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園”隔空對話,一場跨越千里的文化共鳴在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音樂廳內迴響。5月9日至10日,東莞原創國樂實驗劇場《可園可源》在此連演兩場,引發一場“嶺南之風”。本次演出是該劇全國巡演的首站,也是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與東莞市文化館簽署合作協議之後的又一次深度藝術實踐,更是蘇州、東莞兩地文化交流互動的生動見證。
演出現場
《可園可源》以“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東莞可園為敘事核心,通過國樂、舞蹈與情景表演的多元融合,講述了莞人張敬修回鄉修辟“可園”,邀嶺南畫派啟蒙祖師居巢、居廉寓居其中,其間“二居”創新“撞水撞粉”技法,奠定嶺南畫派雛形的動人故事。舞臺上,東莞民族樂團以或婉轉或鏗鏘的民族音樂,勾勒出嶺南音樂的靈動,東莞舞蹈團則以現代肢體語言,演繹文人潑墨山水的詩意場景;舞臺視覺效果呈現出嶺南園林的“疏朗通透、兼蓄秀茂”。
圖文展
兩座城市有同名園林——東莞可園以“寫意”著稱,蘇州可園則以“精緻”聞名,二者同為私家園林代表,卻承載著不同的地域美學。此次《可園可源》蘇州站巡演,是雙方合作後的又一次跨地域實踐,標誌著兩地“你來我往”的常態化交流機制正式形成。
演出現場
東莞市文化館館長黃曉麗説:“以劇宣城、以劇會友、以劇傳情,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演出,加強東莞與蘇州的文化交流,促進作品提升,推動東莞文藝精品與文藝風采走向全國。”
演出現場
從“盛世國樂”到《可園可源》,蘇州與東莞的文化合作始終圍繞交融與創新展開。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黨支部書記、總經理楊飛表示,“《可園可源》以嶺南故事為核心,通過當代舞臺技術呈現手段,為蘇州觀眾展現出全新視角,這不僅是技藝的賡續,更是文化精神的傳承。”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未來,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與東莞市文化館將不斷加強聯動,在人才培養、作品創作、演出交流等多個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民族音樂的當代表達。(文/圖 蘇樂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