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鮮筍加工到竹筷、竹籤再到以竹代塑,從鋸屑利用製成竹炭再到蒸汽能源共享,近年來,宜春銅鼓這座山區小城構建起涵蓋竹筍、竹筷、竹籤、竹傢具、竹工藝品、竹炭等竹深精加工的完整的竹産業鏈,年産值達12.9億元。
毛竹高改提速激活綠色動能
銅鼓毛竹林總面積52萬畝,但此前因經營粗放,林農收益低微。2022年起,當地政府組織考察團赴福建永安學習高改經驗,出臺方案明確在省級每畝500元補助基礎上,縣財政配套300元,並對竹林道路建設給予額外補貼。
三都鎮大槽村成立槽發林業專業合作社,整合竹林4000余畝,同時吸納周邊農戶山林8918畝,實施統一建設規劃、培訓、生産工藝、病蟲防治、銷售渠道,推動筍竹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大塅鎮雙紅村推行“企業+村委會+農戶+自然人”模式,37戶林農以竹林入股。村民朱亮的1300畝竹林採用“竹腔施肥”技術,春筍畝産增收30%,每畝增收400元。
目前,銅鼓全縣高標準改造毛竹林達5萬畝,預計改造後每畝冬筍增産300斤、春筍增産1000斤,冬、春筍總收益達1.3億元,加上活竹增量等附加收益,5萬畝高改竹林年增綜合效益將超1.45億元。
竹筍産業升級撬動億元産值
在銅鼓縣大塅鎮雙紅村,村民朱亮用真空包裝技術讓小竹筍變身“金疙瘩”。2002年,他創辦石花尖食品公司,註冊“石花尖”商標,建成軟包裝筍絲生産線。
“當時筍幹26元/公斤,做成10包軟包裝筍絲能賣50元。”朱亮表示,創新不僅帶來可觀利潤,更帶動村民陸續開辦10余家竹筍加工廠。2015年,他的公司通過SC食品生産許可認證,村內企業陸續取得相關資質,産品順利進駐全國大型商超。
如今的雙紅村,依託4萬多畝毛竹林,不僅培育出12家竹筍加工企業,更通過竹林培育改造項目資金補助,實施毛竹林高標準改造,帶動150余名村民參與竹林撫育、採伐等務工。這種“企業+基地+農戶”模式,讓林農在竹林改造中既獲得政策紅利,又實現家門口就業。
從鮮筍到真空包裝的産業升級,全縣現有筍加工企業24家,年加工鮮筍3萬噸(大年),年創産值約3.3億元,雙紅村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軟包裝筍生産專業村。
牙籤出口海外開拓跨國版圖
走進排埠鎮金柱實業有限公司,只見一根根毛竹從斷料、開片、拉絲到烘乾,一支支牙籤像流水一樣誕生了。生産線每日産出1.2億支牙籤,相當於全球每人每年使用5.5支。
這家牙籤企業,曾長期以出售竹拉絲為主。2008年,企業延伸産業鏈,從生産散簽升級至包裝簽,自主設計60余種牙籤瓶模具,實現“原竹-成品”全鏈條生産。“掌握産業鏈就能掌握市場主動權。”總經理曾闖介紹,2019年金柱註冊自有品牌並獲自營出口權。目前,金柱實業的牙籤、燒烤簽産品通過港口出口海外至東南亞、南美、歐洲、非洲等地的27個國家,公司年銷售收入近4000萬元。
與金柱實業一樣,銅鼓竹企都奔走在“從做半成品到成品,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這條産業進階之路上。如今全縣有竹加工企業43家,其中規上企業16家,2024年創産值7.7億元。
楠竹價值躍升擘畫百倍藍海
一根竹子能變幻出多少形態?走進江西卓越木業公司展區,各類竹産品令人目不暇接:“法蒂瑪之手”還原中東保護圖騰;鏤空齋月燈籠;食品級竹制刀叉;阿拉伯書法裝飾畫……30多款産品暢銷中東及北非地區的22個國家。這家深耕竹木制品出口的企業,2018年接到埃及客戶20萬件“法蒂瑪之手”訂單,由此打開中東市場大門。
江西卓越木業公司採用竹材碳化脫脂工藝解決霉變難題,結合鐳射雕刻技術還原手掌紋路細節,産品經200小時耐候測試不變形。除標誌性擺件外,企業開發出齋月燈籠、伊斯蘭杯架等30餘款定制産品,其中竹制燈籠採用鏤空雕花工藝,內置LED光源後成為開齋節暢銷品,單款年銷量超15萬件。
2024年,依託跨境電商平臺,江西卓越木業公司年出口額達5000萬元,中東市場出口額超3000萬元。如今企業建立“文化定制+竹材加工”模式,讓中國竹子變身中東家庭的文化載體,年減少塑膠使用量1200噸。
竹屑變廢為寶創造千萬財富
將竹木鋸屑加工成機制木炭,木炭生産過程産生的可燃氣體用來燒鍋爐,燒鍋爐産生的蒸汽用於烘乾、碳化竹木制品……在銅鼓,竹木企業的下腳料轉化成清潔能源,既節能環保,還為企業減少大筆開支。
在排埠鎮,金啟炭廠的管道如銀色血管,將機制炭生産的可燃氣體轉化為蒸汽,輸送至相隔400米的金柱實業。這家2013年成立的企業,每年以340元/噸的價格收購8家竹木企業140噸/日的鋸屑,不僅能在碳化爐中淬煉出機制木炭,更意外發現了可燃氣體的寶藏。
2022年,金啟炭廠建成可燃氣體收集系統。在保溫棉與鍍鋅板包裹的管道裏,98℃蒸汽以0.025℃/米的溫降速率奔跑,抵達金柱公司時仍保持工藝所需溫度。金柱年付金啟120萬元蒸汽費,較原來自用鍋爐節省電費、人工等成本近50萬元。金柱公司負責人表示,以前使用傳統鍋爐能耗大,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熱效率低,還産生大量煙霧、粉塵,現在使用蒸汽一切問題都輕鬆化解了。現在這套“鋸屑-木炭-蒸汽”的循環模式已在6家工廠複製。
如今的銅鼓,52萬畝竹林孕育出覆蓋鮮筍加工、竹制用品、數碼産品、能源轉化的完整竹産業鏈,67家企業年創12.9億元産值。從一顆竹筍到遠銷27國的牙籤,從百倍增值的竹數碼産品到減碳的循環模式,銅鼓以“吃幹榨盡”的創新精神,讓一根竹子串聯起5000余人就業、林農年增收8000元的綠色財富鏈。(文 趙洪 劉舒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