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江蘇原創舞劇《記憶深處》登上法國舞臺
2025-11-25 09:49:48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法國時間11月21日至23日,以南京大屠殺史實為基礎創作的江蘇原創舞劇《記憶深處》在巴黎喜歌劇院連演3場。22日演出謝幕時,全場觀眾自發起立鼓掌長達10分鐘,啜泣聲此起彼伏,有人默默拭淚,有人緊握雙手——這座擁有300餘年歷史的歐洲藝術殿堂,被一段來自東方的苦難記憶深深觸動。

  始建於1714年的巴黎喜歌劇院,與巴黎歌劇院、法蘭西喜劇院並稱“法國三大國立劇院”。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記憶深處》在此上演,不僅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歷史對話,也是一次在世界舞臺上的鄭重講述。

  該劇以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所著《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為精神線索,通過極具張力的舞蹈語言,再現1937年南京淪陷後的至暗時刻。劇中真實刻畫了德國人約翰·拉貝設立安全區、美國教師明妮·魏特琳庇護婦孺、倖存者李秀英帶傷挺立、日本士兵東史郎晚年懺悔等,從多重視角還原歷史真相。謝幕時,舞臺布幕投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名單及國際友人肖像,全體演員雙手捧起燭火,以無聲儀式緬懷死難同胞。

  該劇是首部登上法國三大國立劇院的中國現當代題材舞劇,實現歷史性突破。

  多位觀眾在接受新華社、《歐洲時報》等採訪時表示深受震撼。觀眾克洛迪娜坦言,舞劇呈現的人間慘劇和演員們的高水準演出令她幾度落淚。她計劃去閱讀更多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史料,“歷史不能被遺忘”。觀眾費迪説,日軍在二戰期間犯下的暴行駭人聽聞,日本至今都未能正視歷史、反省罪責。舞劇通過藝術紀念歷史,“避免遺忘,才能避免歷史重演”。歷史教師皮埃爾表示,歐洲學校不教授南京大屠殺史,也很少談論日本在亞洲的戰爭罪行,因此這段歷史對歐洲觀眾來説,是“相當不為人知,卻非常悲慘的”。他稱讚舞劇“深刻、壯美、精雕細琢”,傳遞出非常強烈的情感,讓觀眾有很細膩的感受。

  演出引發法國主流媒體高度關注。《世界報》整版評價其為“極高藝術濃度的歷史記憶”,指出“通過張純如的視角展現歷史,具有國際理解度,是法國觀眾首次直接接觸該題材”;《費加羅夫人》稱舞者“把記憶刻在肌膚上”;《瑪麗安娜》則強調這是法國長期忽視但須面對的歷史,群舞呈現“痛苦具象化且不可回避”。

  演出還特別邀請3位外籍演員加盟。德國舞者馬克西米利安·魯普(飾拉貝)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參演前對南京大屠殺知之甚少,因為太過慘烈,“讀張純如的書時常常不得不中途停下,第二天才能繼續”;美國舞者凱西·諾科米斯坦言出演魏特琳“不僅是藝術責任,更是人性共鳴”;日本舞者富岡櫂(飾東史郎)表示:“我能理解他的悔恨,但無法認同軍國主義。”

  不少到場觀演的旅法華人也在社交媒體自發分享感受。一位觀眾用文字記錄下自己和法國人哭成一團的情景:“毫不誇張,我從頭哭到尾,情緒完全失控,我能清晰聽到身邊的啜泣聲。謝幕時,掌聲久久不息,如潮水般湧來,成了我最後痛哭的掩護。聽到周圍不斷響起‘太棒了!絕妙’的讚嘆,這讓我無比欣慰,這段歷史真正走進了外國人的心裏。”還有一位旅居法國30餘年的博主用視頻記錄下謝幕時的動人場景,並寫道:“舞者脊梁彎成問號,又挺立為感嘆號;那些懸垂的手臂不是凋零,而是在虛空裏打撈沉沒的記憶。視頻承載的遠不止掌聲,更是一個民族將傷痛淬煉成藝術的勇氣,隔著語言與國界,聽見了跨越時空的共鳴。”(新華日報 記者 陳潔)

  法國前總理貝爾納·卡澤納夫、影星蘇菲·瑪索等到現場觀演,並盛讚這部作品“有力量、有情感、獨一無二”。演出結束後,一位法國老太太特意找到劇組工作人員,用不太流利的英語動情地説:“太有力量了!我從未看過如此獨一無二的作品——我完全理解你們。”

  導演佟睿睿深受觸動:“這一刻值得永遠銘記。舞者的表達超越了語言與文化的隔閡,我們的記憶,已成為全世界共同的記憶。”

  “看到法國觀眾眼含熱淚、自發起立鼓掌,我更加確信,真實的歷史與真誠的藝術,終能跨越文化隔閡。”省演藝集團副總經理王莉透露,“3場演出門票早早售罄,觀眾中90%為外國人士,多家演出經紀機構、劇院,以及部分城市代表當場向我們發出巡演邀請。”

  《記憶深處》在巴黎的成功上演,標誌著中國重大歷史題材首次以當代表達進入法國國家級劇院,實現在歐洲主流文化空間的集中呈現。這不僅探索出中國當代舞臺藝術“走出去”的新範式,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之際,讓世界更多聽見來自東方戰場的歷史迴響,增進對中華民族銘記苦難、珍愛和平的精神理解。

  據悉,自2017年創排以來,《記憶深處》已在國內演出80余場。此次赴歐首演,旨在以藝術方式向世界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傳遞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堅定立場——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守護人類共同的未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