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雙節破圈 江南出圈:一次傳統與時代的共鳴
2025-10-11 09:24:35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原標題:月滿太湖 歡聚吳江 雙節破圈,江南出圈:一次傳統與時代的共鳴

雙節破圈 江南出圈:一次傳統與時代的共鳴_fororder_9cd132b8-f5b8-4ecc-ad58-236c35026769

東太湖燈會 厲垣坤 攝

雙節破圈 江南出圈:一次傳統與時代的共鳴_fororder_22b74d9f-d819-423c-b436-8bb1856df01e

同裏古鎮花燈巡遊 張智傑 攝

雙節破圈 江南出圈:一次傳統與時代的共鳴_fororder_63d58a7b-0200-49a7-ad0c-bd94a85df3b8

HC騎行俱樂部 厲垣坤 攝

雙節破圈 江南出圈:一次傳統與時代的共鳴_fororder_e18f3606-fe84-4bb2-93b8-14ed67a5504c

東太湖驛站(吳江文旅供圖)

雙節破圈 江南出圈:一次傳統與時代的共鳴_fororder_e98f8f08-d2d9-4e35-9875-c20e211b165e

10月6日,東太湖畔無人機表演。(蘇州灣文化中心供圖)

  江南秋色醉人心,太湖波光映月明。江南,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筆下詩意棲居的生動圖景,承載著無數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2025年國慶與中秋雙節相逢,蘇州市吳江區以“月滿太湖 歡聚吳江”為主題,在長三角文旅一體化的浪潮中,憑藉多維創新舉措,打造了一場全域聯動、主客共享的文旅盛宴,不僅生動詮釋了江南文化的時代新韻,更為區域文旅融合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吳江實踐”。

  綜藝賦能:文化IP引領破圈

  在吳江,文旅融合是一場守護與創新的生動實踐。國內首檔沉浸式角色塑造真人秀《江南·十二場歡聚》成為文旅破圈的“流量引擎”,節目以“角色塑造”與“場景沉浸”的雙重敘事,將垂虹橋的千年詩意、盛家厙的市井煙火、宋錦的織造智慧,巧妙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可共創的文化場域,實現了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

  節目播出後,吳江敏銳把握文化IP價值延伸,迅速推出“十二歡”主題旅遊線路。以節目場景為脈絡、文化體驗為核心,精心設計從一日到三日的多元選擇:“垂虹文脈一日遊”讓遊客在慢行中對話歷史,“江南商脈一日遊”以絲綢為線編織經濟與文化的經緯,“全景吳江三日遊”則構建起覆蓋“古、今、農、文、旅”的立體體驗網絡,為遊客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文旅盛宴。

  這種創新的文化傳播方式,讓古老的江南文化在當代煥發出全新活力,成功吸引年輕群體深度參與。雙節期間,節目效應轉化為線下人氣。垂虹斷橋前,年輕人臨水賦詩;盛家厙老街上,非遺漆扇體驗攤位排起長龍;長漾裏稻田邊,參與者沉浸于田園詩意;盛澤先蠶祠,“夢華十二歡 先蠶趣尋桂”綜藝主題遊園會雅俗共賞。“十二歡”線路讓遊客從“觀眾”變身“劇中人”,成功實現從“門票經濟”向“體驗經濟”的跨越。

  活動造勢:傳統現代交融共生

  吳江以文旅為媒,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通過特色活動激發消費新活力。雙節期間,“月滿太湖 歡聚吳江”系列活動將文旅融合推向新高度。當地突破傳統“造節”思維,創新採用“造境”實踐,通過場景營造與情感連接,打造沉浸式節日體驗,讓遊客在傳統佳節中感受現代文化的獨特魅力。

  東太湖畔,千架無人機繪就“月滿太湖”的璀璨畫卷,音樂噴泉隨《太湖美》的旋律起舞,水幕與月光交織成詩。央視鏡頭下的閱湖台中秋燈會,再現唐宋風雅——非遺匠人現場展藝,遊客提燈夜遊,主題燈彩、燈謎大會、漢服遊園構成一幅流動的盛世圖景。市集區內,年輕人與古風NPC互動集章,盡享節日鮮活氣息。民星閃耀藝術小舞臺,民樂與流行樂的創新融合,贏得陣陣掌聲。

  千年古鎮各展所長:同裏以非遺為魂,花燈巡遊、古戲臺展演延續宋代“走月亮”習俗;黎裏以民俗為韻,遊園會、匠心市集、江南絲竹演繹水鄉風情;震澤依託“金秋震澤·長漾之約”,推出田園劇本殺、濕地尋寶等創新活動。老字號“仁昌順”憑藉蘇式月餅兩登央視,傳統工藝與創新口味雙雙綻放光彩。

  在深耕本土文化的同時,吳江積極拓展國際視野,依託過境免簽政策推動精準國際傳播,讓江南文化走向世界。蘇州南站迎來國慶出行熱,來自法國、羅馬尼亞、俄羅斯等國的遊客跟著高鐵遊吳江,走進古鎮鄉村,對吳江的美食美景讚不絕口。

  賽事引流:“運動+”業態崛起

  吳江以“運動+”為核心,豐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內涵與體驗,通過賽事經濟激發消費新動能。雙節前夕,“東太湖驛站10站聯動啟用暨東太湖S灣發佈儀式”成功舉行,這條蜿蜒太湖的“S”形岸線,是蘇州太湖1號公路的重點精華段,正以全新面貌構建文旅發展新格局。

  聯動啟用的10個驛站,構建起完善的四級服務場景。其中,太湖驛站綜合服務中心除提供運動補給等基礎服務外,更展示“吳江造”運動面料與非遺文創,實現“運動+文創”的跨界融合。HC騎行俱樂部、跑者驛站分別滿足專業騎行與跑步的需求,摩途咖啡驛站、蘇小花驛站則提供了不一樣的社交休閒空間,讓每位遊客都能在這條岸線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休憩點”。

  東太湖S灣持續推動“運動+休閒+旅遊”多元業態的深度融合。央視對這個假期的吳江格外關注,東太湖S 灣成為焦點,不少運動愛好者在全新亮相的東太湖S灣跑步、騎行,體驗這條沿太湖的“最美運動岸線”,點燃全民運動新熱情和假日消費新活力。

  這個十月,2025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賽事精彩紛呈。賽事不僅提升了區域知名度,更將“流量”有效轉化為“留量”——周邊酒店入住率明顯提升,餐飲、零售等配套消費同步增長,形成了“賽事引流—體驗留客—消費延伸”的良性循環,為全國旅遊度假區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業態創新模式。

  數字革新:科技賦能文化傳承

  在吳江,數字技術正為傳統文化注入全新活力,構建起跨越時空的“文化會客廳”。蘇州灣數字藝術館通過“紋”以載道——故宮沉浸式數字體驗展,讓珍貴紋樣在數字空間中“復活”,遊客得以近距離感受文物細節;“像素叢林”主題藝術展則匯聚17位藝術家的創作,以數字語言探討自然與科技的共生關係。

  蘇州灣博物館的創新實踐同樣引人注目。“麗日和星空——梵古數字光影展”與沉浸式VR展覽打破了傳統展陳邊界,將博物館轉變為充滿趣味互動的文化體驗空間,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走進場館。

  還有創新力滿滿的Z·Pilot黑科技體驗空間,集聚眾多科技新零售品牌,開啟一場“科技破圈×藝文煥新”的跨界對話。

  金秋十月,蘇州灣文體活動異彩紛呈。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與群眾體育活動相映成趣,蘇州灣時尚周實現傳統與潮流的創新對話。蘇州灣大劇院推出“劇無極限∞”全年演出計劃,“觀劇+度假”新模式成為吸引遊客的亮點。

  傳統與現代在同一時空和諧共生,吳江文旅不僅滿足了遊客的多元需求,更通過“造境”實踐,為全域文旅IP的運營與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吳江思路”,彰顯了其在文化傳承、區域發展、群眾需求滿足等多方面的巨大價值。這個假期,吳江以傳統與現代的精彩對話為遊客打造難忘的節日體驗,千年文脈與創新實踐在此交相輝映,團圓燈火與太湖風光頻頻“出圈”,接連閃耀央視熒屏,向世界展示了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新華日報 作者 劉魏 貝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