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旅遊業必須首先認識縣情,分析梳理本地旅遊資源,這是做好縣域旅遊的先決條件。
一、修水旅遊資源優勢
(一)區位優勢突出
1、地理區位:贛鄂湘大縣
修水縣地處贛西北的修河上游,國土面積4502平方公里,下轄19鎮17鄉,人口87萬,是江西省面積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縣。從地理位置、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來看,修水是贛、鄂、湘三省九縣(靖安、奉新、宜豐、銅鼓、平江、通城、崇陽、通山)的區域中心,同時還是南昌、武漢、長沙三個省會城市的中心點。
2、交通區位:高速高鐵樞紐
修水縣交通網絡主要由高速公路和省道構成。其中:大廣高速南北向穿越縣域東部,是連接南北的大通道;修平高速是東西向連接贛湘兩省的重要通道。根據國家及江西省的鐵路建設規劃,修水未來將迎來5條高速鐵路,包括武漢至南昌高鐵、武漢至深圳高鐵、常岳昌高鐵、長九高鐵和襄岳昌高鐵,這將使修水成為區域性的高鐵樞紐,極大地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交通便捷性。
3、旅遊區位:區域旅遊中心
修水縣大力實施“強工興旅”戰略,旅遊産業是主導支柱性産業,在江西百縣(市、區)文化和旅遊競爭力排行榜位列第5。全縣旅遊産業呈現高度集聚發展態勢,已經有5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1處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10處國家3A級旅遊景區、1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2處省級工業旅遊示範區、1處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4家四星級旅遊飯店和26個省級鄉村旅遊點,其中國家4A級旅遊景區數量僅次於婺源縣,居全省第二位。
(二)人文底蘊深厚
1、歷代名賢輩出
修水縣自古文風昌盛,被譽為“文章奧府”,歷代名賢輩出。據統計,自唐宋至清代,全縣共出進士414名,黃庭堅故里雙井村僅北宋“一朝、一村、一姓”中進士多達48名,有“華夏進士第一村”之稱。修水文化名人中最為著名的是北宋“詩書雙絕”黃庭堅、近現代“陳門五傑”(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陳衡恪、陳封懷)。黃庭堅開創江西詩派,是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與蘇軾齊名,並稱“蘇黃”。
2、偉大紅色豐碑
修水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重要策源地。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在這裡設計、製作並率先升起;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這裡組建。全縣有10余萬優秀兒女為革命事業獻出寶貴生命,其中在冊烈士10333人。現有紅色革命遺址遺跡60余處,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被授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經典紅色景區和江西省“十大紅色景點”。
3、千年禪宗祖庭
南宋慧南禪師在修水黃龍山黃龍寺開創黃龍宗,使黃龍寺成為江西禪宗五大叢林之一、中國禪宗黃龍宗的發源地,對國內外佛教發展影響深遠,歷史上來此參拜的佛教信徒絡繹不絕,時至今日日本佛教界也經常專門派人前來拜謁黃龍祖庭。黃龍寺在我國禪宗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其歷史底蘊厚重,影響深遠,文化遺跡眾多。同時,黃龍山自然風景秀麗,以山雄、景奇、木豐、水美的自然景觀而著稱。
4、多彩民俗文化
修水縣有採茶戲、寧河戲、修水山歌、宗祠祭拜、娶親風俗、客家民俗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其中,寧河戲又稱 “寧州大戲”或“寧河班”,是江西地方大型古老劇種之一。全豐花燈是一種融燈彩、小戲、舞蹈于一體的民間藝術,2006年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自北宋黃庭堅之後,修水文風昌盛,涌現一大批書法名家,民間研習書法蔚然成風,至今全縣有3萬多名書法愛好者,是“中國書法之鄉”。當地産的赭硯因其石質呈赭色得名,清代被進貢給道光帝使用,因此又譽為“貢硯”。此外,修水的哨子、香料茶、艾米果等民間美食小吃也別具特色。
(三)生態資源優良
1、山川十分秀麗
修水縣地形地貌以山地為主,境內四週群山環繞,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説法。縣域內北有幕阜山,南有九嶺山,擁有眾多險峻的山峰和奇特的岩石等自然景觀。修水縣因修河得名。修河又名修水,是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以其水行修遠而得名。修河是江西省九江市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修河自月亮灣至抱子石總長約10里的河段風光十分秀麗,是江西省不多見的典型觀光型河段。此外,修水還有兩處溫泉資源有待深入開發,是打造生態度假目的地的重要資源依託。
2、森林植被茂盛
修水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2.8%,修水是南方48個重點林業縣之一,全縣有林地面積532萬畝。南部的五梅山至今保存著江南的最後一塊原始森林,森林覆蓋率高達92%。這裡生長著12萬株珍貴的南方紅豆杉,被譽為“天然的氧吧”“度假的天堂”。三省交界之處的黃龍山,更是峰巒疊嶂、樹木蔥鬱、美不勝收。
3、地方物産豐饒
修水縣國土面積廣闊,一方面擁有豐富的礦産、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另一方面是全省商品糧生産基地縣,農業物産十分豐富。修水是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産基地縣、全國特色産茶縣、中國名茶之鄉和全省最大的蠶桑基地縣,是“寧紅茶”“雙井綠”的原産地,其中寧紅茶在清朝光緒年間被列為貢品,曾獲俄國太子贈之“茶蓋中華,價甲天下”獎匾,享有“寧紅不到莊,茶葉不開箱”的盛譽。雙井綠在北宋時期曾被黃庭堅推廣到京城,得到王安石、蘇軾、歐陽修的讚譽,歐陽修在《歸田錄》中將雙井綠評價為 “草茶第一”,如今也是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此外,修水土特名産還有哨子、金絲皇菊、蠶絲製品、青錢柳、杭豬、土蜂蜜、米奶、根佬腳辣醬等。
二、修水打造著名旅遊勝地的建議
一是要明確發展定位。修水縣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旅遊産業基礎都比較好,其中尤其是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很突出。例如,修水的名賢是國家級的大名人,黃庭堅和陳寅恪都是縱貫古今的大名家。修水的山是大山,幕阜山、九嶺山矗立在贛西北,森林覆蓋率很高,動植物資源豐富,是重要的生態寶庫;修水的水是秀水,修河景觀品質非常高,是典型的風景河段。這些生態資源都是發展旅遊的重要資源基礎和環境條件,在人文蔚為大觀,奇山秀水遍佈的大格局下,優良生態無疑是修水最突出的特質。因此,修水旅遊的發展定位就是要打造高品質的人文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勝地。
二是要打造龍頭項目。目前,修水縣旅遊項目數量較多,旅遊産業呈現出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但缺乏引爆性核心旅遊項目,所以旅遊市場始終局限于本地和周邊地區,難以撬動更遠地區的更大旅遊市場。因此,要考慮在現有條件較好的旅遊項目基礎上進行整合提升,進一步打造有規模有品質的龍頭旅遊項目。要把寧州古城項目打造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需要下很大力氣,必須要突出黃庭堅、陳寅恪兩大宗師,在運營前置的基礎上提升古城建設品質和規模。打造龍頭旅遊項目的另一個選擇就是依託原有項目在修河沿岸選址建設高品質大型旅遊度假項目。
三是要深入挖掘文化。修水縣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應深入挖掘相關歷史素材和文化內涵,為旅遊文化品牌建設提供堅實的史料基礎。第一,發掘文化名人資源。重點對黃庭堅、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等幾位知名度極高的文化名人相關資料進行全面系統收集整理,逐步推出紀錄片、動漫片、微電影和相關的陳列展覽和宣傳活動,提升公眾對修水的了解和認識。第二,深度開發文創産品。要從單一的旅遊産品擴展到多元化的特色文創産品開發,推出如書法明信片、國學T恤等創新産品,增強文創産品的多樣性和吸引力。第三,加強對地方文化的系統的研究。委託專業機構或選調各方專才成立課題組,分年度對地方文化開展專題性研究,不斷推出高品質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創造性開發新的旅遊體驗項目。
四是要創新宣傳方式。旅遊經濟是眼球經濟。要注重創新宣傳方式,提高修水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第一,實現宣傳的“四個一”工程,即一本旅遊畫冊,一句旅遊口號,一首旅遊歌曲,一個旅遊宣傳短視頻。第二,加強新媒體和融媒體的運用,通過線上線下互動進行全方位宣傳推介。加快智慧文旅平臺的建設,完善景區電子票務和智慧導覽等功能。第三,組織好系列節慶活動行銷,人氣就是財氣,要依託地方傳統和針對市場需求特點,推出系列接地氣的旅遊節慶活動,以有效提高修水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保持市場熱度,不斷聚集人氣。
五是要講好經典故事。培育品牌講解人才,講好修水故事。修水文化名流多故事也多,發掘利用好這些經典故事,可以進一步增強旅遊吸引力。黃庭堅、陳門五傑和秋收起義等題材都有大量好故事可以發掘。要講好修水故事,就要講好人物歷史背景、有吸引人的情節、打動人的細節,在矛盾鬥爭中推動故事的發展,使故事跌宕起伏,鮮活生動,高潮迭起,感人淚下,催人奮進。
六是要提升發展動能。旅遊業的發展初期主要依賴政府推動,但現在需要形成政府、企業和民眾協同發展的生態系統。這需要每個角色各司其職,還要打破傳統業態界限,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加強頂層設計,走向融合發展的道路。第一,牽頭推動與周邊縣區文旅産業的聯動發展,避免同質化和惡性競爭,要進行深度融合互動,實現差異化、互補式的發展。第二,企業是現階段文旅發展的主力軍。最近我省發展得最好的幾個景區,都是本地的民營企業經營的,如望仙谷、葛仙山、篁嶺、丫山、婺女洲等,都風生水起。要加強省內聯動、省外聯盟、海外合作,探索跨界融合的發展模式,優化産業佈局。第三,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例如,與修水相鄰的靖安縣中源鄉的避暑旅遊就是農民自發辦起來的,暑期當地人潮如織,摩肩接踵。又如,豐城建立了華東地區最大的民間博物館群,展品都是由民間資本和群眾個人提供的,收到良好效果。因此,我們應採取辦法讓更多人參與到旅遊發展工作中來。
七是要推動文旅融合。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只有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才能實現詩與遠方的結合,使文化和旅遊業煥發出燦爛的光彩。要大力推進文化和旅遊的內容融合、職能融合、資源融合、功能融合、人才融合發展,使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和運營獲得成功,進而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八是要大力發展“旅遊+”。打造人文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勝地不是文旅部門一家的事,必須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上下齊心多方協同發展才能成功。一是文旅+網絡,通過互聯網和手機全球行銷、全球攬客、全面傳播,吃住行遊購娛全面解決。所有涉旅場所實現免費wifi、通信信號、視頻監控全覆蓋。二是文旅+工業,依託特色産業可以搞工業旅遊。寧紅茶、雙井綠的加工製作就很有體驗性,支持大型茶廠將茶葉加工製作過程轉化為旅遊體驗項目,既可以豐富旅遊生活,又可以促進茶葉銷售。三是旅遊+體育,如舉辦馬拉松賽、垂釣比賽、中華龍舟大賽等,既為遊客提供了鍛鍊身體的場所,又滿足了其沉浸式旅遊體驗的需求。
九是要做好旅遊服務。遊客滿意度是檢驗旅遊工作是否成功的根本標準。加強服務品質的監管,確保提供的服務達到最優水準。落實《江西省旅遊者權益保護條例》,建立健全市縣兩級旅遊購物先行賠付制度,使賠付落到實處。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景區景點的管理。不斷提升遊客中心、景區景點、賓館飯店等服務品質。積極做好人才引進和培訓工作,提升高品質服務,不斷優化遊客體驗。做到處處都是旅遊環境、人人都是旅遊形象。
十是要緊盯發展目標。今年以來,黨中央首次以旅遊發展為主題召開全國旅遊發展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旅遊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把旅遊業打造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民生産業和幸福産業,成功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旅遊發展之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的背景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要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分工協作、狠抓落實,努力完善旅遊産業體系,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行穩致遠。因此,修水縣旅遊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堅持全域旅遊,聚焦高品質發展,把旅遊産業真正培育成為有力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産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