2月清償完四十多萬債務,“破産後,我憋著一口氣,要兩年還完全部欠款,就是為了守住這份清白。法院能不能為我出個證明,好讓大家知道,我不再是個被宣告‘破産’的人。”

無錫錫山法院多舉措助力“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修復個人信用_fororder_圖片11

2025年3月24日錫山法院向衛雲培發放《信用修復證明書》 供圖 錫山法院

  錫山法院民二庭副庭長林雙認為,這個建議很有現實意義,“暫停”後的人生“重啟”離不開個人信用的修復。依託執破融合機制滌除衛雲培的失信信息後,3月24日,錫山法院向衛雲培發放了全市首個履行完畢債務的類個人破産《信用修復證明書》,內容包含案件基本情況,明確了債務人按計劃履行完畢債務、符合信用修復條件,並告知相關主體不得再因案件所涉債務對債務人予以信用懲戒等。老徐的“清白證明”也將於近期送到他的手中。

  林雙介紹:“《證明書》最典型的運用場景是幫助他們在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類創業資金時,給予‘信用’背書。下一步,我們考慮聯合相關機構實現信用信息同步更新,並逐步豐富《證明書》的運用場景。”(文 劉夢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