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以來,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工業園區以新思想引領、新理念指引,聚焦“作示範、勇爭先、善作為”目標,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全力破解發展難題,生動描繪出新時代“工業引擎”的繁華圖景。
“我們錨定減負賦能、激發活力目標要求,紮實推進‘管委會+公司’、人事薪酬制度、社會事務剝離、閒置低效用地整治、産城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改革提升,促進園區內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萬安縣委主要負責人説道。
政企分開激發“有效市場” 讓發展動能更強勁
如何實現“政歸政,企歸企”,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職能?就此,萬安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亮出“實體化組建、市場化運營、質效化招商”三大招數,全面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構建扁平化的管理體系,形成“有為政府+有效市場”雙輪驅動,進一步提升園區市場化運營水準。
成立萬安新利工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工業園區母公司,將現有的萬安縣欣源工業開發有限公司、萬安縣茗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劃入作為一級子公司,通過社會招聘、挂職鍛鍊等方式不斷充實公司專業性運營人員,形成“1+5”市場化發展格局,負責園區招商引資、産業發展、投融資、資産運營、物業管理等業務職能。
持續做大公司總量,將工業園區內華盈醫藥廠房、老合力泰廠房宿舍、安嘉賓館等優質資産持續注入園區公司,目前資産總額達到30億元、獲評信用等級A級。
“人、事、酬”三改到位 讓發展動能更持續
去年以來,萬安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聚焦“人、事、酬”三大環節,加大改革創新發展力度,力求在優化管理上取得新突破,在激勵保障上形成新合力,在強化服務上實現新提升,持續增強園區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2023年起,萬安縣工業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已由縣委常委、縣政府分管工業的副縣長兼任,園區其他班子成員(含挂職鍛鍊)都是專業型人才,平均年齡37周歲,均為本科以上學歷。
統籌全縣編制總額,將園區行政編從9名提高至20名、事業編提高至16名。按照核定員額總量(54名)和專業專注、人崗相宜的原則,不斷充實園區專業力量。
按照“因事設崗、精幹高效、結構合理、群體優化”的原則,縱向設置領導班子正職、副職,一級、二級、三級主辦崗位五個層級。打破身份限制,對一、二級主辦崗位,通過黨工委會議提名聘任方式進行聘任。
明確園區2024年人均績效收入總額控制在同級行政單位人均績效收入水準的0.9-1.3倍,推行“三級”考核,拉大不同崗位、業績人員收入差距,激發全員幹事創業熱情,推動重點工作落地見效。
全部剝離社會事務 讓發展動能更高效
萬安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用好改革“金鑰匙”,聚焦部門職責、主責主業、重點事項等,全部剝離社會事務。通過整合強身、鬆綁賦能、優化塑身,園區回歸産業發展主責主業,讓發展動能更高效。
堅持發展實體經濟為主的功能定位,將原有的園區公共區域環境衛生、市政管理巡查管護、教育醫療、精神文明建設、居民日常管理等社會性事務,交由相關縣直單位和鄉鎮、社區承接。對涉企密切事項,主管部門主動靠前,實行專人對接,營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
“改革之前,園區承擔了大量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萬安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改革之前他要統籌負責市政巡查維修、公共區域衛生整治等工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任務十分繁重,服務園區主責主業力不從心。改革之後,他一心一意抓園區經濟發展和企業服務,工作起來幹勁十足。
加快資源要素集聚 讓發展動能更澎湃
萬安縣工業園區在推進閒置低效盤活、加速重點項目建設、完善園區生産生活配套、提升職工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續發力,讓政策“工具”落地見效,更好更快地集聚資源要素,有力推動産業集群建設、科技攻關、金融賦能等重點方面的突破,讓發展動能更澎湃。
深入實施園區土地盤活存量求增量三年攻堅行動,推行司法拍賣、企業重組、政府回購、協商退出、自建廠房、資源整合“六種模式”,累計清理閒置低效土地22宗1034.81畝,消化處置率達78.17%。
大力完善園區交通體系,G356國道繞城段、河西貨(客)運碼頭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園區小學(幼兒園)、職校、園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人文化宮、園區停車場、吶博廣場、恒安公園暨美食文化園、數智物流園投入使用,星級酒店、商超和夜市街區全面建成,商業氣、煙火味十足,園區整體形象提升改造工程加速推進。
站在新時代,萬安縣工業園區將繼續以“探路者”的姿態,勇擔“排頭兵”角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書寫新的傳奇,開啟新的篇章。(文 吳廣城 鍾小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