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守護綠色明珠 譜寫生態華章
2025-06-13 16:26:4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鐘薇責編:尹紅燕

  巍巍九嶺山脈腹地,一片總面積11500.5公頃的生態綠洲——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以蓬勃生機展現著中國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獨特魅力。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8.6%,保存著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381種脊椎動物與2679種高等植物在此和諧共生,白頸長尾雉婉轉的鳴叫與獼猴靈動的身影,構成了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生命樂章。近年來,隨著基礎設施提升、科研監測深化和公眾教育創新,這座“天然物種基因庫”正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守護綠色明珠 譜寫生態華章——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工作紀實

獼猴一家 供圖 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築牢生態屏障,立體化保護體系護航生命綠洲。“紅外相機又捕捉到白頸長尾雉家族活動的影像了!”5月初,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周奇興奮地展示著監測數據。作為《亞洲鳥類紅皮書》認定的重要棲息地,官山保護區通過構建“天地空一體化”防護網絡,讓1100隻—1500隻白頸長尾雉得以安然棲息。這份守護背後,是保護區創新構建的“四長一體”協同機制——林長統籌全局、警長雷霆執法、檢察長司法護航、站長精準施策,形成生態保護的強大合力。

  在智慧管護中心大屏上,36條常規巡護路線與4條長線巡護路線清晰可見。今年開展的6300公里巡護里程中,保護區及時發現違法行為,清除非法捕獵工具,通過與宜豐、銅鼓兩縣檢察機關建立的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法治效果。病蟲害監測無人機、邊界電子圍欄等1152萬元基礎設施項目的落地,讓生態安全屏障更加堅實。

守護綠色明珠 譜寫生態華章——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工作紀實_fororder_官山杜鵑花開

杜鵑花 供圖 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解碼生命密碼,科研監測揭開生物多樣性面紗。2025年早春,海拔400米的蘭科植物回歸基地傳來喜訊:被譽為“植物界金絲猴”的大黃花蝦脊蘭連續四年自然綻放。這株珍稀植物的重生,印證著官山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的重大突破。結合線路調查,重點依託12公頃生物多樣性大樣地和40個典型群落監測樣方,保護區聯合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組成科研團隊近五年發現“官山偽盾蛛”新種、發現中國新記錄種13種、江西新記錄種157種、官山新記錄種599個。

  隨著江西官山生物多樣性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加入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建立江西官山國家生態品質綜合監測站,智慧化平臺建設使得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逐步完善,保護區已形成涵蓋氣象水文、物種遷徙、群落演替的立體監測網絡。5年來,保護區出版了8部科研專著和20余篇高水準論文,不僅填補了區域生態研究空白,更為保護區培養出20余名精通植物分類、動物行為研究的“土專家”。

守護綠色明珠 譜寫生態華章——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工作紀實_fororder_保護區開展“趣官山”自然教育活動

保護區開展“趣官山”自然教育活動 供圖 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傳遞生態薪火,“趣官山”品牌激活全民保護意識。“小朋友們看,獼猴趴在墻上舔食礦物質!”在長達2500米生態科普步道上,自然教育導師康童老師通過AR設備展示靈長類動物的生存智慧。依託創新打造的“趣官山”自然教育品牌,保護區將深奧的生態知識轉化為沉浸式體驗:“新春喊山”活動讓小朋友感受森林療愈之力,“蛇年説蛇”課堂破除人們對爬行動物的誤解,“水源地探秘”則讓青少年見證“綠水青山”的生成密碼。

  2024年,該保護區依託官山獨特的自然資源特色,以日記的形式巧妙融入自然知識,編寫的生態道德校本教材《趣官山 悅自然》,填補了官山科普教育教材的空白,同時教材的落地開課實現了官山科普課堂的體系化、課程化。

  據統計,該保護區每年開展“愛鳥周”“生物多樣性日”“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等主題宣傳活動超40場,輻射兩縣超10萬人次,發放的萬份宣傳品中,由保護區白頸長尾雉、獼猴形象設計的“官小白”“官小獼”文創産品最受歡迎。更令人振奮的是,第二屆“官山杯”生物多樣性視頻大賽徵集作品突破100部,抖音話題閱讀量超20萬次,真正實現了“讓保護意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譜寫共生新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官山答卷。站在觀測塔極目遠眺,常綠闊葉林海與點綴其間的千年銀杏相映成趣,獼猴群在樹冠間騰躍穿梭,白鷴優雅的身影掠過林間空地……這幅生機盎然的畫卷,正是官山保護區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生動寫照。通過實施“保護-科研-宣教”三位一體機制,保護區不僅守護著9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56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3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植物、60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植物的生存家園,更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自然保護地建設經驗。(文 呂丹 王倩 楊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