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景德鎮市珠山區全力打造世界陶瓷人才集聚之谷“陶源谷”
2025-05-08 17:35:5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震寰責編:魏寒冰

  近年來,景德鎮市珠山區錨定人才驅動發展,全方位打造政策、平臺與服務優勢。而陶源谷作為核心區域,已經快速崛起為世界陶瓷人才集聚之谷,為擦亮“千年瓷都”名片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創新聚才機制,厚植人才發展“新動能”。陶源谷依託完善的政策體系,吸引並培育了大量陶瓷人才,成為陶瓷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基地。一是優化人才政策體系,制定《關於打造珠山區高品質發展人才聚集地的實施辦法》《珠山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23-2030)暨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人才戰略規劃》等“一攬子”政策,一體推進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優化升級,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四鏈深度融合,激活城市發展新質生産力。二是保障人才住房公寓,在住房保障方面,按“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供給、自主選擇、配套完善、優質服務”原則,通過多種方式籌集房源,為人才提供優租、免租、低租政策,目前已有209名人才在人才公寓圓了“安家夢”。三是完善人才子女入學,在子女入學方面,依託全區教育資源,按“地域相鄰、就近就便”原則,無條件安排認定為江西省高層次人才的子女入學,全面保障就業、務工等其他類型人員子女公平入學,做到適齡兒童“應入盡入”。去年以來,妥善安排了62名人才子女就讀,解決了11432名外來創業就業人員子女就讀。

  構築平臺矩陣,打造人才發展“硬支撐”。陶源谷聚焦平臺建設,為陶瓷人才提供廣闊發展空間。一是建設全球陶瓷創意設計高地,高標準打造三寶設計谷,構建起“一軸三園七板塊”聯動發展格局,以三寶為核心,做強三寶陶瓷創意設計谷、瓷源境文工旅遊産業園、三寶蓬老鴉灘大件陶瓷生産這三大園區,推動園區深度互動,實現從“三園”到N園”的拓展,吸引眾多設計人才入駐。二是創新陶瓷文化交流交易載體,以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抓手,全力推進申遺工作,實施“名師帶徒”“候鳥計劃”,通過建設“千館之城”打造“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目前,466家場館掛牌“千館之城”,“夜珠山”持續霸榜全省國家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客流前三,陶源谷・三寶獲評省級旅遊度假區,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三是打造“産業集群+電商矩陣”培育平臺,立足産業集聚優勢,在陶源谷打造近2000平方米的“景漂”人才服務運營中心,聯結三寶陶瓷創意設計谷、瓷緣境文工旅遊、三寶蓬、老鴉灘大件陶瓷生産、樊家井倣古陶瓷銷售、雕塑瓷廠大學生創新創業、陶藝街特色街區等多個園區,形成“一中心多園”的全域大眾創新創業産業集群,構建涵蓋央視網瓷、藝次元等數字經濟産業園的“多園全網”電商矩陣,培育2萬餘名新時代創客,為陶瓷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堅實支撐。

  優化服務矩陣,提升人才安居“軟環境”。陶源谷全方位完善服務,解決陶瓷人才的後顧之憂。一是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在景漂”人才服務運營中心設置一站式”人才服務大廳,整合居留落戶、住房保障、子女就學等人才關注的生活要素,讓人才享受便捷生活服務。二是強化人才創業服務,推行“黨委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營”模式,以“景漂之家”為服務主陣地,成立珠山區國瓷聯盟、陶瓷創意設計協會,建設陶瓷人才發展服務平臺,為陶瓷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支持。三是構建人才交流服務機制,通過舉辦“景漂青年説”“土耳其洋景漂藝術家作品邀請展”等陶瓷藝術展覽,以及“中國(景德鎮)陶瓷創意設計分享暨新品發佈會”“遇見•愈見-2024藝術療愈國際研討會”等交流活動,搭建人才展示才華與交流合作的平臺,提升陶瓷人才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促進陶瓷藝術的繁榮發展。

  發揮人才效益,彰顯山谷發展“強活力”。眾多陶瓷人才匯聚陶源谷,有力推動了珠山陶瓷産業的發展。一是推動陶瓷文化傳承與創新,來自世界各地的陶瓷人才在此交流融合,傳承傳統陶瓷技藝,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創造出富有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的陶瓷佳作,推動陶瓷文化的創新發展。二是促進陶瓷産業繁榮,人才的集聚帶動了陶瓷相關産業的蓬勃發展,形成涵蓋創意設計、生産製造、銷售推廣等環節的完整産業鏈,提升陶源谷在陶瓷産業領域的競爭力與影響力。三是提升珠山知名度與影響力。陶源谷憑藉豐富陶瓷文化資源與人才優勢,吸引大量遊客與陶瓷愛好者,成為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提升景德鎮作為“千年瓷都”的知名度與美譽度,為珠山發展注入新活力。

  陶源谷憑藉全方位的平臺建設、優質的服務保障與良好的發展環境,正吸引著全球陶瓷人才紛至遝來。這片充滿活力與機遇的土地,正成為世界陶瓷人才追逐夢想、實現價值的理想之地,為傳承與弘揚陶瓷文化、推動陶瓷産業創新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文 李慧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