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傳承幾千年的中國春節正逐步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共賞、共慶、共享的幸福節日,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連日來,在江西,不少外國友人通過不同形式,沉浸式感受傳統中國年味。
“今年是我在中國度過的第二個春節,我特別喜歡中國的春節文化,喜慶濃厚的節日氛圍特別棒!我今天寫了春聯,還參與了趣味投壺遊戲,收穫滿滿。”日前,在井岡山大學舉辦的春節體驗活動上,230余名外國友人一起寫春聯、品嘗當地特色美食,感受濃郁年味和傳統文化的魅力。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蘇海博開心地向朋友展示著他剛寫完的春聯。
為了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國“年”味,活動現場,外國友人們還體驗了舞龍舞獅、剪紙等傳統春節習俗。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外國友人們反復練習舞龍舞獅的動作,現場一片歡聲笑語。“我非常喜歡中國的舞龍舞獅表演,喜慶又熱鬧,這種氛圍讓人十分享受,我剛剛還摸了一下獅子頭,希望能為新一年帶來好運氣。”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俊豪説。
看非遺、舞龍燈、寫春聯、品美食……近日,來自俄羅斯、墨西哥、馬達加斯加等6個國家的13名江西師範大學留學生來到九江市柴桑區年貨節現場,在書法老師的指導下,書寫“福”“春”等漢字,向當地市民送上新春祝福。
挂燈籠、學剪紙、做團扇、曬福字、寫春聯、包餃子,15名來自江西財經大學的留學生走進南昌蓮花書屋,體驗挂燈籠、寫春聯、非遺剪紙、非遺團扇、包餃子等年俗文化與非遺手作活動,以文化迎新春的方式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異鄉人一起賞年俗、尋年味,在書香中品味地道的中國年。(文 蔣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