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國際濕地城市,緣何花落蘇州?
2025-07-25 09:59:43來源:交匯點新聞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繼常熟、鹽城相繼榮膺“國際濕地城市”,7月24日,蘇州“國際濕地城市”正式獲得全球《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認證授牌。

國際濕地城市,緣何花落蘇州?

國際濕地城市,緣何花落蘇州?

國際濕地城市,緣何花落蘇州?

  “很自豪!蘇州榮膺國際濕地城市,是實至名歸。此次蘇州為江蘇濕地保護贏得了國際最高榮譽”。江蘇省林業局局長王國臣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蘇州一直非常重視濕地保護,有全省唯一的濕地保護站,村級資金投資建設的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蘇州各級領導一直非常重視濕地保護工作。“繼常熟、鹽城相繼成為“國際濕地城市”,蘇州成為江蘇第三個國際濕地城市,江蘇擁有三個國際濕地城市,在全國省份當中是最多的”。王國臣介紹 。

國際濕地城市,緣何花落蘇州?

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

  蘇州是襟江帶湖、河湖密布,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江南水鄉,擁有長江、太湖和“四角山水”生態基底,全市濕地總面積497.96萬畝,濕地率達到38.35%,內陸湖泊濕地面積佔比全省第一、全國前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生長在濕地上的城市。

  成為全球74個“國際濕地城市”之一

  “對蘇州來説,是一個久違的,又是一個志在必得的生態名片,這一方面肯定了蘇州高要求的濕地管理,而濕地除了從人與自然的和諧之外,還要享受到濕地的福利。它有5大項16個指標,從2022年專家開始測評打分,一年醞釀申報,到今年終於修成正果了”。現場參加授牌儀式的蘇州濕地保護站站長馮育青難掩興奮。全球《濕地公約》每三年一次盛會,會議期間探討相關濕地保護議題,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認證全球有多少個國際濕地城市,然後去授牌,2025年1月《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64次會議宣佈了全球城市申請認證結果,明確蘇州市已通過“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本次為第三批新認證城市,全球共31個,中國9個(上海崇明、江蘇蘇州、浙江杭州、浙江溫州、福建福州、江西九江、湖南嶽陽、雲南大理、西藏拉薩),蘇州市為江蘇省唯一。馮育青介紹。

  “對蘇州來説,新的目標是怎樣在各個濕地城市的交往中取長補短,發揮自己的特色,這次杭州、蘇州、溫州、福州等,包括上海的崇明,都是發達城市,這次都一起申報認證授牌,特別蘇杭是兩個城市,這種相互之間的交往就更多了,蘇州要做好國際濕地城市的優等生。”

國際濕地城市,緣何花落蘇州?

荷塘濕地。

  馮育青説,蘇州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了,怎樣把生態做得更好,人與自然更和諧,也是向國際輸出一個經驗,更多的是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如何將濕地保護工作做得更好。蘇州濕地保護立法較早,形成了一套體系,為全國立法做了很多的探索,包括科學監測等方面也做出了示範,科普也讓公眾在濕地中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蘇州水務、環保等各個部門與濕地相關的示範工程,得到專家高度肯定,蘇州全社會對濕地保護的意識也很強,所以蘇州正式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授牌,既是久違了,又是勝券在握。

  “因濕而生、因濕而興”,蘇州城市的發展史是一部人與濕地和諧共生的歷史、是城市與濕地和諧共生的歷史。濕地資源是城市最重要的資源本底和生態基礎,人們的生産、生活都離不開濕地。濕地與大眾息息相關,創建國際濕地城市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濕地資源,改善生態品質,提升生物多樣性,讓身邊的生態環境更美更優;是為了讓濕地保護更好地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融入市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讓城市的生態價值得到最大體現,為大眾帶來更多生態福祉。

國際濕地城市,緣何花落蘇州?

原為圍網養殖魚塘的太湖生態島水映長灘濕地。

  此次蘇州市在《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正式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為城市增添了一張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名片。蘇州將重點圍繞“穩定濕地面積”“提升濕地品質”和“共享濕地福祉”三個主要目標,切實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利用和管理,持續鞏固深化拓展創建成果,努力將蘇州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濕地城市的新標杆。

  經過三年多的創建工作,蘇州正式在《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獲得認可,獲頒“國際濕地城市”榮譽。這也是城市濕地保護領域的最高榮譽。國際濕地城市的認證流程規範、程式嚴格,需要經過層層推薦和篩選,符合5大類16項指標。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是國際上對蘇州市濕地生態保護工作的高度認可,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站在更高水準的國際舞臺上,蘇州將持續推進保護管理理念的國際化更新,科研監測技術的國際化交流,科普宣教活動的國際化合作,推動濕地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事業再上新臺階。

  生態補償204個濕地村累積超14億元

  在全國首創濕地生態補償政策,蘇州率先全國實施生態補償政策,每年濕地生態補償資金1.5億元。蘇州每年對204個濕地村進行的生態補償,15年來累積已補償超14億元,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濕地周邊居民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的意識,讓市民主動加入了濕地保護行動。

  作為長三角經濟高地,蘇州以38%的濕地率獲國際認證,對全球高密度城市協調“發展與保護”具有示範意義。近年來,蘇州經濟高速增長,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建設面臨資源約束、環境約束,濕地城市創建為城市轉型發展帶來了新契機。夯實生態基底,建成濕地公園21個,劃定濕地保護小區126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13處,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6處。注重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為城市碳排放提供緩衝空間,減緩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衝突。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走出了一條發展保護兩相宜的“蘇州路徑”。此次獲得國際濕地城市的認證,正是對相關經驗成效的高度肯定,濕地城市“蘇州路徑”為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發達地區城市提供參考借鑒。

  濕地保護率提升至72.8%,位居全省第一

  “這些蘆葦都是我們自己種的,這是菖蒲,我們近兩年建設環島沿湖岸線生態濕地,構建入湖生態屏障帶,削減入湖污染負荷,促進湖濱濕地資源自我修復”,在太湖生態島陰橫山濕地帶,金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徐國銀介紹,環島濕地從太湖大橋三號橋到陰山、橫山再到慈裏約20公里岸線,共計恢復湖濱濕地面積約95萬平方米,利用環島湖濱岸線生態基底,以自然保育為主、生態修復為輔,保護片區濕地資源,錨固太湖生態綠色健康本底。環島濕地帶對沿湖水生植物群落退化明顯的環島岸線進行生態修復,實施週邊消浪、內部地形重塑等措施,修復湖濱帶生境,恢復水生植物群落,同時對沿湖濕地資源較豐富的 岸線進行生態保育,通過修復岸線生態功能,保護現有濕地資源,涵養沿湖水體。

國際濕地城市,緣何花落蘇州?

金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徐國銀。

  “三山島濕地公園是國內首個淡水島嶼類型的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9378畝。”江蘇唯一的中華環境獎獲得者,原蘇州市吳中區三山村黨支部書記吳惠生十分自豪,三山島村用村級資金投資建設了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太湖三山島濕地公園。交匯點記者眼前的三山島濕地荷花滿塘,鷗鳥翻飛。在山東濕地,吳惠生驚喜地發現了消失了兩三年的菹草。“菹草根莖、葉子毛裏毛拉的,魚類産籽以後,都寄生在草上生長,有2、3米長,有時候鳥也在上面生蛋。”

  除了良好的生態資源稟賦,蘇州在濕地保護領域不斷探索與創新。2022年以來,蘇州積極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以打造“城市、人與濕地和美共享”典範為目標,在濕地依法保護、創新管理和生態系統品質提升等方面率先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實踐,認定重要濕地103個,建成濕地公園21個,濕地保護率提升至72.8%,位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國際濕地城市,緣何花落蘇州?

小微濕地。

  蘇州注重拉近濕地城市與市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的關係,讓大眾切實感受到創建帶來的生態福祉。率先設立“濕地好不好,鳥兒説了算”的考評體系,評估和反映濕地健康狀況,全市野生鳥類近十年增加100余種,達到國際重要濕地水禽數量標準的濕地已達17塊。蘇州創新推出“濕地公民科學家養成計劃”品牌科普項目,把濕地公園打造成11所濕地自然學校,推進20所中小學建設濕地城市聯盟自然學校,每年上萬名中小學生走進濕地公園接受自然教育。從2022年啟動“國際濕地城市”創建工作,到2025年7月份獲得《濕地公約》的認證,在國際評審中,蘇州的濕地保護打動了評委。國家林草局專家組在蘇州市開展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評估工作,充分肯定了蘇州市這些特色亮點和成效,並建議在全國推廣相關經驗做法。(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丁蔚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