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全省計劃完成航道建設投資140億元——“水運江蘇”建設正全面提速
9月29日,諫壁一線船閘擴容改造工程交工驗收。(受訪者供圖)
9月29日,諫壁一線船閘擴容改造工程交工驗收,建成後年最大通過能力翻倍、航道通過能力提升60%,將成為省內首個34米凈寬閘室船閘及世界最大內河單梯級船閘;9月30日,南京港龍潭港區七期工程正式開工……連日來,江蘇一批重大水運項目接連取得新進展,“水運江蘇”建設正全面提速。
數據顯示,2025年全省計劃完成航道建設投資140億元,確保“十四五”航道建設投資完成426億元,較“十三五”增長超250億元,同比增長超140%,一個更具特色、更富活力、更有影響力的水運大省,正加速駛向更廣闊的藍海。
織密航道網,暢通水運“大動脈”
眼下,金寶航線淮安段航道整治工程各關鍵節點工程正高效協同推進。截至9月25日,項目累計完成年度計劃的84.01%,為全年建設目標順利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金寶航線連接淮河與京杭運河,既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輸水通道,也是安徽、河南等內陸地區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資通江達海的便捷水運通道。
“石港大橋等多座舊橋已拆除、樁基施工推進,航道整治工作全面展開,船閘建設多點突破,石港船閘上、下游圍堰土方填築及上游連接段道路填築穩步推進,蔣壩船閘已完成老船閘下閘首拆除。”淮安市港航中心主任羅衍慶介紹,項目建成後,將有效緩解蘇北運河和淮河出海航道的航運壓力,全面釋放區域水網通過能力。
作為省港口集團承擔的“撥改投”模式下的重要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連申線黃響河至淮河入海水道段航道整治工程日前相繼取得進展。
9月29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鹽城段鹽阜船閘施工現場,三軸水泥攪拌樁機鑽進噴漿進行地基加固,地連墻進行混凝土澆築,履帶吊、旋挖鑽機、地連墻成槽機等超30台設備高效配合……
“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船閘主體區域三軸水泥攪拌樁施工7000余幅,佔總任務的30%,地連墻施工41幅,佔總任務的13%,鑽孔灌注樁施工16根,項目駐地建設及砼拌合站改造完成。”該項目建設現場指揮部工程管理部部長王威説。項目承載著“港産城”融合發展功能,將打造連接京杭大運河與連申線的淮河流域高效出海新通道,有力推動蘇北高等級航道網建設。
“截至目前,工程涉及的船閘新建、地涵改造、橋梁施工及航道疏浚等核心作業已全面鋪開。”該項目建設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張建輝表示。
暢通高效的幹線航道網是“水運江蘇”的基石。《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2025年江蘇省全年確保完成航道建設投資140億元,新增三級幹線航道里程約96公里,建成蘇南運河二級航道,建成宿連航道並啟動二級航道建設。同時,確保到年底累計建成“小快靈”航道8條,力爭達到10條。
做強港口群,打造開放“強引擎”
港口樞紐是開放發展的關鍵支點。7月17日,“友順集8”輪從蚌埠港啟航,駛向連雲港新雲臺碼頭。該批貨物抵連後,經海運出口至東南亞地區,標誌著“連雲港港—蚌埠港”集裝箱航線外貿陸改水航線啟動。據悉,“連雲港港—蚌埠港”內外貿公共駁船服務,通過整合連雲港海港、內河港資源與安徽港航內河網絡優勢,預計可降低國內段運輸成本30%以上。
連雲港港的能級提升不止於此。9月8日,滿載40萬噸礦石船“明遠”輪穩穩靠泊在新蘇港碼頭公司87號泊位,標誌著連雲港港迎來第50艘全球最大40萬噸級礦石船。“2024年公司接卸40萬噸船舶達25艘次,2025年不到9個月就接卸了24艘次,運輸需求旺盛。”連雲港新蘇港碼頭有限公司生産部經理呂波向《新華日報》記者介紹。前8個月,公司外貿進口量同比增長3.56%,發運量同比提升超13.35%,整體吞吐量也實現5.97%的同比增長。
沿海樞紐不斷突破,沿江港口亦捷報頻傳。9月29日,南京港龍潭港區七期工程正式開工,長江下游深水岸線資源集約化利用再邁關鍵一步。該工程將新建1個7萬噸級通用泊位,設計年吞吐量400萬噸,配套建設自動化堆場與倉庫,實現木片全流程智慧裝卸。項目投産後,將重點服務木片、散糧、元明粉等貨類,年通過能力達421萬噸。
“港口是區域經濟的晴雨錶。”省港口集團南京港商務中心黨總支書記吳興龍表示,龍潭港區持續升級,吸引了一批木片加工、糧油深加工企業集聚,形成“以港促産、以産興城”的良性循環。位於龍潭港區後方的新實力糧油客戶,自落戶龍潭港區以來,與南京港深度合作,每年90%以上糧油原料從龍潭港區進口至工廠,加工後在華東地區銷售,現已發展成為華東地區名列前茅的大型現代化棕櫚油生産加工廠。
內河水運的“毛細血管”正深入經濟腹地。宿遷憑藉“水運十字路口”的區位優勢,加速構建“通江達海”新格局。目前,京杭大運河宿遷段可通航3000噸級船舶,宿遷內河港已成為淮海經濟區樞紐。此外,宿遷港創新推出“全程物流承運+原材料採購供應組合”方案,通過強鏈補鏈為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園區內的江蘇凱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借助港口提供的水運物流服務,綜合物流成本降低30%至40%,年運輸量預計將突破300萬噸。“水運打通了內陸城市出海的‘任督二脈’,推動‘港口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宿遷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港口科科長陳彥濤説。
在全省層面,江蘇正加速打造協同一體的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北翼,2025年全省將確保新增港口年通過能力超1億噸,年底全省港口通過能力達30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超2200萬標箱。
多式聯運,構建物流“新格局”
在南京龍潭港區鐵路專用線旁,集裝箱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吊車忙碌地進行著吊裝作業。列車每天從此出發,將南京及周邊的貨物直接送往上海,再經由海運通往全球各地。
日前,“南京—上海”海鐵聯運“天天班”項目成功入選全國品牌線路,該聯運線路將南京及周邊地區集裝箱貨物經水路或公路運至龍潭港,通過鐵路專用線將貨物從龍潭港運至龍潭站,經由沿江班列到達上海洋山港,最後再由海運出口至世界各地,單箱降低綜合運輸成本1200元。
省港口集團南京港龍集公司總經理段昌尉介紹,龍集公司深挖鐵路專用線潛能,與主要幹線船公司、大型代理公司以及直客深度合作,重點在白色家電、光伏等項目上尋求新的增長點,穩定形成“南京—上海”天天班運行,打造南京(龍潭港區)—南京(龍潭站)—上海(洋山港區)、淮南(潘集西站)—南京(龍潭港區)2條多式聯運精品線路。
多式聯運是優化運輸結構、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關鍵抓手。3月,“揚州江都—南京龍潭”海鐵聯運班列在江都物流基地成功首發,班列裝載80標箱2800台冰箱,採用“一站式”聯運模式,貨物從江都站經鐵路運輸直達南京龍潭港,隨後銜接近洋航線發往韓國,實現一步進港、鐵水無縫銜接。近日,省交通運輸廳頒布了《江蘇省推動多式聯運企業梯度培育工作方案》,明確到2030年培育形成15家左右綜合型多式聯運領軍企業和一批專業型多式聯運領軍企業。
政策引導與市場實踐同頻共振,成效顯著。《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十四五”以來,全省集裝箱多式聯運量、內河集裝箱吞吐量、中歐(亞)班列開行量均保持快速增長,2024年分別完成255.4萬標箱、171萬標箱和2286列,年均增幅分別達18%、28.4%、13.1%。截至目前,江蘇省穩定運行76條海江河聯運線路,為江蘇本地製造業“量身定制”物流運輸産品。
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欣表示,江蘇將實施運輸能力提升示範工程,加快打造沿新亞歐大陸橋、沿江、沿海、沿運河四大鐵水聯運通道,持續推進“小快靈”通港達園內河運輸專支線航道建設;實施運輸産品創新示範工程,打造“四大通道+五大樞紐+N個節點”的陸海雙向鐵水聯運體系;同時,實施發展環境優化示範工程,加快打造江蘇多式聯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多式聯運經營人梯度培育制度。(新華日報 記者 田墨池 許願)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