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長三角遇上大灣區】千里運河再塑“文化共情”
2025-04-24 12:12:1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記者 陳小雨):當暮色為大運河披上一層鎏金薄紗,當霓虹燈影與粉墻黛瓦的馬頭墻共舞,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記者們與揚州的對話就此開啟。

  4月21日至4月25日,由江蘇省委網信辦指導、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組織發起的“長三角遇上大灣區”融媒新聞行動舉辦。4月22日晚,參與網絡主題採訪首站——“江蘇行”活動的記者團抵達第二站揚州,探路千年文脈的永續新生。

【長三角遇上大灣區】千里運河再塑“文化共情”_fororder_圖片1

記者團在揚州運河三灣景區合影 攝影 黃磊

  兩大早茶文化碰撞出火花

  揚州包子、花式餃子、蟹黃湯包、燙幹絲……説起大名鼎鼎的揚州早茶,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記者們早已心生嚮往。

  揚州是中國第4個獲得“世界美食之都”稱號的城市,美食的高品質服務總給人帶來身心愉悅的享受。其中,揚州早茶是美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種類繁多,面點小菜無不使人垂涎欲滴。

【長三角遇上大灣區】千里運河再塑“文化共情”_fororder_圖片2

在揚州冶春茶社,記者們記錄揚州面點的製作過程 攝影 黃磊

  “我們曾邀請順德的面點大師,在揚州早茶品類裏,推出蝦餃、腸粉、核桃包等爆款産品,讓揚州人也能盡情品嘗到粵式美食。”圍繞揚州早茶與廣式早茶的融合發展這一主題,揚州冶春茶社總廚師長趙均即刻打開了話匣。他與記者們從食材的選用、製作工藝的傳承與創新,聊到文化內涵的挖掘與弘揚,展開了一場熱烈且友好的交流。

  “揚州早茶的精緻細膩與廣式早茶的豐富多樣,各具魅力又存在互補之處。”星島環球網副總編輯潘淩燕説。

【長三角遇上大灣區】千里運河再塑“文化共情”_fororder_圖片3

揚州冶春茶社總廚師長趙均(右)與記者們分享揚州早茶與廣式早茶的融合發展故事 攝影 黃磊

  “揚州早茶文化由大運河帶來的商業而生,而由海外貿易産生的廣式早茶文化亦是同樣道理,二者皆因水而傳承。”趙均期待揚州早茶文化更多地“走出去”。他表示,除了上海、深圳等已設有分店的城市外,冶春茶社還將計劃走進澳門、香港,讓兩大早茶文化在新時代碰撞出更絢爛的火花,為早茶餐飲發展開拓新思路,共同推動中國早茶文化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城市

  從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始,揚州至今已逾2500年。揚州是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城市,大運河締造了揚州歷史上的數度繁盛,也給揚州留下了燦爛的文化、厚重的底蘊。

  揚州作為“申遺”牽頭城市,推動中國大運河成功登陸《世界遺産名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則是揚州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精彩落筆。

【長三角遇上大灣區】千里運河再塑“文化共情”_fororder_圖片4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內人氣火爆 攝影 黃磊

  唐代官河、蜀岡北門、桑樹腳大型建築基址等遺址的發掘,揭示了大運河怎樣造就堪稱“天下之盛”的揚州城;看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前世今生”,領略運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樣、漕運鹽利、貿易商業、飲食風物、市井生活,以及運河沿線的自然生態、運河與“一帶一路 ”的交匯融合,記者團隨手拍拍都是美照。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社會服務部負責人劉世發説:“僅2024年,我們就接待了粵港澳大灣區旅遊團100多場次,總體接待人數達到數萬人。尤其是我們還跟廣東省博物館、清遠市博物館開展了深度的交流合作,後期,我們還會加強文創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先進的文創設計理念。”

【長三角遇上大灣區】千里運河再塑“文化共情”_fororder_圖片5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內,記者團進行現場採訪 攝影 黃磊

  “千里運河一線牽”,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需要的是運河沿線城市之間的聯動與聯合。澳門日報記者鐵怡認為,揚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部分城市都在運河邊煥發了新生,推動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更要採用數字化、年輕化的方法。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突出“聲、光、電、形、色”等方面的流動效果,營造出富有創意、極具新意的沉浸式體驗,這是值得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學習的經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