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吉安安塘鄉:鋪展和美鄉村新畫卷
2024-11-13 16:43:0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鐘薇責編:王悅陽

  吉安安塘鄉歷史紅,全鄉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343名,年齡最小僅16歲,流傳著“一門六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如今的安塘,青山掩映碧水環繞,鄉村演繹美麗嬗變,致富産業遍地開花……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噴涌而出。

吉安安塘鄉:鋪展和美鄉村新畫卷

安塘鄉秀美風光 攝影 洪勝智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我們不急於求成,關鍵要發揮好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安塘鄉黨委書記劉本聰説,近年來,安塘鄉爭取實施了一批基礎設施項目,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全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實現“一處美”向“處處美”轉變;突出建管並重,管護常態長效,實現和美鄉村由“一時美”向“長久美”轉變。如今,在群眾的支持和參與下,安塘鄉已經建成洲上、棚下、汶湖等一批“高顏值”的和美鄉村,美麗嬗變的鄉村故事正在接連上演。

  一條清江水,澆溉兩岸地。清江水是吉安縣安塘鄉境內的兩條支流之一,它流經廣化,淡江、苧陂,早橋,竹垣5個行政村,為沿岸3000余畝的農田提供灌溉水源。但在雨季,這條河卻悄然蛻變成洪水猛獸,不僅會淹沒兩岸農田,更將危及兩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今年以來,為解決清江水流域治理難題,安塘鄉投入資金900余萬元,對河道進行治理,目前施工已近末尾,預計年底完工。河道流域治理完成後,這條河將具備防汛、防洪,抗旱,灌溉的多項功能,同時將進一步改善河流兩岸的生態環境,滿足兩岸村莊綠化、景觀、休閒等多功能要求,成為兩岸村民的母親河。

  和美鄉村不僅要宜居,還要宜業。為大力推進鄉村富民産業發展,讓老百姓日子更有奔頭,安塘鄉採取致富能手領辦,黨員幹部、脫貧戶、村集體參與的“一領辦三參與”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肉雞蛋雞、蜜桔蜜柚、黑木耳、油茶等産業基地10個,讓産業“特色”成為鄉村振興“亮色”,切實提高産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水準,實現了産業增效、集體增資、群眾增收。

吉安安塘鄉:鋪展和美鄉村新畫卷

工人採摘沙糖桔 攝影 吳廣城

  在赤陂村的寧吉果業基地裏,一眼望去,一簇簇金燦燦的桔子挂滿了枝頭,果園內三十多名工人正加緊採摘成熟的砂糖桔,負責包裝的果農則忙著將摘下的果子分揀挑選後進行裝箱,現場一派豐收喜悅的景象。“我們夫妻倆都60多歲了,工廠進不了,幸好村裏辦了合作社,日常修枝、除草、施肥,活不是很累,一年下來務工收入有6萬多元,以前真不敢想在家門口工作還能賺這麼多錢。”村民王煥光高興地説。據了解,該基地種植砂糖橘1000余畝,今年産量預計可達50萬斤,預計銷售額超過200萬元。同時,基地長年吸引大量周邊村民務工,年發放務工工資80萬元左右,每年給脫貧戶分紅3.4萬元,村集體6萬元。同時,安塘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研究出臺鄉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充分激發鄉村幹部參與招商、助力招商的工作熱情;密切與在外鄉賢、商會等聯繫,開展鄉村兩級“鄉賢新春懇談會”12場,成立安塘鄉駐粵流動黨支部,切實拓寬招商渠道。截至9月,鄉黨政主要領導外出考察8次,接待來縣考察客商27批次,收集有價值招商信息16條,簽約引進新能量科技、挺好光電、力勤包裝、博時服飾等項目4個,其中外資項目1個,優強項目3個。

吉安安塘鄉:鋪展和美鄉村新畫卷

力勤包裝工作場景 攝影 謝新民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安塘鄉結合各村實際,設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兒童之家、積分兌換超市等功能區,持續開展“道德紅黑榜”“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推動文明新風深入人心。同時,安塘鄉積極探索網格化治理新模式,組建網格員隊伍40名,充分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廣泛開展政策法規宣傳、矛盾糾紛調解、弘揚文明新風等活動,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吉安安塘鄉:鋪展和美鄉村新畫卷

學生接受紅色文化教育 攝影 謝新民

  安塘是一塊紅色的土地,為了深刻挖掘安塘的紅色故事,安塘鄉整合各類資金500余萬元,對清江村蘇維埃政府、紅色練兵場等舊址進行修繕,融合建設鄉黨校、文明實踐所等場館,編撰黨史教材《紅色安塘》,組建紅色宣講團,每年為鄉村學校宣講10余場,接待多批次研學團隊參觀學習。清江紅色名村,已成為集紅色教育、文明實踐、研學旅遊為一體的紅色基因傳承基地,當地群眾接受紅色教育的主要陣地。

  不負青山不負人。近年來,安塘鄉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按照“以點帶面、梯次推進、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景村融合、産村融合、三治融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一體提升鄉村産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水準,一幅幅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鋪展。(文 謝新民 尹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